从《狮子王》到《流浪地球》:我和电影院之间的恩怨情仇
正月初七那天,我和弟弟一起去看了今年春节档很火爆的《流浪地球》,这是我时隔5年再次踏进电影院。
我们落座后没多久,影厅里的灯光就暗了下来。我戴上3D眼镜,一切好像都在眼前……
儿时的憧憬
在我的记忆里,祖父祖母从前居住的老公房距离电影院很近。那是这座只有两条街的小镇上唯一的电影院。
记得那是一幢灰色的、高大的建筑物,它的顶上还有一个绿色的、也许是水箱的东西。每次它清洗的时候,都能听到从电影院顶上传来的潺潺水声。
那时大约5岁的我正在祖父祖母家住着。每当听到电影院传来水声,我便想方设法去阳台,面对着眼前那座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建筑物发呆。
有一天下午,祖父有些神秘地问又在阳台发呆的我:“想不想去电影院?”
“电影院?”
“是啊,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幢大房子。”
“好啊!”
“等会儿吃了晚饭,爷爷就带你去。”
这天吃过晚饭后,天还没有黑,祖父果然没有食言,他真的带我来到了电影院,又背着我一步步地走过电影院门口那高高的台阶……
“你瞧瞧,里边在放啥呢?”祖父放下我,让我抓住电影院门口那扇关闭了的铁拉门,这样我就不会摔倒了。
透过铁拉门的菱形缝隙,我看到铁拉门的后面有个很大很黑的房间(老式电影院的放映厅一般都非常大),它的门没有关,所以我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座位,在这些座位的前方,有一块很大的荧幕——
“一个很漂亮的阿姨!”
“嘘,小点声。”祖父笑眯眯地说,“我们没有票。”
“什么是‘票’?”
祖父没有解释,只是让我继续“看”电影,不要出声。
感觉像是过了很久的时间……
后来有个像是管理员的人发现放映厅的门没有关上,他一关上门,我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这时回头才发现,夜幕已经降临,远处的路灯都亮了——仿佛电影散场时,影厅里的灯光亮起。
“好啦,现在我们回家吧!”祖父背起我。
“电影好不好看?”
“好看!”
“明天我们再来这样看电影,好不好?”
“好!”
至于我第一次真正走进电影院,是在一年后。由于我要上小学了,父母把我从小镇接到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县城。就是在那年夏天,父母带着祖父祖母和我一起看了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由此,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看电影”。
▲县城的老式电影院
印象中,当时县城里的电影院除了比小镇上的那家多了一个厅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一样差强人意的试听效果,大门前一样都有高高长长的、对肢体障碍朋友并不友好的台阶。那时如果我要去看电影,就需要有人背或者扶我上去。所以上学那会儿,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或者在电影院举办文艺汇演,我大都不参加。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一个电影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期——先是大尺寸的彩电、VCD和DVD播放器走进千家万户,然后是随着宽带一起普及起来的P2P下载(即Point to Point,点对点下载,以迅雷最有代表性)以及在线视频网站的兴起……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不再走进电影院(至少我周围的人是如此),县城里的很多老电影院都关门了。前段时间我路过那里,看到外墙上还贴着已经严重褪色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海报。
▲左图是我国历年电影市场指标数据
右图为VCD、DVD以及P2P下载截图
家庭影院的普及和网络盗版的风靡,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一度惨淡经营。
少女的浪漫
得益于各种影音技术的发展,我也没有感觉不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有什么奇怪。那时我时常和网上认识的朋友们吹嘘自己看过的各类电影,但他们应该不知道,在网线的另一头,和他们天南地北的胡聊的,是一个并不能凭一己之力去电影院的人。
但其实,去不去电影院,还是有区别的。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在2011年。那时候我们的县城早已撤县为区十多年了,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街头多了好几个新式商场。
有一天,同城的朋友燕子对我说,最近有个商场里新开了一家影城,并且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看电影。我速速欣然应允。
记得当时我们看了一部故事片,电影的名字和具体的情节,我都淡忘了,依然留在印象中的是:我发现 “影城”的影厅变小了,票价变高了,但视听效果相对来说也变好了;那时的商场已有将室内室外连接起来的无障碍坡道,但影厅内部的台阶还是在暗示着我:没有别人的帮助,我来不了这里。
在2011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里,我和燕子一起看了不少的电影。记得有次燕子对我开玩笑说:“我真希望每天都能泡在影城。”而对我来说,每一次和燕子一起去影院,又何尝不是快乐的呢?这种气氛应该是我在家观影时所模拟不了的。
在那家影城,我们曾经同吃一桶爆米花,在电影散场后为电影的结局争论,也一起偷笑过前座那对在黑暗中忘情接吻的中年情侣。
在那里,燕子曾为别人好奇打量我俩而气愤过;而我,也曾在影厅里冷漠又厌烦地推开过某个一而再、再而三想要扶我走路的小哥的手。
总之,那里记载了我们悠悠的青春时光。
但自从她结婚后,一切都不同了,虽然我们还是会饭聚,但再没有一起看过电影。燕子也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了一位辛苦操劳的宝妈——我理解她的难处。
我在2014年初到2018年底的这段时间里,就又回到了“想看什么片,就在网上找”的日子。
不过事实上,我和燕子的观影偏好是不一样的:她喜欢一些情节浪漫的、有当红偶像加盟的爱情片,而我则对那种特效不差钱的商业大片,又或者是小成本制作但情节引人入胜,摄影、美术风格很有特色的文艺片更感兴趣一些。
所以其实我内心更希望一个人上影院观影,但那时的我不相信自己能够不靠别人的帮助享受在电影院的时光。
成年的勇敢
最近两年,因为知乎的缘故,我认识了一群和刻板印象中的“残疾人”不一样的残障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渐渐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辅具——轮椅,尝试独立出行了。
看这些年街头冒出的越来越多的新影城,我的心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我试着问这些残障朋友他们上影院的经验。他们给了我许多建议,比如如何在商场寻找无障碍电梯、如何在购票时选择合适的位置等等。
但我心中仍有忐忑,不敢迈出第一步。
今年春节,从大年初一上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一直在朋友圈刷着屏。最终,想一探究竟的渴望还是战胜了畏缩和忐忑。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不过鉴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上影城了——当年我和燕子常去的那家影城因未赶上“新零售”的风口,现已关闭;而我对附近那些新影城的无障碍情况一无所知,于是就去问了正放假在家的弟弟。
“你说的什么“无障碍设施”我看到过,但是离我们家最近的那个影城,影厅里还是有阶梯的……因为它毕竟也不是刚刚建成的。不过没关系,你既然想去看电影,那我就陪你去吧。”弟弟很爽快地说。
虽说,和弟弟一起去看电影不算是我独自上影城,但这是5年来,我第一次向身边的人表达想去看电影的想法。
▲看到别人在取票机前自如地操作,很久没有上影城的我,心里多少有些发怵,于是我装作在看架子上的宣传页,等别人都取完了,再去取票
弟弟说的没有错。乘上电梯,到达商场的最顶层,我们来到了那家影院。到了入场的时间,工作人员检了票,打开影厅的门……咦?内部还真的是有个自下而上的阶梯!
弟弟仿佛猜中了我心事:
“没关系,姐姐,我扶你上去,你把轮椅停好就是了。”
“我停在阶梯附近,可以吗?”
“应该可以的,要不你问问。”
我就去找了工作人员。
“没问题,你停吧。”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流浪地球》里有不少煽情的桥段,有不少人觉得那些情节多少有点“尬”,可我当时在观影的过程中鼻子却有些发酸。弟弟笑我没见识,可他不知道的是,我并不是因为剧情的缘故而鼻酸,而是想到了这些年,我与电影院之间的“恩怨情仇”,心里多少有些波澜……
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与此同时,各地也出台了关于无障碍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对残障人士而言,出行的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友善了。听朋友们说,有一些大城市已有专门的无障碍影厅或观影区域。
也许在我们的郊区新城也有这样的地方,只是天生宅属性、不爱逛街的我没有去详细了解过而已。
又或者,在这个城,现在的确是没有专门的无障碍影厅或观影区域,但是再过几年,这里也会有的。
到那时,我就可以真正实现独自一人去影院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的愿望了。
供稿 | 请忘记☞Shenyan
编辑|花生逗
图片 | 互联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