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希望有更多残障女性走向赛场” 专访冬残奥中国队首枚金牌获得者王蒙

奇途 奇途无障碍
2024-09-23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季残奥会开幕。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吸引了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目光,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


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冰壶运动兼具策略与体能的考验,展现了动与静之美,是冬季奥运会中最受关欢迎的项目之一,而轮椅冰壶更是实现了我国冬残奥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正值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轮椅冰壶运动员王蒙。2018年3月,王蒙作为中国轮椅冰壶队一垒出战韩国平昌冬残奥会。经过数天顽强拼搏,中国队获得冠军,一举实现了我国冬残奥史上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也成为首金冠军阵容中的唯一一名女运动员。2022年冬残奥会,王蒙以冬残奥会采火人的身份参与了冬残奥会。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这是她喜欢的歌曲《沉默是金》的歌词。“有时我们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是可以做好自己的事,奔着更好的目标去努力”,说罢她内敛地笑了笑,利落的短发挂在耳侧,温柔的力量渗过言语,闪烁着几分女性特有的坚韧。


她是王蒙,一位中国轮椅冰壶运动员。不似短道速滑的王濛那般外向夺目,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打破现状的勇气。平昌冬残奥会的金牌是她的一个成就、一个标签,但更感染人的是她自身充盈的情感和坚韧的性子。

▲王蒙坐在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赛场边微笑着(图源:网络)


生活在四周缓缓筑起藩篱,但她冲破了这个圈


1岁的一次生病,让1988年出生的王蒙染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以后,身体上的障碍成为了王蒙不得不面对的一层屏障,她也因此不得不自小学起就在残障人群的特殊学校学习。


学校为肢体障碍的学生开设了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等专业培训。王蒙一开始学的是音乐,弹了好多年的琵琶,并把乒乓球作为一个爱好。

▲王蒙坐在乒乒球桌前举起自己的金牌展示(图源:网络)


2006年,北京轮椅乒乓球的教练到徐州寻找队员组建队伍,他看到了王蒙,觉得是一个好苗子,于是希望可以把她带回北京训练。王蒙看到学校里有人从事体育运动为国争光,拿到了奥运奖牌,十分羡慕,想到或许自己也可以通过体育改变现在的生活,便决定去了北京。这在北京一呆,就是十多年。


2015年前,王蒙一直在北京乒乓球轮椅队训练,八年间的高强度的训练耗着精神、磨着意志,却一直没能让她取得令自己很满意的成绩。


2015年7月,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开始筹组各种冬奥、冬残奥的参赛队伍,王蒙也迎来了生活的第二个转机:放弃乒乓球,转项冰壶。


这也是十多年间王蒙做过最具冒险性的决定,因为当时冰壶在中国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项目。在2016年前,全国只有一两个冰壶运动场地。北京筹组轮椅冰壶队时,到乒乓球队选人,在多个候选人中,只有王蒙一人做出了转项的决定。


冰壶队的组建是一个转机,又更像一场充满着暴风的豪赌。一个新项目,面临的是完全未知的、没有定数的未来。而已经投入了八年精力的领域,不自觉就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舒适圈,在四周缓缓地筑起无形的藩篱,使人不自觉地围困在其中。对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惯性会使人生路越走越窄,逐渐固定往一个确定的方向,抹杀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


但王蒙决定冲破这个圈。有时候,难不只是难在坚持,也难在突破、难在改变,难在一个崭新的未知摆在面前时你是否仍敢于重新开始。尽管她说自己当时对整个项目的未来发展并非完全乐观,存在一定的心理挣扎,但她还是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瞩目背后:“我也不见得一无是处”


2018年,仅仅练习了轮椅冰壶不到三年的王蒙,与中国轮椅冰壶队的队友们一同征战平昌冬残奥会,并实现了2002年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奖牌、金牌双双“零”的突破。王蒙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冬残奥会奖牌、金牌的女性运动员。


这个成就无疑是举国瞩目的。但对于完全从零开始、并非特别天赋异禀的王蒙来说,也经历了以前的项目遇不到的阻碍。王蒙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体能力量的不足。面临上肢力量不足的问题,王蒙说:“看着别人推那个壶,感觉很轻松、很简单,但是等到自己上场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壶这么难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后面的力量才相对提高了一些。”

▲王蒙正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自己的上肢力量(图源:网络)


第二个困难是训练场地温度很低。对于一直从事乒乓球运动的王蒙来说,长时间在零度左右的训练场地进行训练,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对于肢体障碍人士而言,温度低可能会使血液循环不太好,对温度的不敏感也可能会冻伤而不自知。


一开始,运动员们穿着很厚的棉衣棉裤进行训练。不过在2018年以后,国家在冬季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财力精力,队里便逐渐配备了一些加热的鞋、护膝和坐垫。此外,也建立了一些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冰场,训练时可以在九度左右,这个困难也就渐渐不再成问题了。


作为一名职业轮椅冰壶运动员,王蒙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上冰训练到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从三点到五点半,晚上教练也会安排一些体能训练。每周六下午和周日是休息时间。而每年的休息时间是看比赛的安排情况,一般是两到三个月,最多三个月。可以说,这种训练强度是比较大的,运动员们也投入了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咬牙坚持下来也很不容易。但好在王蒙坚持下来了。


“赢得奥运金牌后,我感觉我对得起父母了。我也不见得一无是处,我也不见得比谁差,我也可以成为为这个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比赛焦灼,胜败只在一瞬之间


谈到平昌冬残奥会与加拿大对战的那场至关重要的半决赛,王蒙说大家是顶着曾在巡回赛对战加拿大失利的压力,抱着破釜沉舟、向对手学习、拿出所有实力去拼搏的心态去打的。这个项目是连续蝉联了三年冠军的加拿大的强项。赛场上的一切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冰壶比赛也进行得十分焦灼。在与加拿大的半决赛中,比分一直咬得很紧,经过种种缠斗,直到四垒王海涛以最后的精彩一击制胜,才让战局终于尘埃落定。这场比赛对于王蒙与队友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作为一垒,王蒙承担的角色很重要,因为一垒的两壶会决定后面四垒的战术能不能顺利实施。在领先的时候,打的简单点可能需要保证冰壶进营,不能占位,不能给对手帮忙;在落后的时候往往要站位,后面才能有偷分的机会。往往开局会影响后面战术的实施走向。


同时,冰壶是十分需要合作和策略的团体项目,难免失误时,大家也常常相互鼓励。比赛中王蒙也常常握着四垒王海涛的轮椅把手,与之互相配合。“一方面防止他的轮椅在冰面上打滑,使他的动作力量更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后面观察投壶者的线路,给自己一些参考。”王蒙解释道。

▲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赛场上,王蒙正在王海鹏轮椅后扶着(图源:网络)


决赛中,比赛依旧焦灼,与挪威队的比拼一直打到了加时赛。最后,中国队选择在现有优势上继续添加障碍壶,封锁了挪威队的线路。最终中国队以6:5击败了挪威队,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冠军。


“冰壶开拓了我的视野”


对于很多残障人士来说,可能走出家门都有些困难,但因为从事体育运动,王蒙经常有机会出国参加世界级的训练、比赛。这开拓了王蒙的视野,也让她结识了不同国家的运动员。


她回忆道,自己曾在加拿大训练过两次,因为加拿大的冰壶馆比较多,且冰壶一直是加拿大的强项,所以在这里的学习经历尤为可贵。同时,王蒙也曾前往捷克、瑞士、韩国等多地参加比赛。在这些比赛训练的间隙,她也曾出去旅游,留下值得回忆的影像照片。

▲左图为王蒙与平昌冬残奥会吉祥物合影的照片;右图为王蒙在国外旅游的照片(图源:王蒙)


她自言英语不太好,但有机会和这些外国运动员一同交流,有机会去国外多看一看,是令她很开心的一件事。


国家为残障运动员提供生活补贴,比赛取得了好成绩,也可以拿到不错的奖金。所以通过冰壶训练、参加比赛,王蒙一方面得到了物质上的支持,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品质也逐渐提高;另一方面,体育也让她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些安慰和支撑。王蒙自言小时候其实有些自卑,但如今一步步走来,逐渐变得自信乐观,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正如王蒙所说:“冰壶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


但同时,王蒙也自言自己的生活还有一些遗憾。在北京,她依然感受到了生活出行的种种不便。“一个小小的台阶就足以难倒我。”因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和训练的紧张,王蒙来到北京十几年依然没有去过太多地方。此外,王蒙还有一个去清华的愿望。在刚开始学体育时,王蒙只是把体育当成一种爱好,学习才是她的主业。她在高中时也取得过优异的学习成绩,一直有着对大学的向往。对此王蒙笑言:“也不敢说是去清华读书,然后其实只是想说去清华看一看,感受一下。因为也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机会上大学,就是一直想去感受一下大学生生活的氛围。”但这一看似小小的愿望,到现在也没能实现。


随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展,冰壶运动也越来越进入大众视野。平昌冬奥会赛后采访中,王蒙曾呼吁:“如果这枚金牌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个群体,不只是关注轮椅冰壶这个项目,而是所有残疾人,那该有多好啊!”


落选北京冬残奥会:“我不后悔”


曾得到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金牌的王蒙,却没有参加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比赛。参加北京冬残奥会是王蒙的目标,在此期间她也一直参加者集训。但是选拔的竞争却是异常残酷的,在选拔的最后一场一对一单打的比赛中,王蒙惜败,也因此与北京冬残奥会失之交臂。“定名单的时候,对我来说是很难熬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但我觉得也不后悔吧,”王蒙笑道。

▲王蒙在一场轮椅冰壶比赛中与队友击掌(图源:网络)


作为一名竞技体育远动员,王蒙面临的挑战从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心态上的,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王蒙都需要时刻调整心态。


在被问到喜欢的歌曲时,王蒙选择了张国荣的《沉默是金》。她觉得这首歌很特别,每当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就会听一听,以此来疏解自己的情绪。王蒙也喜欢看电影,有两部电影她曾来回看了很多遍。其中一部是《弱点》,讲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非洲裔孤儿迈克尔·奥赫,在自己的刻苦锻炼下,终于成为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首批被选球员的故事。


事实上,残障运动员和非残障运动员都面临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残酷压力。在2022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滑项目的参赛名额竞争中,朱易和陈虹伊二人在承受训练的艰苦、选拔的残酷之外,更承担着一定的舆论压力。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十分煎熬。


“竞技体育我觉得就是这样的。”训练与选拔给运动员身体和精神带来的重压是难以想象的,职业路径也难免经历很多曲折,但竞技的精神也许就体现在此。尽管竞争十分残酷,但是每个人都拿出真正的实力与对手拼搏,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尊重。


“采集火种,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冬残奥会。”王蒙表示自己仍会坚持训练,“希望能够参加2026年的冬残奥会。”


“我希望有更多残障女性走向赛场”


如今,在体育方面,残障女性的身影仍然少见。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设有男子冰壶、女子冰壶和混合双人冰壶三个小项,而冬残奥会的轮椅冰壶运动项目却只有混合团体形式,团体一般由三位男性运动员和一位女性运动员组成。


在谈到这一点时,王蒙十分遗憾。她说,这可能是因为将体育作为职业的残障人士的很少,而这其中的残障女性就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残障人士,特别是残障女性,并不知道自己拥有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也缺少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她希望随着残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展,这样的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我希望有更多的残障女性可以走向赛场,获得上场机会。”王蒙坚定的说。作为奥运冠军,王蒙有了去各地演讲的机会。她将这视为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体育对于一位残障女性生命的改变,呼吁更多的残障女性勇敢的迈出脚步,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寻找更多的可能。

▲王蒙在轮椅冰壶赛场上推冰壶(图源:网络)


她还希望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残障女性,也能够用生活回敬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赛场上勇敢出场,在不设限的人生中,活出真实而有力的自我。


后记


采访王蒙的时候,正临近妇女节。而与她的谈话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残障女性的力量,我们也希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用她的故事为更多女孩儿带去前行的勇气。我们想对所有的女孩说——


姑娘们,请记住!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身份,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大声念出你们的名字,大声向世界宣告你们的想法、你们的追求!没有什么是不敢的,请相信你们的勇敢,坚信你们的强大!无论什么样的藩篱立在周围,请勇敢地,冲破它!




作者丨湫水

一个希望变得更加洒脱、坚韧、自由的女孩儿,艺术、乐队爱好者

作者丨miao

一个想要突破自我枷锁自由生活的女孩。

编辑丨咸鱼




更多阅读

残奥,为中国不富裕的残障人士打开了另一扇门

这是才是体育精神!残障者在欧洲如何无障碍看球?

适合轮椅的极限运动,带你上天入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奇途无障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