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和西医,你粉哪个?

江南壹柳 刘刘看世界 2022-10-11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刘刘看世界"加关注



网络上,只要一涉及中医和西医的讨论,几乎没有不吵架的。

仔细看看那些讨论的内容就知道,这些自觉为中西医站队的讨论者,其实基本上都是医学外行。

因为他们的讨论真正说到医学关键知识的很少,争论到最后大部分演化为国学与西学之优劣、爱国与西化与否之骂战。

其实,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着重于技术,关键看疗效,只要是能造福人类的医学,都是好医学,无需纠结于国别、流派之争。

虽然西医源自西方文化,中医属于国学范畴,但医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不是一回事,无需太多的门户之见,也与爱国、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关系不大。

记得有一句评价中西医特色的话特别有意思: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不明不白的活

这个意思的例实际生活当中还真不少,举两例如下:

其一,一晚期肺癌病人发生频繁咯血,但是该患者又是个血友病病人,那时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很稀有,真是没啥好办法。

刚巧病人的主管医生比较缺心眼,直接就告诉病人和家属:情况危急,病人随时会窒息而死。然后巴拉巴拉开始讲原因……

当时其中一个家属非常生气,要打医生,还好被其他人拉住。

果然,病人于当晚咯血窒息而死。

其二,我朋友的孩子,出生后一直不会吸吮吃奶,精神日靡,在大医院做了不少检查无果。

正愁眉不展之时,老家来了个做土郎中的亲戚,他扒开孩子的嘴巴做了几下针刺,孩子居然就会吸吮吃奶了,其后一直健康成长。

我朋友自己学医的,很想弄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土郎中也说不出所以然。



关于中西医的区别,1913年,时年20岁的毛泽东在其读书笔记《讲堂录》中有如此评论:“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不得不佩服伟人的如炬目光,时至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评论仍不失中肯到位。

中西医对疾病的解释源自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以上述各学说为方法论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经后世历代医学大家的逐步完善补充,目前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

现代西医是十七世纪后,西方学者在摒弃了古希腊医学(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属经验医学范畴)后,应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作为基础学科逐步发展起来的全新医学诊治理论。



下面分几个方面试着对两者的特色特点加以说明比较。因篇幅所限,只做粗略简单的介绍,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特别是中医理论卷帙浩繁,各家学说纷纷,只能管窥一豹,读者见谅。

由于中医理论是建立在古代道家理论基础上的一套医学理论,许多中医术语名词、概念与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名词、概念意思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同,譬如中医说的湿热,完全不是字面潮湿温度高的意思。

首先,病因学不同。

中医病因学基本可归结为三因说,即所有疾病的病因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

一、六淫。所谓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疾病的外因。

二、七情。所谓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是疾病的内因。

三、不内外因。是既非内因也非外因对人体的侵害,其人或为饮食所伤,或因劳逸致病,至于痰饮、瘀血、结石者等种种。本质上也属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当然,中医强调整体性和辩证性,这三因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促抑。

西医病因追求与现实世界物质的一致性与确定性。譬如:感染性疾病明确到各种不同的微生物、中毒性疾病明确到某一具体毒物、遗传性疾病具体到某一染色体和基因位点……

当然,西医尚有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一般就被命名为原发性某某病或特发性某某病。

因为西医追求疾病诊断与病因在物质层面的明确相关性,因此西医疾病达两万余种,远超中医疾病的数量。

其次,症状描述与疾病诊断的不同。与病因学的不同紧密相关的就是中西医对疾病症状描述和疾病诊断的不同。

譬如,某病人自诉疲倦、上腹饱胀、没胃口、恶心欲吐、大便稀次数多等。中医的诊断可能就是脾胃湿热,西医的诊断则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腹泻等。

又譬如,某病人自诉经常口腔溃疡、口燥咽干、嘴唇干燥甚至起皮、手心脚心发热、失眠烦躁、脸上易长痘等。中医的诊断可能是患者虚火旺,西医考虑的则是患者休息不良致免疫力下降。

第三,收集病患资料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中医收集病患资料的方法是四诊:望、闻、问、切。至于悬丝诊脉这样玄乎的高超技术,各位听听就好。

望闻问切其实也是西医收集病患资料的方法,但只是基础方法与手段,其他还有许多伴随着自然学科的发展而开发的辅助检查手段,譬如各种显微镜下检查、体液化验、普通拍片、B超、CT、心电图、核磁共振、各种造影、内窥镜(如胃肠镜、支气管镜等N种)等等。

各种现代检验检查仪器已成为当今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四,治疗手段及作用机理的区别。

中医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根据中医学病因和病症所采取的八种治疗原则。

中医治病主要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中药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中成药是经加工后的中草药,就是把一些成熟的中药处方制成丸剂、冲剂、膏剂等,方便使用。

基于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和辩证性,中医重视语言和心理作用在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中医注重医患沟通交流,并习惯在沟通中对病人多鼓励、给希望。

心理作用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已经得到现代医学实验的证实(通过监测白细胞、各种免疫物质指标)。

当然,中医也有外科,关公刮骨疗伤的故事深入国人之心,但是中医外科发展缓慢,缺乏麻醉、输液、止血、消毒、术中监测等配套技术,无法开展现代意义上的外科手术。

西医基本治疗手段有药物、手术。

最早为国人接受的西药应该是盘尼西林(即青霉素),随着各类抗生素的广泛开发使用,各种传染病(即瘟疫)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人类的疾病谱也因此而改变。当然,在传染病的歼灭战中,疫苗的作用居功至伟(具体可参阅文末链接文章为什么网民强烈呼吁长春长生疫苗案主要负责人必须判死刑?)。

西药的特点是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明确,见效相对较快。

中国史书上有不少名人因得一恶疮而死去的记载,这在现代是不可想象的,通过简单的切开排脓小手术加消炎就能轻易解决。

现代手术治疗已为广大民众所熟悉,不再赘述。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诊疗仪器和技术大量开发应用,更让西医治疗手段如虎添翼。如各种放射治疗机(如伽马刀)、除颤仪、尿毒症肾透析机、人工心肺机、DSA(经血管介入造影治疗,如冠脉支架)、体外循环术、器官移植术、各类机器人手术等等。

第五,关于中西药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话既适用于中药也适用于西药。

但是,现实中有不少人认为中药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记录一个极端病例如下:有一个乳腺癌病人,处级干部,舞蹈演员,发现乳腺肿块并增大好多年,因怕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大,一直在家自行用一个《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中草药外敷,直到局部大面积溃烂、肿瘤广泛转移才到肿瘤科就诊,白白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西药的副作用小于中药。

西药成分单一(复方制剂例外),药物纯度高,剂量准确明白。大部分的西药作用机理、作用部位明确到分子或细胞器的水平。

也就是说,西药一般有明确的打击目标,譬如,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部位在胰岛素受体,又譬如近几年深受医患双方欢迎的各种肿瘤靶向治疗药,其作用部位都达肿瘤细胞的相关受体,因此副作用相对小。

但也不是说它目标精准就没有了副作用,因为某些受体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上,当药物进入身体后,不同组织器官上的同一类受体都能与药物结合而产生药理作用,那些非治疗目标组织器官上的受体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就成为了副作用。

中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还是因为其中所含的有效药物成分,由于对中药药物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没有西药那么明确透彻,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提取工作做得还非常不够(青蒿素是做得最好的一个例外),因此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剂量较难标准化(即使等量的草药也会因其产地、品质、炮制等导致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更容易产生副作用。

譬如,曾经被西汉女医淳于衍用来毒杀汉宣帝皇后的中药附子,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其中含有8种作用于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的生物碱,成分如此复杂,势必将产生更广泛的副作用。

通俗地说就是,西药的副作用是由于身体误接弹药的结果,而中药的副作用是外界弹药误发混发的结果。

第六,中西医的优缺点极其各自擅长的领域。

中医优在理念,其理论和实践中强调整体观、辩证性、治未病。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其理论玄乎,玄到难以向外行普通人做明白易懂的科普;中医治疗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但其标准化程度、可重复性不够,比较依赖于医者的个人经验,属经验医学范畴,因而成功经验较难大范围推广。

西医强在技术,治疗效果明确,见效快。这点在急诊领域尤为明显,譬如严重的脑血管意外、大面积心肌梗塞、各类严重外伤、各种化学中毒等,如果没有西医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这类病人几无存活的希望。

显而易见,在当今医学界,西医是显学,大部分的疾病都能通过西医的手段得到解决。

但是,中医却对某些西医无能为力的疑难杂症有一定的疗效;由于中医强调治未病,因此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也是其强项。

很多人认为慢性病适合中医治疗,这个概念比较片面,因为慢性病的范围很广,有许多慢性病通过西药的维持治疗能取得明确可控的疗效,譬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西药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



其实关于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没多大意义,参与争论的可能多数是行外人。

医院的中西医生很少有这样的门派之争,因为深知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所以反能互相尊重,遇到病情需要对方处理的,大家都是互请会诊,共同解决问题。

医学领域还有许多未解的难题,不能因为西医治疗失败就骂西医,中医治疗失败就骂中医,关键看你能否选对路径:适合西医的疾病就去看西医,适合中医的疾病就去看中医。

其实,所谓西医,是一个狭隘的说法,个人认为应该叫现代医学比较合适。

西医作为当今世界医学界当仁不让的显学,中国及世界各国都在基础、药物、仪器研发等方面有大量的投入与产出,譬如,1965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的牛结晶胰岛素,完成了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伟大进步。

现代医学已经不分国界,有任何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成果一般都会发表到如《Nature》(自然)、《Lancet》(柳叶刀)等类似的世界级权威医疗杂志上共享并接受全世界同行的质疑与考证,以达到医学共同进步、造福全人类的目标。

以上是笔者对中西医比较的一点浅见,如对你有所裨益,欢迎转发;若有疑问或欠妥之处需要沟通,可以关注“刘刘看世界”后在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谢谢你。

推荐阅读

为什么网民强烈呼吁长春长生疫苗案主要负责人必须判死刑?

一个寒门学子的前行之路

汉文帝继位:人不见怜天怜之

彭先生今天拖了个地

前任是个暗礁,请谨记分手法则第一条

阅读更多文章,请识别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刘刘看世界”,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江南壹柳:年过不惑,业无所成;闲着无聊,写着消遣;没啥高见,请多谅解。凡所过往,皆为序章;凡所我遇,皆为恩赐;凡所未来,皆为希望。愿你我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朋友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