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他一生勤劳能干,最终却一无所有?

江南壹柳 刘刘看世界 2022-10-12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刘刘看世界"加关注

01

看题目,你可能以为我要说“韭菜”或“躺平”之类的话题了,然而,并不是。

先说说我们村的米福大爷,米福大爷是我们村的孤寡老人,前些年在凄凉孤单中去世了。

关于米福大爷,在我们家一直是个话题,因为我妈经常拿米福大爷说事:你们看,米福大爷没生养孩子,一生勤劳节约、精明能干,最后不也啥没积攒下,落了个孤寡无依、晚景凄凉的结局?这些话起先是用来回怼我爸对家庭重担的牢骚的,后来是用来鼓励我们兄弟姐妹生孩子的。

米福大爷不仅勤劳节约、精明能干,而且样貌也很不错,据说他一生有正式或非正式婚姻好几次,跟他的女人也都是愿意与他生儿育女白头到老的,但是,米福大爷把财物看得太紧了,防老婆就像防贼一样,以至于逼得这些女人忍无可忍,最终都离他而去,也没留下一男半女。

我妈常说,以米福大爷的勤劳能干节俭,家里又没孩子花钱,照理一辈子应该能积攒起大笔财富才对,然而,并没有。米福大爷的晚年没有投亲靠友,而是以自己的田地、山产和仅有的一间老房子与村里的一户异姓签订了养老送终协议,最终在孤单中死去。

我妈农村妇女一枚,小学没毕业,却深谙以人为本(这个本是根本的本哦)的道理,总对我们说,孩子才是世间最大的宝,一户人家如果连个孩子都没有,还有什么希望,你赚那么多钱连个为你花钱的孩子都没有,你赚再多又有什么用?


我年近80开始学拼音的老妈


我妈说的是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可是很多自诩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而且还要反其道而行之,那我们就用文化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与精神资料的生产(如衣食住行文史哲等)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的繁衍生息)。显然,人类自身的生产既是物质与精神资料生产的前提也是物质与精神资料生产的服务目标。

试想,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家庭,要想繁荣昌盛发展壮大,如果缺了人这个最重要的要素,岂不是一切都免谈?任你有多少身价加身,若家庭后继无人,最终一切都将走向凋敝、没落、烟消云散。

从生物的基因扩张与复制天性看,繁衍生息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人也不能例外。有人可能会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偏不被本能牵着走。但是人的社会性是以其生物性为基础的,脱离了生物性而仅剩社会性而存在的人是不存在的,就像《三体》里说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剔除男尊女卑、延续香火等封建糟粕,从社会发展、家族壮大、人生幸福角度而言真是非常有道理。 

02

最近,三胎政策来了,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的反应是一胎已经精疲力竭,二胎不敢奢望,三胎政策简直没有现实意义。还有不少网友幽默地描绘了三孩父母的亚历山大:背后四个/六个/八个老人急需照顾,面前三娃嗷嗷待哺……

理论上讲,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可怕的情况,但是理论和实际不是一回事。

首先,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会议关于三胎政策是这样表述的: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所谓的配套支持措施就是要解决民众生娃、养娃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困难。我们的政府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做事是务实认真并且致力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这一点,从最近的抗疫和脱贫两件大事上世界人民都已看在眼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和单位的托幼机构、教育公平改革、社会化的孩子上下学接送校车、夫妻双方生育福利政策等都将逐步建立完善。

其次,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老龄化。

确实,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普及完善,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了,从最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得知,北上广杭的人均期望寿命分别是82.31岁、83.66岁、81.96岁、82.95岁。按目前普遍的女性男性退休年龄50岁、55岁、60岁计,从退休到去世再生活30年左右将是常态,在这30年左右的漫长时间里,老年人大部分时间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还有能力协助小辈照顾孩子做家务等,只有到了失能期才真正需要子女照顾。


充满活力的大爷大妈


什么叫失能期?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人去世前,平均有半年左右的重度失能阶段,不到一年的中度失能阶段,还有四年多的轻度失能阶段。三种程度的失能期总共约5年。

因此,关于4-8个老人和3个孩子的重压,不应是纯粹的概念堆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这样很多老人就不是需负担的人口而是能贡献力量的人手。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孩子,在多孩子家庭,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大的孩子也将逐步成为能照顾弟妹的人手,而且,这样环境中养出来的孩子还更能适应社会接受挑战。 

03

关于不想养孩子,近年来舆论上有二种不着调的说法。

其一,亏本说。

这个主要是从经济的投入与产出角度出发看问题,从孩子出生到养育、教育、买房、结婚一路算经济账,因地区差异和家庭预算不同,各人算出养育一个孩子的经济投入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各异,然后对照目前社会现状,好多人得出的结论是养育孩子的回报将远远小于投入,此为亏本论。



不知各位发现了亏本论的糟点没有?

首先,养育孩子本身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活动,父母子女亲情岂是用钱能算清楚的?

其次,社会的发展有不可预测性,你不能以目前的社会状况去预估几十年后社会状况。这个其实就是我分析的米福大爷勤劳精明一生也没养孩子到最后也没积攒下一大笔财富的原因。

第三,人的创造能力存在无限的可能。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人创造的社会财富是大于父母对他/她养育期的经济投入的,这也是社会一直发展的原因与动力。

有些人说,养孩子不如养个宠物,宠物也会回报主人,确实,宠物对主人会有感情,会讨主人欢心,甚至也会有某些简单的回报主人的举动,但是,宠物有人类高级复杂的情感吗?宠物有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能力吗?永远没有!它永远只是个宠物!所谓宠物,本身就是要你去宠着它、服务于它,你不能期望于它,它也没有义务回报于你。

其二,害怕论。

怕什么呢?

怕养孩子辛苦,自己生活质量下降;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怕竞争激烈,孩子不能出人头地,沦为“韭菜”命……

所有的这些怕,从理论上讲貌似都有点道理。

养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这会降低个人生活质量,但是生活质量的内涵太丰富多彩了,你能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带给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快乐不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吗?



至于你能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很多时候真不是唯钱论,就在昨天,潘石屹因发表教育话题而遭全网群嘲,因为富裕多金的潘老板教出了一个侮辱英烈的逃犯儿子。

中国人历来崇尚改天逆命的不屈精神。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努力学习;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苦心教导;“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古训激烈了一代又一代人;毛主席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只有8元工资,想和大师们交流学习,那时有谁理他……

阶层固化这玩意在哪个时代不严重?出人头地在哪个年代很容易?从汉朝的举孝廉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再到起于隋唐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自我评估一下哪一样你能胜出?再去看看1999年大学扩招前的大学录取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再证明成才成名成家的很多出自底层人民,仅有财富是堆不出人才的。 

04

其实,在生孩子这件事上,生与不生,富人、穷人各有各的焦虑。

富人生孩子当然完全没有经济压力,但是养孩子需操的心一样不能少,无数的钱砸出来的也未必能保证不是个坑爹的,当然,富人家大业大,需要人丁兴旺继承发扬家业,很有必要多生孩子。



在当今中国已经基本全面脱贫的形势下,穷人生孩子,起码衣食住行已经不是难题,不过该父母操的心也一样不能落下,至于成才概率,也不一定就比富人低,要不怎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太复杂了!可以夸张地说:人类对贫富影响人才成长的机制还一无所知!不过,从人生翻盘和扭转家族劣势的角度出发,穷人也应该多生孩子,毕竟,可以拼一下孩子成才的概率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赞同文章观点请点亮“在看”,谢谢。

推荐阅读

犹太人的真面目

前任是个暗礁,请谨记分手法则第一条

马屁拍到马脚上,后果真的会要命

“玉体横陈”背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一次大姨妈事件,续命大汉国祚200年

给仙气飘飘的杨丽萍老师点赞

阅读更多文章,请识别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刘刘看世界”,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江南壹柳:从业医疗,爱好文史;闲着无聊,写着玩玩;无关党派,不问左右;我手写我心,鲜花与板砖兼收,初心不改。凡所过往,皆为序章;凡所我遇,皆为恩赐;凡所未来,皆为希望。愿你我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朋友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