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破两万赞的回答:你没穷过你不懂!

等你关注👉🏻 朝阅 2019-09-13



当时朋友圈正被“逃离北上广”刷屏。


虽然挺喜欢那个活动,但我也很清楚,对于大多数都市人来说,逃离北上广是一个只能作为精神乌托邦却很难真正实施的事情。毕竟只有北上广承认他们的努力,才让他们有触及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经济层面的阶层的可能。


而在这种意义上,本身就出生在大城市,本身是否生长在富裕家庭,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是一辈子的。


所以我特别讨厌那些“穷人穷都是因为穷人不努力”的说法,他们既消解了真正穷人的奋斗,也给穷人加上了一道原罪。


然而贫穷并不是罪孽,而是一种不幸。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要贫穷。

这是我知乎突破2万赞的答案:


《他们穷不是他们不努力》



周围常常听到有人持有这么个论调:


“我们为什么要交这么多的税去养群人,那些穷人自己懒,所以穷,却要我们负担。凭什么?你弱你有理咯?”


而在号称“中产阶级聚集地”的知乎,前两天也有人问出了这么个问题:

是否应该取消对穷人的补贴和福利以激励他们上进?


我当时的回答是:


总有那么一二三四个逗货否认阶级壁垒的存在,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不够努力。


这样的人要么傻要么坏。


从小富裕的人往往觉得自己现在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而只有出生贫寒的人才知道一个好的家庭究竟有多么重要。


但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无一不承认原生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著名投资大亨巴菲特曾经这样说: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可以说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01


先说两个故事。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美国废除黑奴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白人奴隶主特别喜欢榜出一个黑人模范,说他辛苦工作,任劳任怨,所以每个月可以多获得一些粮食和报酬。而对于那些吃不上饭,对奴隶主不满的人则批评他们工作不认真,没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够努力。


这两个故事,前一个傻,后一个坏。“为何不取消对穷人的补贴和福利以激励他们上进”这一问题就兼有前者的傻劲和后者的坏劲。


它不仅把穷人之所以穷完全归结于穷人不努力不上进,是活该,而且认为只要取消了对穷人的补贴,穷人就会上进努力工作,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为之提高。


我想,他们大概是把自己当成奴隶主了。



02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喜欢标榜自己的痛苦。


比如说早上七点钟起床去上班,晚上十点才回家,比如说为了考研笔记做了整整一抽屉,一大早去图书馆占座,把真题集一页页翻过去,唰,唰。


可是他们困了可以靠在办公椅上休息一会,饿了可以去学校食堂吃一顿再回来工作,在温度适宜的空调房里,书桌里,电脑前,做着和书籍有关的事情。


这就叫努力,这就叫痛苦了吗?


太原富士康的流水线员工忙的时候每个小时要加工900个产品,平均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4秒,整整十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每一秒钟都必须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机械又重复的工作。很多员工承认,“感觉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然而他们不会离开,因为他们知道,富士康就是流水线工厂中的麦肯锡,离开了这里,他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了。几十米之隔的富士康保安常常羡慕地看着他们,表示自己也想去做工人,但因为犯错太多,只能来做保安。


2011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如果一天只工作10个小时,那么他的工资是“令人羡慕”的1800元。所以他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60个小时。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的工资就稍微要高一点。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一百元左右的报酬,大致等于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实习生每天的报酬。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自己身体扛不住等风险。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他们为登山者背负行李辎重,遇到危险的难以翻越的障碍搭人墙让雇主通过。这样他们每年可以赚取4000美元的工资。为了这换算成人民币4万元不到的收入,许多夏尔巴人都死在了登顶珠峰服务的路上。


“我的朋友和兄弟都死了,事实上最后能活下来都靠运气。”夏尔巴人巴桑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唯一赚钱的方法。”



那么,当你吹着空调,坐着地铁,上过大学,用过电脑,在城市里做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时,面对着这些为了基本的生存挣扎的底层人民又有什么立场说“应该取消穷人的福利来激励他们上进呢?”


你要知道,他们中的不少人,别说识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而你甚至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


有的人可能每天都和中央领导一起去吃打卤面,有的人可能和正厅级干部说一句话就能回去吹上半年。


这就叫阶层,代表着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能触及的圈子完全不同。而以上三点,是影响赚钱的最大因素。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不过她还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必须要有一部自己的车子,否则太不方便了。在美国养车成本真比国内便宜太多,这个有车族一样可以是穷人。


在这些地区,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八小时工作下来,也就是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往往房租就得占到600美元以上,这对一个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负担太重了。


所以她不得不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租房,但这样养车的成本,还有吃便宜且没有营养的快餐,一个月还得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然后,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开始找工作的几天会更难,因为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不得不去旅馆过渡几天,这几天的住宿会很快把1000美元积累耗光,等找到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钱得赶紧支付房租。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死局:


1,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2,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3,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4,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5,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是的,换了六份工作,不管多么努力,也不能换来一个未来,在沃尔玛也不行。一个可笑的事实是,她们这些在沃尔玛做服务的人,买不起在沃尔玛做促销的商品。


这就是阶层。


当你看到电视剧《欢乐颂》里,曲筱绡满身名牌出场,一出场她父母就给她在上海买了一套房,配了车,后来还给了她一个大项目乃至一整个公司用来练手。而另一边的樊胜美则生在一个无底洞家庭,家人不但没有任何支持,还无限制从她,从她的男朋友那里索取的时候。

你会发现这就是阶层。



当你看到一个贫寒子弟在北京辛苦打拼,最后终于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拿到20万每年的税前薪水,却因为要还全家人为了供他上大学借的债,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而不得不依然每天省吃俭用。而另一个富人子弟仅仅通过出租家里的房子就年入20万时。


这就是阶层。


当你发现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公司上市董事,97年的时候开着奔驰给马化腾做账。柳传志的父亲是人民银行,国贸委高层。王石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时。


你会感到这就是阶层。



毕竟有一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他家就住在罗马。


03


原先英国人也认为贫穷是因为懒惰,是种罪孽。


比如《贫困法》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Poor House)干活,工作条件比普通工厂恶劣得多、获得的薪酬也低得多。

目的就是刺激这些穷人走出去自食其力。


一位英国教授回忆,他小时候家边有个贫民工厂,有些老人谈之色变、甚至不要走近那里,看到那房子就魂不附体。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进去。


后来经济危机一来,许多被大家公认勤劳节俭的“体面”家庭也破产,流离失所,和之前那些贫困的人没什么两样。


终于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一种懒惰,不是罪孽。贫穷是一种不幸,需要救助。


一是因为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其实和底层的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往往有着收入不算高但还算体面的工作,辛辛苦苦攒了十多年钱,终于还清了房贷,车贷,成功从一个底层后代变成了一个中产阶级,转而自信心爆棚,喜欢指责世界上的穷人为何不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


其实一场天灾,一场人祸或者一场大病就能让他们上演“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的闹剧。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既没有很快重新聚集起财富的能力,周围也没有真的可以无私帮助自己的中产朋友。自己有的只有一双勤劳的手,以及不断辛苦劳动攒下的点点积蓄。


现在这些积蓄没了,于是中产梦碎,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这时他们才像英国人一样意识到,贫穷离他们这些“伪中产”并不遥远。


所以啊,救助穷人不但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救助我们自己。

况且,真把无产者逼急了。听说过这句话吗?


“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以上是文章,以下是一些吐槽:


中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一股屠戮底层人民的风气。


“你弱你有理”,“我为什么不给你点赞”,“我为什么不帮助你”“我为什么不借给你钱”“我为什么对你见死不救”,“你不过是圈子弱,家里穷,智商低”,“我为什么不和穷人交往”,“又穷又丑的男人肯定花心”,“穷人一定也人品坏”。


这些文章大行其道,每天每夜都在揭露或真或假的所谓“穷人原罪”,先是把底层人民的心态充分解构,然后明确指出不要和底层人民来往。最近又冒出来“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这样的论调,开始诛底层人民的心。

于是那些起早贪黑,为了生存努力挣扎的底层人民就这样被他们打入了懒惰,贪婪,不值得帮助,没有智商没有情商活该灭亡的无间地狱,仿佛把他们打到底层还不够,还要踩上千万只脚才罢休。


这些人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自己位置很高吗?


如果不是。


灰烬与尘埃又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再说两句。


现在网上的舆论环境不太好,身边不少有水平,三观正的朋友都选择不说话一段时间,于是最近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跑出来跳舞,大放厥词,说很多很偏激的东西。


其他人我管不着,但我至少希望我的读者,即使觉得憋得难受,也不要被那些太过偏激的东西带了节奏,还是应该相信一些符合逻辑,理性,客观的东西,不要总是凝视深渊,偶尔也看看星空。


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里,真的还是应该相信正义,相信光明不是吗?


你没穷过你不懂:贫穷是你想象不到的绝望



“如果不是那场癌症,小丽还不知道爸爸的爱如此深沉。”


前天在微博上刷出一则令人心酸的故事:


杭州一名患癌男子不愿吸氧,只为多给女儿省两块钱。


这位爸爸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开了20多年夜班,2015年起身体开始不舒服,但一直拖着不肯去。


就这么拖了几年,病重住院时已确诊是肝癌晚期,吃不下饭,呼吸急促。


可面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养女,他却强打精神。“我看他呼吸困难,让他吸下氧气。他总说气能透过来,不用。”


几个月后爸爸病情加重才向女儿吐露实情:“我总希望给你多省两块钱用用。”


女儿哭着说,可是一小时氧气费才四块钱啊。


看完这条新闻,我的情绪十分复杂。


可以想见,一个普通家庭五十来岁的中年人,上面尚有双亲侍奉,下有初入社会的女儿,身边还有相濡以沫的爱人需要供养。


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漫长的治疗正在缓慢拖垮他们仅有的积蓄。

衣食住行用,能省的地方都省了,想来想去,呼吸还可以少花一点儿钱。


那,就少吸两口气吧。


在一片“父爱如山”的评价里,有网友这样说:


“你看到的是爱,我读出的是底层人民的痛。”


01


网上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房间里有100个人,每人都有100元钱,如果每过一分钟,每个人都要拿出一元钱随机给另一个人,最后这100个人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一个小型实验,模拟的是规则绝对公平时,社会财富的流向。


财富随机流动的话,贫富差距是否就会消失呢?


城市数据团用程序模拟了这个过程:



如果把财富量从高到低排列,在17000次流动后,社会财富的分配是这样的:


就这样,80%的钱跑进了20%的口袋里。即使在最公平的规则下,世界依然展现出了残酷的一面。


更何况,真实的财富流动并不随机。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我告诉你一个一年稳赚两百万的办法……往银行里存一个亿定期,一年稳赚两百万。


笑话归笑话,事实也确实如此,原始资本往往是积累财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大部分国家的贫富阶级之间都存在差距:2014年,美国基尼系数0.47,中国基尼系数0.46,俄罗斯基尼系数0.422,拉美、南非等地的基尼系数甚至达到0.6以上。


世界各国贫富差距地图|The World Bank (2014)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就是目前全球三成的社会财富被顶端1%的家庭所占有,而底端25%的家庭仅拥有一成社会财富。


《新约·马太福音》中记载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主人远行前,叫来三个仆人,把自己的财产分配给他们去打理。


主人回来时,第一个仆人用银钱做买卖,另赚了五千;


第二个仆人依此方法,另赚了两千;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你给我的银钱,我一直帮你存着,没有拿出来。”

于是,主人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现有的经济规则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世界,有时候真的是残酷的。


02


在残酷的人间艰难地活下去,很多时候困顿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知乎上“贫穷有多可怕”问题下,最高票答案是这样的:


大概十来年前的事,同村的一个光棍,孤儿,被倒下来的土墙拍了一下。当时头都软了,拿布包了下,去医院看了,医院说头骨碎了,需要几万块,这人说没有,就简单处理下回家等死,然后就死了。


大学时候去医院里,碰见一个人,腹水,瘦得骨架一样,挺个篮球一样的大肚子,医生说你这个要住院啊,他说没钱啊,医生叹了口气,说你这个就没办法了,这个人就摇摇晃晃回家了,手里还拿个小凳子,走一段就坐下来歇歇。


以前村里有一座空宅,老人都不允许靠近。因为那一家人得了肺结核,又穷,那时候好像没有免费治疗,而且就算有,他们连路费都出不起。后面就全家死光了,好像剩下一个远走他乡了。


面对贫穷这个话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寒门对眼界、见识、发展的影响。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贫穷。



真正的贫穷来不及考虑出路,真正的贫穷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定的贫困线,按照人均年收入2300元以下计算,还有将近一亿的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年收入2300是什么概念?


你手里一部最普通的国产手机,有将近一亿人,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摸到。


这群人口体量是如此庞大,可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他们的声音掩埋在八卦热点和花边新闻之中,并不响亮。


03


最外延的,是那些一辈子生活在闭塞山村的人们。


前段时间,曾有一篇“最悲伤作文”在网上走红,文中的彝族小姑娘用300字描述了妈妈离世前,一个家庭的刻骨悲哀。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最悲伤作文”


除去一小撮被媒体关注到的幸运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终其一生都在为最最基本的生存挣扎。


因为身边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所以无人关注,无人怜悯,也没有太多想改变。


时间在他们身上只留下老去的痕迹,日复一日的生活和一眼望到的结局。


04


离我们稍近一些的,是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普通人家。


不少去过欧美国家留学的朋友们跟我说过一个奇特的现象:国外街头残疾人数量多到不可思议,地铁上、商场里、大街上,经常能够见到。

为什么外国残疾人这么多?是基因原因么?


不是。


截止2011年,中国有8296万残疾人登记在册。按当年年底人口13.4亿计算,差不多每二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残疾人。


但看看周围,为什么从来没觉得残疾人数量有那么多?


因为这些残疾人,根本就没法出门,所以你看不见。


这是独属于少数人的无奈,就像电影《推拿》中的那句台词:


盲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但是生理上的黑暗,还有心灵的黑暗——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正常人的恐惧。


站在大街上一眼望过去,那些弯弯曲曲的盲道,高高的阶梯,当成摆设的折叠通道,无不是一道道高墙,把八千万人阻隔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他们没办法去看一眼热映的电影,没办法吃一顿简单的堂食,没机会参与绝大部分社会活动,只因为活动设施是为“正常人”设计。


反人类的盲道设计


用影评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罗罔极的话来说,他们渴望踏入社会,可社会正在将他们锁死。


在殷实人家,或许尚有霍金、史铁生、罗罔极、程浩,经济基础构成的底气和个人意志一起,支撑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在网络发声,对这个以痛吻我的世界报之以歌。


但还有更多籍籍无名的人,拖垮整个家庭却只能终日等候照料,一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在痛苦中和命运赛跑。


他们活的时候感觉随时都会死,死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活过。


05


再近一些的,是城市里的劳动者。


看过一个小故事:街头,卖水果的中年妇女一边撒泼,一边死死抱住推车不肯撒手,大有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年轻的城管也不甘示弱,抢上前去伸手折断了水果摊的秤。


晚上,疲惫的妇女往女儿碗里夹了块鱼肉:“快吃吧,今天生意好得很呢。”


黧黑的小伙子给病床上的父亲拢了拢被子:“我工作挺清闲的,就是坐办公室。”


北京一直在飞速发展,可是很多身居其中的人,一边为第二故乡的进步自豪,一边隐隐感觉,机会可能是留给了其他人,这种繁华,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勤勤恳恳过去十几年,自己的状况并没有改善,未来也不知道在哪里。


去年网上热传的一组图片:清洁工和他的工资条


和老家一个远房弟弟聊过天。他是工厂的机械操作员,上星期因操作不慎被机器削掉一截手指,工厂判定是他的责任,不予赔偿。他在家休息了一周后,又回工厂上工了。


我问他,这份工作这么危险,待遇还低,为什么还回去做?


他的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波动:“我也不会干别的,掉手指总比饿死强。”


其实仔细想想,他们和我居住在同一座城市里,甚至每天都会打交道,生活却仿佛在《北京折叠》里的第三空间里一样没有交集。


放眼中外,世界把视线聚焦在跑得飞快的一线城市,而把农村和来自农村的人忘在脑后。


我从没注意过,小区楼下理发店的Kevin老师平常在想什么,灯火辉煌的都市中,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在想什么,街边的夜幕下,小吃街上的摊主们收摊时都聊些什么。


这一切,真的就像《平凡的世界》里说得那样,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06


贫穷最大的问题,是在人生的很多转折点上,你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没有能力抵抗外界的侵蚀。


在绝境之下,爆发的感情更令人心酸。


武汉大学讲师刘燕舞曾主持过社科基金项目《农村老人自杀的社会性研究》,研究中展现的老人自杀案例,多在极端贫困的湖北农村发生。


有两位老人,重病家里出不起钱,儿子也不给饭吃,还屡遭媳妇打骂,头朝下扎进家里的水窖中。


还有不少老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


“这些都是有必死的决心的。”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刘燕舞对记者分析道。


他还记得有人跟他介绍说,一位老人要自杀,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个坑,躺在里面边喝药边扒土。


调查发现,老人自杀的动机中,利他心理非常明显。“这些老人不想变成子女的累赘。自杀的后果也将给子女带来收益。甚至,他们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


老人们有的不会在家里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或者与子女争吵后不自杀,待到关系平静后才自杀;还有两个老人都想自杀,也要错开时间,以免对子女家庭产生不好影响。


就连开头提到的新闻,在经济还算发达的杭州城内,重病在家的老人,为了给下一代多争取一点点未来的保障,无奈之下,也只能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抵押出去。


“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更痛苦的是什么?人活着,钱没了。”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这段俏皮话,放在底层家庭面前,变成了真实的抉择。


马薇薇说过,人生有三种选择题,两个选项都对的无所谓,因为选哪个都爽;一个选项对一个选项错也容易,选错了是你傻;最难的,是两个选项都是错的。


选择花钱续命,家人必须承受病人走后巨大的经济亏空;


选择放弃治疗,家人的后半生将永远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中。


他们的手上,没有正确选项。


医院的走廊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的祈祷,比哭墙见证了更多的绝望。


在贫穷面前,善良的力量有多弱?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令人动容的回答。

总有一天,你的亲人会老去,进了医院,得了癌症,医生说已经晚期了不能手术,建议化疗。


癌症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化疗药物中有一种叫进口药物,两万一针,没有医保,副作用小,不掉头发,化疗后不呕吐,病人精神。


普通国产化疗药,一针一千多,可以走医保,吃了呕吐,头发掉光。病人被折磨得生不如死。


嗯,你是善良的人,你只是穷。


半年后病情进展,化疗没用了,于是医生又给你两套方案。


你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吃中药,回家慢慢忍受疼痛直到死亡来临。


你也可以选择国外的靶向药物治疗,一天一片,每天1000,没有医保,全部自费。


效果真的有,吃了以后,病人躺在床上能跟你聊天,也不会再昏迷。

问题是,你有选择的资格吗?


07


余华在《活着》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不论贫富贵贱,都是努力在活着。


以前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经常见到有个老人跪在路边,为生病的儿子乞讨,我并不知真假,只是见得久了,看他跪得辛苦,兜里有零钱也习惯性给一点儿。


昨天我又见到他,刚准备掏出零钱,他说,不用了,我儿子死了,明天收拾东西带他回老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触及底层的悲哀,但或许可以多一点点理解。


微博上走红的一张暖心外卖备注单


这几年社会发展得很快,可是我觉得,好像还有什么东西没有跟上来。


我想要的社会,不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交通。


更想有畅通无阻的盲道,公共交通的轮椅升降机;


想要有永远为有需要人士空着的爱心专座,底层收入水平的提升;


想要写字楼下有外卖等候的专区,想要有更多平等友善的眼光。


我想要一个有温度的社会。


虽然做起来很难,但是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









张鸣:教授这个群体胆小,让他们替老百姓说话基本上是扯淡



150多年来,美国究竟对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在没有底线的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坦然长久地保持“幸福感”。


重要提示:喜欢这里,免费订阅👉🏻每一个关注都有你想要的阅读。关注代表你的观点!转发表达你的想法!


今日推文标题板⤵️

↙️阅读原文全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