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去年也亏钱了…
有些数据不好统计,部分数据可能经过艺术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Hi,大家好,我是NP教授。
前些天太忙,忙着忙着,2021年就过去了。
拖到今天,才写总结,简单记录下。
一
去年,我的资产缩水了
回顾2021年,确实比2020年惨淡些。
2020年的收益太好了,2021年回吐些。
和去年年底相比,我家的资产也缩水了。
与2020年底相比,股票和房产亏钱为主,基金是小亏的状态,智能存款稳稳赚钱。
股票大概亏7%,这是同花顺给我汇总的数字。
房产没法准确计算,只能根据均价和实际情况来推算,预计大概缩水9%左右。
去年广州的房子,基本都是普跌状态,市中心还好,外围确实在跌,连最最热门的黄埔和南沙板块都跌了。
基金大概亏1%,差不多是持平的状态。
智能存款依旧稳稳赚钱,预计赚4%。
股票和房产,我比较少写,特别是下半年。
股票赚钱快亏钱也快,赚钱未必是我的功劳,亏钱肯定遭骂。
现在对财经自媒体的监管趋严,房产和股票都是敏感领域,索性少写。
我也在慢慢减少股票投资,增加基金的持有,毕竟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房产方面,我的能力圈在广东和大趋势,广东以外的城市,对我来说有点超纲。
对我来说,明年的投资重心依然会是这两个方向:
1.低风险的固收/类固收。包括智能存款,银行理财、保险储蓄险,券商理财。
2.中高风险的基金投资。包括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等等。
房产投资,我今年没有名额,操作不了。
我弟在弄广州集体户口,3月份就有名额。
他的目标是今年在广州买房,我不能借,但可以深度参与
二
避免犯错,特别是长期的错
做个调查吧,对象是去年资产缩水的朋友们,你们亏钱大头在哪里?
就算亏钱,我也觉得没必要灰心。
投资有赚有亏,才是常态。
把投资当做长跑,那去年只是跑输存款的几百米而已,后面的日子还很长。
趁着这次的亏钱机会,不如好好审视当前亏钱的原因,究竟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尽量避免犯错,特别是犯长期的错。
不是每个人投资都能赚钱,很多人往往会高估了自己的投资水平,低估了犯错成本。
犯错亏掉的钱,往往需要花成倍的力气才能赚回来,所以避免犯错才是投资第一要义。
价值投资者没有“止损”的说法,但应该坚决“止错”。
判断亏钱原因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最关键要看——
资产长期价值有没有发生恶化,且难以逆转。
从两个最常见的层面,讲讲这种变化。
1)大环境的改变。
每个投资标的都不是单独存在,都是背靠着各种不同的整体大环境。
用广州珠江新城房子举例:
与它息息相关的几种大环境,包括房地产行业、广州,甚至中国经济。
从小往大看,就是行业发展、城市发展、国运。
每个标的背靠的大环境,各有不同,但普遍都有这两个方面:行业与国运。
如果行业发展趋势恶化且无法逆转,就算标的再怎么强势,都建议考虑止错。
导致行业大环境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这几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zc因素。
比如前几年的P2P行业,还有去年的K12教育。
其实这些行业在被干掉前,都有过信号。
一刀切并非无缘无故从天而降,只是非从业者可能没及时意识到而已。
很多时候,成也ZC,败也ZC。
国运就更容易理解。
郭嘉经济发展不好,啥投资都很难赚钱。
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对抗趋势,兵败如山倒,挡不住的。
2)基本面的改变。
投资标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化,且不确定性大。
举几个例子吧。
买的房子,突然规划要修条高铁经过,带来噪音;或者规划附近盖个垃圾场。
买的股票,公司的主营业务,突然要转型做之前毫不相关的业务等等。
别以为没有,每年都有很多家上市公司, 转型做其他业务的。
比如之前的熊猫烟花,本来做烟花,转型做之前毫无相关的互联网金融。
所谓隔行如隔山,特别是公司层面的转型,本质上就是赌博式创业。
还有买的基金,突然变更了基金经理。
查了下数据,去年大约有300多位基金经理离任。
特别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必然会对基金运作造成长期的影响。
总结起来,就是要警惕那些不可逆转的改变。
三
说点小想法
最后,讲讲我对今年投资的小想法。
对今年的投资,我是相对偏向于乐观。
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基本定调——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认以“稳增长”为主的基调。
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的有机配合。
解读起来,就是既要放眼于中长期的发展,又要重视短期经济xia行的压力。
大白说,就是要兼顾未来发展和当下的压力。
这就是「明年稍微放水」的信号呀。
12月份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些信号,比如降准和降低LPR。
至少从信号来说,确实比2021年积极许多。
所以从zc层面来说,我目前是比较乐观的。
纯属瞎猜,且行且看吧。
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迎接2022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