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的艾灸治疗

古煴之道 2020-02-16

概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造成闭塞,致使局部缺血。半数伴有雷诺现象,男性多见,以吸烟者为多。吸烟与本病的经过和预后关系密切。

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患肢呈现一时性或持续性苍白、发绀、有灼热及刺痛,病肢下垂时皮色变红,上举时变白,继之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行走时激发,休息时消失;小腿部常发生浅表性静脉炎和水肿。


检查时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雷诺现象、夜间疼痛加剧,足趾疼痛剧烈,皮肤发绀,进而趾端溃疡或坏疽而发黑,逐渐向近心端蔓延。


临床治疗

列举针灸治疗医案以供患者参考施灸治疗;

邸自砺针灸治疗寒湿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方法;治以温肺散寒   活血化瘀

取穴;血海 经渠 阴陵泉 三阴交  足三里 上下巨虚  行撵转补法,每日2次,每次40分钟,灸太渊9壮,上穴皆是双侧取穴。

治疗结果;治疗45例, 治愈35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


罗子华艾灸治疗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取穴; 三阴交 悬钟  血海  梁丘为主穴  以阴陵泉和阳陵泉为配穴。


雷火灸施灸,悬灸,可同时取两支艾条 施灸阴陵泉及阳陵泉  互相透穴。  每次每穴施灸15分钟,每天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30例,2个疗程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

施灸案例

李玉强针灸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方法;取穴 神阙 关元  气海 足三里  血海 三阴交

将生姜切片扎孔进行隔姜灸,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2次。经治疗一周及两个月症状体征消失。

古煴疗法

1.寒湿阻络型


症状表现:患肢冰冷,肤色苍白或紫红、麻木疼痛,喜暖怕冷,遇冷加剧,遇热则缓,步行不利,多走则疼甚,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舌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足背动脉)搏动微弱,可见间歇跛行。


下肢取穴:足三里、阴陵泉、解溪、行间穴;



上肢取穴:曲池、外关、中渚、合谷穴。



肢冷如冰者,加灸:神门、涌泉;



患肢肿胀、麻木者,加灸:足临泣、八风。




2.血脉瘀阻型


症状表现:患趾(指)肤色由苍白转为暗红,下垂时更甚,抬高时则苍白,小腿可见游走性红斑、结节、患趾(指)酸胀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睡,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小腿皮肤干燥,汗毛稀少或脱落,面色无华。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或涩。甚则肌肉萎缩,趾(指)爪甲变厚,趺阳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艾灸取穴:委中、昆仑、解溪、陷谷、太溪、八风。




患肢肤色紫红或有瘀斑者,加灸:血海、三阴交;



脚背动脉搏动消失者,加灸:太渊、内关、足三里、太冲。



3.热毒伤阴型


症状表现:此型有轻重之分。轻者患侧小腿及足部有反复发作的游走性红斑或静脉炎,局部疼痛剧烈,可出现轻度坏死或溃疡;重者患肢多呈干性坏死、干枯焦黑,溃破腐烂,脓水稀薄,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屈膝抱足,彻夜不眠,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黄等全身症状,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学艾灸,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细数。


艾灸取穴: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昆仑、申脉、陷谷、照海、涌泉穴



趾指痛甚者,加灸:八风、八邪、气端;




发热者,加灸:大椎、曲池、合谷。



4.气血两虚型


症状表现:本证多见于后期,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而不鲜。身体虚弱,面容憔悴,萎黄消瘦,倦怠乏力,自汗短气,心悸不宁,纳食不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艾灸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关元、气海。



艾灸时间:

10天一周期,艾灸一周期休息2天;每天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患处为主灸点;如果一天灸不完,可以循环艾灸;但是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为每天必灸穴位。


建 议:

如果皮肤没有溃疡,艾灸腿部或手部穴位后,要搓双腿至发热,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


晚上用艾草饼泡脚,行气活血,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以身体微微出汗就好。然后双手搓2条腿至发热,按摩足部穴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