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婆媳关系如此轻松,真是因为老人不带孙吗?

小小苏妈妈 米粒妈频道 2021-09-28

大家好,我是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欢迎关注!么么哒

米粒妈说
 
JiaZhangRiBao

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冷嘲热讽婆婆带娃的文章,是啊,在这样一个年轻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要将心比心,很难。但是别忘了,老人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没有老人,我们哪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怕一个熊孩子,就能将我们打回原形。


隔代育儿的槽点确实存在,可这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奶奶爱孙辈和麻麻爱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在这个前提下,多一点爱、宽容和理解,聪明的女人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婆媳关系的漩涡里!

作者  小小苏妈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分享优秀儿童绘本和双语启蒙理念。

本文授权转载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xiaoxiaosu177

近收到几个妈妈的留言,向我倾诉婆媳关系有多么的不顺心,想知道美国的老人是否不带孙,美国的婆媳关系是不是世界难题。


首先,想澄清两个误区:


第一,传说中的美国老人不带孙,只对了一半。在美国尤其是白人群体中,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家庭确实罕见,婆婆长期住家帮带孩子的情况很少。然而,美国经济危机后,富裕程度不如从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在养娃方面,老人也介入得更多了,美国家庭中老人偶尔帮忙带娃的,并不少见。有时候去图书馆,还会碰到一些爷爷奶奶带娃来听绘本故事很温馨。


其次,美国没有婆媳问题?错。这个问题在美国绝对是存在的。美国新手妈妈们都很熟悉babycenter.com这个网站,上面有很系统的育儿知识,也有BBS论坛。这个论坛里讨论婆媳关系的主题群,搜索结果有5000多个(对你没有看错),随便点开一个给大家翻译下帖子主题:



后面还有几十页……


但在美国生活这些年,我认为这些帖子并不能代表美国婆媳关系的普遍性。


我所居住的小镇,90%以上是白人。全职带娃以来,在儿童图书馆、宝宝音乐课、儿医诊所、公园这些亲子场合,认识了不少土生土长的美国妈妈,关系比较近的,会聊到婆媳关系。另外熟悉我的粉丝可能知道,小苏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婆婆是美国人。从苏妈所接触的群体样本而言(中产或以上阶级,家庭年收入在30到90万美金之间),美国的婆媳生态是总体健康轻松的。




在美国,典型的婆媳关系比较轻松,主要是因为约定俗成的界限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千差万别的,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比如养育观念、饮食习惯等。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懂得并且尊重这种差异,不干涉别人的独立空间和生活方式,我认为这是“界限感”的核心。也是这种观念,使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其中也包括婆媳关系。具体而言,有三个默认的原则打造了这种轻松的婆媳生态。


原则一:My Baby, my call 我的孩子,我说了算


我认识的美国妈,都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我是娃的妈,娃的事情我说了算。美国人的字典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词,叫做“Boundary"(界限),后面会讲到。先说个故事。 


苏宝是我婆婆的第一个grandchild, 她自然是爱娃爱到要化掉。自从娃出生,婆婆每次来我家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要么是玩具、衣服、要么是好吃的。有些美国妈妈不喜欢婆婆擅自给娃买玩具,要征得同意才行,苏妈觉得,“礼”多人不怪嘛,不喜欢就退了呗,所以每次很高兴的照单全收。


但有一次婆婆来我家,给刚出生没几天的苏宝带了几个安抚奶嘴。这件事,有些触碰苏妈的底线。安抚奶嘴有利有弊,关于给不给宝宝用奶嘴,我看过的育儿书也自成两派,有些赞成,有些反对。但很多育儿专家不赞成给2周以内的母乳宝宝用奶嘴,其原因在这里不展开讨论。总之,苏爸和苏妈在宝宝出生前就决定不用安抚奶嘴,也向婆婆提起过这个决定。婆婆“送礼”这件事让苏妈有些不爽,但因为文化习惯,有碍情面没有说什么。




当时为了预防产后抑郁,我在纽约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师Rebecca(就简称R吧),她是三个娃的妈,收费不菲(时薪275美金),性格也非常直白泼辣,是典型的美国人。一次聊天的时候向她提起了奶嘴这件事情。R的表情忽然转为严肃,接下来给我上了一堂美国文化课,也是她教会了我Boundary(界限)这个词真正的含义。


咨询师告诉我,苏宝是你的孩子,你是她的妈妈,这是其他人必须尊重的事实。关于宝宝的一切,应该而且只能由你和她爸两个人来决定,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插手。这就是你的Boundary.  如果你选择沉默,那么就相当于打破了界限,对其他人发出邀请说“欢迎你来养育我的孩子,管理我的孩子”。如果这不是你本意,那么就应该立刻划清界限,以免将来产生更多误解和纠葛。这是你的权利,更是责任。而且,美国人喜欢直接,暗暗不爽的行为会让他们很迷茫。


我回去后,和娃爸讨论了这件事,决定直接告诉婆婆以后还是不要带奶嘴来我家。婆婆很抱歉的表示她是逛母婴店的时候顺便一买,忘记我们说过不用奶嘴的事情。从此以后,在我家和她家,再也没有出现过奶嘴。


原则二:My house, my rules 在我家,该听我的


美国文化是在独立革命的基础上发展的,美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个人的权利。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个人空间也一样。我认识的美国妈大多非常独立,很少让婆婆来帮忙带娃。如果主动要来,也必须提前预约,做不速之客是大忌。我认识的所有美国人,都是和公婆分开住的。在美国,除非是经济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因素(比如失业、疾病、单亲妈妈无法照顾三个孩子等情况),很少有成年已婚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的婆婆是贵族后代,家族曾有可以养马的庄园,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她曾祖父的油画像至今收藏在纽约一家著名的老牌百货公司。家族中的名人包括发明了美国第一个蒸汽机的前总统候选人彼得.库伯。她的母亲90岁了还保持着喝下午茶和每天阅读的习惯,出门必佩戴珠宝,保持精致妆容。我婆婆继承了母亲的生活习惯,家中一尘不染,摆设极为讲究。苏妈虽然也小有洁癖,但对家里的摆设不像婆婆那么一丝不苟,尤其是有娃后你懂得。




有一次,我需要外出办一些事,婆婆很体贴的表示可以帮我看娃。出去几小时后回来,很惊讶的发现婆婆帮我把地毯吸了尘,洗衣房的衣服也都洗好烘干了。在帮忙打扫的过程中,婆婆按她的习惯把我的很多东西都重新摆放了一遍,书桌上的书也整整齐齐。当时苏妈正在查资料写一篇文章,桌子比较乱,婆婆好心一整理,有一些资料就被当成废纸扔掉了。


我吸取上次的教训,直接告诉婆婆很感激她帮我做家务,但只需要吸尘就好,其他的我自己来,尤其是不要整理我书桌上的东西。婆婆也非常乐于接受我的意见。其实很多时候,婆婆的一些行为是出于好心,但不符合你的愿望,甚至起到了反效果。相信我,这时候直接说出来、比暗暗不爽简单一万倍。带娃那么忙,哪有时间去怄气啊。


原则三:My husband> Your son 你的儿子,也是我的老公


记得有一个老婆和老妈同时落水先救谁的问题,很多美国男人听了会说,废话,当然是救老婆啊,这是什么鬼问题。在美国,原生家庭的亲情虽然重要,但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已经被婚姻超越。婚姻成为了男人的优先纽带。


圣经里说过:“Husbands ought to love their wives as their own bodies…a man will leave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be united to his wife, and the two will become one flesh”(新约以弗所书 5:28-5:31)建议所有准备结婚和已婚的男士把以上这段话背三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丈夫,应该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妻子…一个男人应该离开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然后与妻子(核心家庭)紧密结合,二人成为一体。这里的“离开”,并不是说从此以后不再和父母来往,而是指婚姻对男人而言应该意味着原生家庭的纽带被解开,建立自己的新家庭,让妻子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且是最优先的那部分。在美国的亲情世界里,夫妻关系是第一优先顺序,然后是亲子关系,再次才是其他关系。



美国绝大部分老人都清楚,子女结婚后,核心家庭比原生家庭重要一万倍,自觉不会去干涉孩子小家庭的问题。成年人世界最基本的契约,应该是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很多大人甚至包括老人,缺乏对这个契约的尊重和理解能力。任意入侵其他人的空间,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还理所当然。苏妈把这种人称为未成年人。


爸爸们,我们来假想一下,如果男人可以十月怀胎,经历了失眠、脚肿、腰酸背痛,最后痛不欲生的努力十几个小时生下了孩子,这时候你的公公跑出来指手画脚,告诉你娃应该这样带、不要那样带,你是什么心情呢?在育儿问题上如果老婆和妈妈有分歧,男人绝对应该站在妻子的一边,因为娃是你们俩的事儿,其他人可以好心提建议,但没有资格插手。


我和婆婆的相处模式是,平时我自己带娃(会辛苦一点),周末公婆来帮忙,让我和娃爹出去放松放松。很多时候“距离产生美”。另外,我公婆已经退休,但平时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常常去做志愿者、外出旅游甚至参加慈善活动。不会把看娃作为生活的重心。婆婆来看孙女的机会不多,大家都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愉快时光,哪有功夫去起矛盾啊。




其实,不仅是婆媳关系,在任何文化背景下任何性质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婆媳关系如果有问题,首先不要加标签(比如不要一提到婆媳关系就产生负面想法),第二清楚自己的权利,积极的去处理,第三也要换位思考。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如何去和婆婆相处,因为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文化背景更不同,而是从苏妈自身经历的角度,分享一下美国文化背景下婆媳相处的模式。


如果以上这些原则出于种种原因不适用于你的家庭,也不要气馁,带娃这件事是有得必有失的。苏妈一个人带娃累到要吐的时候,偶尔也会羡慕那些家里有中国好婆婆的妈妈们。最后请记住,婆婆也是你的亲人,记得试着去爱你的婆婆,理解你的婆婆,毕竟,你和她因为缘分才走到一起,关心同一个男人,爱着同一个孩子。一个和睦充满爱的家庭,才会养出健康成长的宝宝。


米粒妈下期话题分享

出国时,你买过哪些神奇的美妆产品?


天唠叨育儿话题,是不是都听烦啦?咱们转换下画风,说说爱美的事儿。前些年,由于工作原因,米粒妈一年365天,有一半时间都呆在世界各地,自然就收了不少面膜啊,美容仪啊,化妆刷啊,精油啊,以及各种水乳面霜粉底腮红眉笔唇膏……米粒妈“剁手辣妈”的绰号就是这么来哒。




当然啦,踩过很多雷,自然也有不少相见恨晚的神器。举个例子,在日本,各种药妆,各路美容仪器最值得剁手,比如小金棒啊,激光脱毛器、蒸脸仪等等;韩国自然是底妆的天下,各种BB霜、气垫粉底、散粉、蜜粉、修容粉;还有摩洛哥精油,南非芦荟膏,新西兰Royal Nectar 蜂毒面膜……


亲爱的,你在国外买过哪些神奇的美妆产品?没出过国的亲,海淘也算数哦!请戳文末的“阅读原文”,留言给米粒妈吧!精彩的回复,会被米粒妈选作推送内容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