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质课例·戚逍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常州

戚逍逍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作者简介

戚逍逍,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任教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分校(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曾获江苏省高中历史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两次获常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教学课件


导学案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史料导学)

[看世界]

材料1(A)

魏源《海国图志》目录

《筹海》四篇,乃魏源亲撰。

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

各国分述。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序分述。其中对南洋、印度与英国最为详细。

鸦片战争的有关档案材料及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

船、炮、枪、水雷等武器的制造图样、西洋技艺、远镜做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地球天文合论》,系统介绍了地球形状、运行规律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导学:此书主要内容?为何有此内容?编书目的?


材料1(B) 一本书,两个国家,两种命运?

《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20年五次印刷,大约1000册左右。当时全国绅士大约150万,有读书能力的大约350万。

 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争相购读。 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海国图志》出版25年后的同一天,即1868年1月3日,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

导学:《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际遇,说明了什么?


材料2  徐继畬《瀛寰志略》节录

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导学:这本书可能招致哪些人的反对?开眼看世界的“高压线”是什么?为什么?


[用西学]

材料3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目录

上册各议为:公黜陟、汰冗员、免回避、厚养廉、许自陈、复乡职、省则例、易吏胥、折南漕、利淮鹾、改土供、罢关征、节经费、筹国用、杜亏空、复陈诗、变科举、改会试、广取士、停武试、减兵额、严盗课、制洋器。

下册各议为:善驭夷、采西学、重专对、变捐例、绘地图、兴水利、均赋税、稽旱潦、改河道、重酒酤、收贫民、劝树桑、壹权量、稽户口、崇节俭、复宗法、重儒官、裁屯田、寓兵于工、通道大江运米运盐、恳荒、上海设立同文馆、用钱不废银、以工巧为币。

其中《采西学议》提到:

诸国同时并域,独能自致富强,岂非相类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较著者?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因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注:1861年冬,《校邠庐抗议》先由作者自刊,至同治、光绪年间,大加翻刻。因有当时政府要人的签注,价值非同一般。所谓抗议,“ 即位卑言高之意”,而“当时政府要人”最重量级的是李鸿章。同一版本的其他人士签注本,故宫博物院尚藏有10种:宗人府府丞葛宝华、宗人府副理事官恩斝、宗人府主事宗室继仁、候补主事松溥,以及未署职官者载武、荣光、陈懋鼎等人的签注本。戊戌变法时,曾被光绪帝印发群臣阅读。

导学:这本书影响了清政府哪场改革?为何能得到政府认可?


材料4:洋务、保守之辩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6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

——张之洞《劝学篇》1898

导学:从洋务、保守之辩,评价“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意义?关注“西用”的范畴有没有发生变化?

[变制度]

材料5 郑观应《盛世危言》节录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导学:郑观应指出了什么问题?“向西方学习”将如何推进?

材料6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目录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

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

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

隋书经籍志纠谬第十一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

书序辨伪第十三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

导学:由本书可见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此特点?


[本课思维导图]


编者说

这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分校(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戚逍逍老师2016年10月,在江苏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展示课课件。经作者授权,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