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 本节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   


■ 本节难点

西周的民本观念


■ 知识概要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1. 旧石器时代

(1)两种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四点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采集渔猎;

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2.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文化遗存一万多处

(1)生活特征: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出现原始农业,开始饲养家畜,转向建村定居。     

(2)距今约7000—5000年,有三种文化:仰韶文化(包含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

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3)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三种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都出土。

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都出土玉器,出现祭坛和神庙。

 记忆口诀:仰韶种粟彩绘陶,河姆养蚕种水稻。龙山黑色蛋壳陶,良渚玉器祭神庙。

3. 原始社会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4. 国家的产生经过: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二  从部落到国家

1. 部落时代  “三皇五帝”  黄帝被后世尊奉为华夏始祖。尧舜禹实行禅让制。禅让制的内容是“传贤”。

2. 国家建立   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开创世袭制。世袭制内容有二: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夏王称为后,中央设官职,聚族而居,二里头文化可能是遗存。

 

三  商朝和西周

1. 商朝   约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1)后期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使用甲骨文,制造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礼器等。

(2)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王畿地区,由商王直接控制;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2. 西周 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于镐。推行分封制、宗法制。

3. 分封制       

(1)目的: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经略边疆)。

“封建”的不同含义:古代指分封制,如柳宗元的《封建论》就论述的是分封制;今天指封建社会,也就是我国从战国到清朝前期的社会形态。

(2)内容,可以概括为“326”

对象有三:王族、功臣、前朝贵族,其中王族是分封的主体;

内容有二:土地和人口,即“授民授疆土”;

六大诸侯国:齐、鲁、燕、晋、卫、宋。

4.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问题,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5. 商周经济,要记住四点:奴隶制经济繁荣,实行井田制,青铜铸造业发达,最早养蚕缫丝。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