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赵超:《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设计的三个不同版本 | 深圳

赵超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编者说

这是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赵超老师应邀于2020年9月24日参加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和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教材培训活动的说课作品。
平台小编在与赵老师的沟通中,对赵老师说课准备环节充满兴趣,也期望通过赵老师准备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进步的快乐;并通过三个版本的说课课件,从作者的反复推荐、精心打磨中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第一版本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赵老师说:

这是9月11日接到教研任务通知后设计的第一版课件。我最开始设计是从文化因素角度来看秦朝兴亡。看了网上不少优秀课件,但不太符合我的心理期望,当然也特别感谢这些作者,给我不少启发和思考。我后来就下载了一些关于秦朝兴亡、秦朝文化等相关论,但真正切合我备课思路的文章不多,主要是张少斌、许亚刚《秦统一中的文化因素》和王箬翾《秦王朝覆灭的心理与文化因素探究》。

第一次磨课,我采用主题教学方法,但发现设计逻辑不够清晰,不好把握。9月20日,设计从第一版调整到第二版。



02

第二版本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赵老师说:

这是第二版课件,整体设计由主题式教学回归到常规教学,授课逻辑清晰很多,讲课也比第一版好操作。但似乎除了材料略新没特色,教学设计总体比较传统。于是决心再次大改,设计了第三版。



03

第三版本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赵老师说:

9月22日,完成第三版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可能操作不熟练,活动和材料形式相对单一,不够灵动!

9月23日,经过第二次说课,还是觉得第一版和第二版好操作。第一版主题教学更优,但还要修改;第二版,逻辑比较清晰,但又比较常规。综合权衡,还是决心又回到第一版为基础,参考第二、三版进行修改。这时,忽然找到张克州、何成刚老师的论文《基于历史解释的教学设计——以“秦文化与秦的兴亡”为例》,有新的收获。原来已有前辈探索,在借鉴之余,还是主要依靠第一版的最初设想修改,终于修改完成。

9月24日,参加教研活动的说课,主要侧重教学过程的说明,用“残剑”走偏锋,建小“奇功”,纯属意外!


后  记
这是围绕新教材上册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设计的说课课件。其实,我对新教材很不熟悉,对新教材把握也并不好。今年在高一年级使用新教材,跟很多老师感受可能一样,每周两节课课时,课本有29节课,一个学期下来除开考试、放假等,只能1个课时一节课,甚至没有复习时间了。刚开始上课,挫败感极大。我们上课到第三周、第四周才基本能够一节课完成一个课。在这过程中,我们科组的姚校长、雷老师、夏老师、蔡老师、何老师、辛老师以及其他同事都给予我不少帮助和支持。在9月11日接到这个教研任务通知,我诚惶诚恐地接受了。我们科组长跟我说,这个课比其他课线索更清晰、容量更少,要出彩不易,需精心设计和打磨。在准备过程中,我翻阅课标和教材,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有两点: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我对此理解是,通过秦朝统一及功绩,理解和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不是单纯讲制度,也不是单纯的秦朝统一的意义,这是我备课的方向。从教材分析来讲,本专题讲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的历史,展示了中国自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大一统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过程。简化一点来说,从国家形态来看,中国古代史主要是从早期国家(夏商周,1.0版本的国家)到秦汉——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2.0版本的国家)的发展历史。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第2课《列国纷争与变法运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前奏。因此,本课在这个专题中起着重要的串接作用。从学情分析来讲,学生对秦朝历史比较熟悉,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学习了秦统一条件(民心、用人、变法、策略)、巩固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和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灵渠和长城);第10课学生学习了秦朝暴政(徭役、兵役、税负、刑法)、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学情基础,我尝试有选择地使用高中教材和补充材料,并经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的不断调整及最终回归第一版的优化过程。——赵超,于2020年9月25日


作者简介

赵超,深圳科学高中历史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担任过备课组长、历史学科信息员。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参编历史著作3部,参与出版原创试题3套;参与编写“2019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和“2020年全国I卷高考历史真题解析”。获江门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深圳市命题比赛二等奖等奖项。做过《从“术”的角度看高考历史42题的复习与备考》等讲座。


识别上图小程序即可订购图书仅作宣传,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

平台对图书价格、质量、售后不负任何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