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位“海归”回美任教,临别赠言值千金:中国科技有三害

诸葛智库 2021-04-21


▲点击图片领取人工智能书籍

公众号后台回复:“深圳”,获取本文报告

公众号后台回复:“社群”,进入区块链分享社群

热文推荐:中国的街道都被“统一店招”毁了


“80后”数学家、2017“未来科学大奖”得主许晨阳26日离开北京,目的地是美国,他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执教。临行前,他谈了他这几年的一些观察与思考。在许晨阳看来,中国科技界有3个问题值得关注。                


物质条件已经不错,软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新媒体平台“知识分子”报道,2012年,在麻省理工做完博士后研究的许晨阳入选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回到中国加盟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凭借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的系列突破性工作,他先后荣获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2017未来科学大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等奖项,并获聘长江特聘教授、庞加莱讲座教席。去年9月,他接受麻省理工的聘请,自今年秋季起到该校数学系担任教授。


▲许晨阳将以正教授身份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加入麻省理工并不是因为我在北大过得不好。”许晨阳表示,回国这几年,他在北大发展得很好,“一方面自己的研究做得不错,同时这几年回国的年轻人越来多越多,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代数几何的学生是以前的好多倍。”


“中国的代数几何要发展,也需要参与国际合作,取得一定的话语权。”许晨阳认为,麻省理工数学系有很国际的一面,所以去那儿一方面出于自己发展的考虑,同时也会帮助中国代数几何的发展。


说到中国科学界的情况,他说:“根据回国这几年的观察,我觉得物质方面条件已经不错了,但是在软环境上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很好的纠正,相信中国的科学会发展得更好。”


问题之一:学风比较浮躁


“一个问题是,我感觉中国的学术界有些地方比较浮躁。”许晨阳举了个例子:跟自己在海外的时候那些博士同学相比较,感觉中国的博士想得比较多。“我当时在海外的时候,对学术之外的事情,比如说毕业后怎么发文章、几年以后怎么职称晋升、竞争什么人才计划等,都考虑得比较少——大家要更单纯一些,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学术做好。”


此外,许晨阳认为,中国好像有这种现象:出个结果一定要发个新闻。“这个事我觉得不是很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点新闻导向研究。学术成果应该让内行来评价,但新闻主要不是给内行人看的,所以有点外行引导内行的价值取向。”


他进一步说:基础领域的学术成果比较专业,不见得一做出来马上就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不见得发很好的杂志——即使发很好的杂志,也不见得公众就能理解。“我觉得现在中国做研究有一点‘等不及’、急于求成的意思。当然,可能在一个社会在发展很快的时候,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觉得也不光是学术界,可能各行各业都有。”


问题之二:学术造假得不到惩处


“从新闻报道上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术不端不被惩罚。”许晨阳说,“据我所知,数学领域的造假事件很少。但从新闻报道来看,别的领域涉嫌学术造假的事情时有曝光,其中有刚起步的学术新秀,也有如日中天的大牛。


他坦陈:对于数学以外的学术问题自己是外行,但从该领域的学术同行的讨论、留言看,感觉学术共同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是学术造假。“让人吃惊的是,涉嫌造假的事情被曝光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处理的消息,更谈不上具体的惩罚措施。”


问题之三:对年轻人支持不够


“我觉得更严重的问题,是对年轻人支持不够。”许晨阳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年轻人为申请各种项目耽误太多时间,在学术管理层面机会太少。


说到年轻人的水平,许晨阳说:“我觉得数学圈里面自己认识的年轻人,大部分学术能力还是挺好的,还都是挺纯粹的,值得大力支持。我自己感觉,数学领域近几年从国外回来的这些年轻人,普遍水平要比以前高很多。应该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衣食无忧、更多地专注于学术。他们其实也不要求太多东西——起码数学圈的人我觉得不会太纠缠这个东西,只要让他们不用愁经费就行了。”


许晨阳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一边是有能力的年轻人为申请各种项目耽误太多时间,一边是功成名就的大牛在怎么使用经费上花太多时间。“我就觉得现在锦上添花太多、雪中送炭太少,应该对年轻人支持更多一些。”


在学术管理层面,他认为,让年轻人参与学科规划和项目、人才、奖项评审等学术管理活动,不仅充分会发挥年轻人的长处,而且也能提高规划、评审质量,对整个学界都好。


回想自己在美国读博士、做博士后的经历,他说:“许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大家很早就进入学术委员会、评审基金等,那边的年轻人跟那些更资深、更有名望的地位相对比较平等。

赴美之前,许晨阳在北大的办公室前留影。(图片来源:知识分子)


许晨阳说:“现在国家做科学的人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而且现在投这么多钱,当然希望投入跟产出比越高越好。其实对于国家来说,科研经费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就希望更有效率、产生更好的回报。我们国家现在硬条件方面投资很大,如果能在软环境方面做得更好,这些硬投资会更有效,那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就会更快,也不辜负社会公众对科技界的期待。”


颜宁来美前,说了这些话


这已经是自去年以来,第二位具有高知名度的指标性学者从美国海归之后,重新回到美国名校任教。2017年5月,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回到普林斯顿的消息被证实,引起广泛的反响,距离她2007年从普林斯顿博士后位置“海归”清华做正教授,恰恰十年。


颜宁获颁2017年度人物“年度科技人物”奖。(图片来源:中新社)


身为一名体验过海外一流科研体系的海归,颜宁对于中国科学界也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报道,在中国,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便是,身为女科学家,性别并未让颜宁在实际中感觉受到歧视,反倒是年龄,一再将她挡在了门外。“他们总是说,你还小,等下次吧。有的人今年再不评上,到明年就超过项目规定的年龄限制了,先把机会让给他们。”对此,颜宁很无语。


她说,国家针对青年科研人员,专门设置了一些资助计划,本意是为了鼓励年轻人,但实际上,这一年龄限制反倒成了卡人的门槛。招人、项目评奖的时候,本应该只看能力,而不是生理年龄。在美国,考察学术成就看的是从博士毕业到真正成为一名PI(独立研究员)花了多少年,这样就更加合理。


此外,她也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为改善国内的科研环境做一些事。在当时,她并不想多谈这些,但她打算将来有机会把这些想法写出来。


当然,颜宁也否认了她“负气归海”的猜想纯属无稽之谈。“清华对我的支持非常有力,令我毫无经费之忧。可以说,我在清华就跟公主一样。”这也是颜宁对网上“负气出走”一说感到气愤的原因。她解释说,清华对青年科研人员有专项支持计划,对于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也有一定的奖励,在各种支持下,她并不很需要去校外辛辛苦苦申请经费。


她不无感慨地说:“在(学校)这些无与伦比的软硬件支持下,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因此,她也坦承,自己是幸运的。她之所以直到今天依然可以保有棱角,是因为在清华这座象牙塔内,她并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与困难。颜宁也因此把清华看作“娘家”。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书籍”

获取区块链20本高分书籍

扫码进入知识分享社群

交流~共享~学习~进步

公众号后台回复“sq”,加入社群


干货▶

【干货】45G微信小程序开发合集 

【干货】2000本Kindle电子书免费领取

1000位专家推荐,20本区块链必读书籍(附PDF)

【干货】罗辑思维推荐书单全集,给大脑充电!

苹果发布会PPT源文件,让你的PPT逼格满满!

抖音最火快闪PPT模板,让你的PPT逼格提升

【干货】10本人工智能豆瓣高分书籍,免费领取


科技▶

如何用大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

大神爬了这些网站的数据,发现价值巨大!

不装X地说,在Google十年,到底学到啥?

人脸识别哪家强?不如问哪家公司吹牛逼强

中国这7位年轻人正在改变世界

又一位“海归”回美任教,临别赠言值千金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计划, 创立"开环大学"

美国公布《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大数据分析5万首《全唐诗》,发现了这些秘密

【干货】67页PPT,终于把大数据大趋势讲清楚了

德勤财务机器人正式上岗,效率相当惊人


腾讯发布95页重磅报告:全面预测中国互联网未来

40页PPT看懂麦肯锡的思考方式和沟通法则

程序员之间的十八层鄙视网络

几张图看懂高级经理人与普通管理者的区别

那个16岁盗走马化腾QQ的少年如今怎么样了?


区块链▶

《2018区块链整体架构及应用》发布

张泉灵:区块链一天,互联网十年

中国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发布

哈佛商业评论:关于区块链的真相

工信部发布《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标准

《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重磅发布(附全文)

高盛发布区块链报告:从理论到实践(中文版)


其他▶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企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中科院教授:举国上下身陷功利漩涡

帝国黄昏降临:一组数据读懂中国经济的兴衰

这是一个残忍的提问:中国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混混

那盆被骂30天的植物终于死了:语言到底有多恐怖

深圳十几万打工者“大撤退”

清华北大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

中国的街道都被“统一店招”毁了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多年,首次接受记者采访

深度长文:中国产业大迁移全景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