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不会放手不管,他们已经觉醒,需要放手的人是卢卡申科先生。人民不会原谅他,人们不会原谅选举后发生的这些事情。」在卢卡申科宣布获得大选胜利(8月9日),成功连任白俄罗斯总统之后没几天(8月11日),与之对抗的反对派竞选人季哈诺夫斯卡娅(Svetlana Tikhanovskaya)便流亡到立陶宛。这些话,不仅是季哈诺夫斯卡娅的心声,也是白俄罗斯女性的心声。
| 反对派支持者最近的集会中抗议警方暴力的抗议活动中,一名妇女高举白俄罗斯国旗。
在反对卢卡申科,反对「欧洲最后的独裁者」这件事上,白俄罗斯的女性,已经做到的和正在做到的,远比世人想象的更多,也更重要。
在首都明斯克的示威集会上,到处都是女性的身影。她们身着白衣,挥舞着鲜花、气球和标语。有年轻的姑娘,也有年过七旬的老奶奶。
| 明斯克街头参与反对抗议的73岁老奶奶Nina,她对拍摄记者说,应该感到害怕的是警察才对。反对者们深受这位老奶奶的鼓舞,在街头不断喊着Nina的名字,给自己人打气。
视频来源:BBC
首先,卢卡申科用各种方式阻断了白俄罗斯男性反对派候选人的行动。比如管卢卡申科叫「蟑螂」的季哈诺夫斯基(Siarhei Tsikhanouski),他本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开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拖鞋革命」。可是在5月29日,他因袭警的罪名被逮捕,并因「破坏公共秩序」而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正因如此,季哈诺夫斯基的妻子季哈诺夫斯卡娅代替丈夫竞选总统,组建协调委员会。当女性走上街头,拥抱前来镇压的警察时,暴力发生的可能性迅速降低,这也使卢卡申科的镇压强度大打折扣。在反对派所组建的协调委员会中,季哈诺夫斯卡娅、科列斯尼科娃(Maria Kolesnikova)和谢普卡洛(Veronika Tsepkalo),都是女性领导者,是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在行动,在控诉卢卡申科这个独裁者。每当这三位女性领袖同时出现时,更是让白俄的抗争显得更有感染力,也更加和平。
| 科列斯尼科娃站在警察面前。她曾是一位音乐家在示威期间担任协调委员会主管委员。
深谙这一点的季哈诺夫斯卡娅和谢普卡洛在大选之后,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安全,不得不流亡他国。而科列斯尼科娃则毅然决然地留在白俄罗斯。当卢卡申科的人在明斯克街头将她俘虏上车,想要将她带出境外,驱逐到乌克兰时,科列斯尼科娃撕掉了自己的护照,使自己无法过境。如今,科列斯尼科娃被关押在明斯克,无人知道她具体被关在什么位置,也无人知道她什么时候会被放出来。与卢卡申科斗争的女性,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
在反对派的协调委员会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是唯一一个,还在白俄罗斯境内、且未遭逮捕的人。在经历了陌生人敲门、神秘号码来电、警车蹲守住宅外等一系列来自当局的污糟手段后,她向欧盟成员国发出求救。为了保护她不受当局迫害,欧盟外交官们24小时在她家巡守,以防不测。她始终没有因为恐吓而停止发声,对于当局抓捕、驱逐反对派人士的做法,她说:
「他们先是偷走了我们的国家。 (现在)他们正在窃取我们中最好的人。」(First they stole our country. [Now] they are stealing the best of us.)——Will Putin save Lukashenko?,The Economist 但这回,白俄罗斯人的反对态度比较鲜明,并不甘愿就此让卢卡申科得逞。除了明斯克,其他城市也在不断爆发抗议示威。
| 8月23日,数万民众聚集在明斯克的独立广场,要求卢卡申科总统辞职。
《纽约时报》这样报道:
「他在1994年大选的获胜口号——『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人民』——已经被街头新出现的呼声所取代,甚至那些曾经视他为救世主的人都在呐喊:『下台!下台!』」当然,面对这样的阵势,卢卡申科目前还能稳坐总统宝座,还能继续还手、打击反对人士。而白俄罗斯的命运,在过去、当下与未来,都与俄罗斯密切相关。
|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正式上线了!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一起来重温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吧~
当时,普京与卢卡申科关系紧张,几近破裂;同时,为了镇压国内反对声音,转移视线,卢卡申科甚至下令驱逐俄罗斯籍的武装人员,指控他们是干涉白俄罗斯大选的境外势力。
谁知道,才过了没多久,就在大选后的8月16日,当白俄罗斯示威活动达到高潮时,普京高调宣布支持卢卡申科,并声称有可能在白俄罗斯受到「军事威胁」的时候派驻军队。不仅如此,双方还眉来眼去,一副从未有过嫌隙的样子。月初(9月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Mikhail Vladimirovich Mishustin)还率团访问白俄罗斯,这是白俄罗斯大选后俄罗斯领导人的首次来访。第二天(9月14日),普京便与卢卡申科在俄罗斯旅游城市索契会面。普京表示,要给白俄罗斯提供15亿美元贷款,这边厢刚说完,两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就开始处理贷款事项,执行力惊人。
与此同时,普京还特别强调,俄罗斯仍然遵守双方所有协议,包括在俄白联盟条约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的所有协议,两国应在国防领域加强合作。
从卢卡申科自己来说,在他掌权的这些年里,一直对莫斯科忽冷忽热。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关系中,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是危险的。与俄罗斯热络,很可能会被视为对白俄罗斯民众的背叛。但另一方面,白俄罗斯的确离不开俄罗斯的资源,也不可能无视俄罗斯。毕竟,白俄罗斯的国土就踩在欧洲与俄罗斯的战略要冲上。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是白俄罗斯不得不面对的大事。卢卡申科在这一点上十分聪明,尽管在进口原油和天然气上依赖俄罗斯,但在国内,卢卡申科宣扬民族主义,推广白俄罗斯语,这么做能有效防止「俄白一体化」,也能提高谈判的价码。夹在厌恶俄罗斯的民众和可能唯一支持自己的俄罗斯之间,卢卡申科面临两难选择。和民众站在一起,他需要放弃自己的权力,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他又亟需俄罗斯的帮助。卢卡申科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不响,还得看普京怎么打算。但在俄罗斯经济不振、普京本人也面临反对派拉自己下马的不妙境地下,如何处理和白俄罗斯的关系,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从经验上来说,至少对白俄罗斯的控制,不能采取过去对待乌克兰、对待克里米亚的方式。
| 白俄罗斯位于乌克兰北面。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被划给乌克兰,作为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2014年克里米亚发生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先是军事干预和接管了克里米亚,然后又举行公投,最后克里米亚以97%的选票将自己投出乌克兰,并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的这波操作遭到欧美各国的反对,期间,卢卡申科曾对乌克兰领土完整表达过支持。克里米亚问题至今仍有极大争议。
《外交》(Foreign Affairs)一篇名为《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真正想法》的文章中写道:「莫斯科没有部署军队来占领白俄罗斯领土,而把策略集中在『软兼并』上。即从经济一体化和共同货币开始,继而通过共同的外交和国防政策进行政治一体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联盟国,逐步『温水煮青蛙』,这将意味着事实上将白俄罗斯吸收进俄罗斯。」对待白俄罗斯,最好使用不那么「刚性」的手段,而是慢慢让白俄罗斯在俄罗斯制造的安全区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后实现更加「软性」的俄白一体化。白俄罗斯正在发生的示威活动,让普京心里的算盘有机会呈现出来。普京是答应了给白俄罗斯当局军事支持,也给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还不断放出话来公开支持卢卡申科。在9月13日的示威活动中,人们高喊卢卡申科是「老鼠」,这回卢卡申科似乎被吓到了,慌乱的他,当天就飞到俄罗斯见普京。普京依然满口答应,承诺会开启两国联合军演和提供资金帮助,但普京也同时表示,只要白俄罗斯政府还能控制住局面,俄罗斯就不会干预。这貌似悖论一般:卢卡申科因为不能控制局面需要俄罗斯支持,但俄罗斯只会在卢卡申科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后才会给实质性支持。对普京来说,持续对白俄罗斯施加影响才是重要的,卢卡申科并不是非保不可。当然,普京的「软性」手段,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对白俄罗斯进行控制,卢卡申科虽说不是唯一的人选,但目前来说,恐怕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所以,普京当然会帮助卢卡申科渡过难关,只要这难关不是太难。说白了,普京就是想占白俄罗斯的便宜,但又不想付出太多。如果能用威吓的手段吓倒反对卢卡申科的人,同时敲打敲打卢卡申科,就是再好不过的结果。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次示威仍是左右白俄罗斯时局的良机。如果俄罗斯帮助卢卡申科继续掌权,卢卡申科可就欠了普京好大的人情,「俄白一体化」就不是耸人听闻。当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说,卢卡申科的算盘需要看普京的脸色,而普京的算盘也一定程度上要看欧洲的脸色。
白俄罗斯周边的国家,可以说在面上给予了反对者比较高的支持。奥地利、立陶宛和波兰等欧盟国家的外交官员守护阿列克谢耶维奇;欧洲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白俄罗斯民众纷纷表示支持。8月23日,受到白俄罗斯的感染,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重现了31年前的「波罗的海之路」。单是从立陶宛的首都到白俄罗斯的边境,就有五万人手拉手,组成长长的「自由之路」的人链。| 立陶宛人组成的人链。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为抗议苏联,寻求独立,数百万人手拉手,组成一条长达600公里、穿越三个国家的人链。
| 这次人链抗议,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右一穿黑西服者)也加入示威行列。
图片来源:每日新闻社
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它们希望白俄罗斯可以成为民主国家,扩大欧洲的影响力,使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多一个缓冲地带、多一个前哨。
欧洲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来帮助白俄罗斯民众,比如制裁镇压民众的主要人物,那些听命于卢卡申科的官员和党羽,通过禁止这些人前往欧洲国家,或通过冻结他们保存在西方国家的资产的方式,牵动白俄罗斯政局。不过,到目前为止,欧洲主要国家,尤其欧洲的两大发动机——德国和法国还没有吭声,没有明确表示,会对白俄罗斯的政局直接军事干预。至少,在普京不直接军事干预之前,欧洲是不会先动手。不过,德国和法国都表示出了对卢卡申科与普京的不满。比如,8月13日,德国外交部长表示,21世纪的欧洲不会接受白俄对待记者和和平抗议者的那种「野蛮的态度」。纳布利内(Alexei Anatolievich Navalny),是俄罗斯境内普京的第一号反对者。8月22日,他「突发」严重疾病被送往德国柏林治疗。德国医学专家诊断发现,他其实是中毒了,被投放了一种著名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也就是说,这位普京的著名反对者,中了苏联时期研制出来的神经毒剂。
| 阿列克谢·纳布利内从2009年来就是普京的公开反对者,他不断批评政府腐败,经常使用博客组织大规模游行。
纳布利内不是第一个中了「诺维乔克」的反对者,他的遭遇极可能是普京一手炮制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于是公开指责俄罗斯,认为这是「谋杀未遂」。正在这时,卢卡申科声称截获了德国方面的录音,可以证明德国对纳布利内事件造假,纳布利内并没有中毒。不论纳布利内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卢卡申科一心要淌混水,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鲜明地站队表态。显然,如果德国因为纳布利内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那么,卢卡申科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默克尔不是不知道,要让白俄罗斯回到民主轨道上,必须要制约俄罗斯。只是,相比白俄罗斯人的遭遇,她的愤怒点更多集中在中毒的纳布利内上。如果要制裁俄罗斯,默克尔手上有现成的经济牌可以打。毕竟她接过了前总理施罗德留给她的北溪2号天然气工程。
|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起止路线图。这条线从俄罗斯出发,绕过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直达德国,原先收取天然气过境费的国家将损失部分经济利益。如果停止北溪2号,俄罗斯每年向德国输送111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计划就会泡汤,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但这样做,也会让德国企业受损。
经济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德国可以此制约俄罗斯,普京又何尝不能反过来威胁德国?
我们此前有文章专门分析过,这就是《普京对德国的底气》啊。
此前,默克尔自己说不喜欢这个项目,但她也说,经济交易要撇开地缘政治。如今,就算白俄罗斯反对派遭到打击报复,需要欧洲的帮助,就算纳布利内事件让她大为光火,但真要论她出手制裁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的可能性,并不乐观。白俄罗斯大选刚结束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推特上发文,呼吁欧盟行动起来,支持连日来举行示威抗议反对卢卡申科连任的民众。而在8月下旬,白罗斯政府撤销多家国外媒体记者的采访证,包括BBC、路透社、美联社等知名媒体,指控一些外国记者组织非法抗议活动,并对他们进行扣押等等一连串事件之后,法国外交部也仅仅是表示谴责:
「法国强烈谴责白俄罗斯政府任意逮捕和强迫流放的做法」。
普京敢在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出手,应该是吃准了欧洲的真正态度。
悲观地说,白俄罗斯会不会重复乌克兰的故事,可能卢卡申科的态度,比欧洲的态度,甚至对普京更有影响力。
至于欧洲之外,尤其大洋彼岸的美国,能在白俄罗斯未来局势中发挥什么作用,恐怕也得大选尘埃落定之后,才能真正明晰下来。
| 2020年8月,明斯克的示威者太阳镜中反射出的游行场景。
尽管警察会开枪、会逮捕示威者、会使用各类手段包括暴力;尽管新闻和网络被封锁、卢卡申科仍显得强硬......10万人、20万人上街游行已经常态化。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白俄罗斯的女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甚至老年人也有不少参与其中。从亲吻和拥抱制止游行的警察,到高举红白两色的旗帜,游行示威的花样不断翻新,而卢卡申科却显得相对技穷,只能一边喊着「外国敌对势力干涉」,一边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大棒。以卢卡申科的性格,只要还能控制局面,他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卢卡申科还有多少可使用的手段?面对仍然强劲的抗争,他该如何收拾?毕竟,以他过去跟普京的「三心两意」,趁他遭遇危机时普京会如何选择,依然是未知数。而且,从地缘政治角度说,白俄罗斯夹在欧洲与普京之间,因此未来的命运也离不开这两方的决定。当然,从世界各地的关注来说,白俄罗斯民众最牵动着人们的心。但可以肯定,这将决定白俄罗斯命运、甚至决定俄罗斯与欧盟力量的消长。What Russia Really Has in Mind for Belarus And Why Western Leaders Must Act, Foreign Affairs, 2020.9.
When Women Lead Protest Movements: The demonstrations in Belarus point to a broader trend, The Atlantic, 2020.9.
Will Putin save Lukashenko?, The Economist, 2020.9.
Angela Merkel is losing patience with Vladimir Putin, The Economist, 2020.9.
Belarus Protests Test Limits of Lukashenko’s Brutal, One-Man Rule, New York Times, 2020.8.
▽更多精彩内容▽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上线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来和马勇老师一起,重新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转折点的厚重,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挖掘历史悬案的秘密。
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用全球视角,重温中国历史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