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空经济怎样看如何干?两会代表积极建言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观察 通航圈 2023-12-25

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来,“低空经济”越来越火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低空经济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支持在深圳建立“低空经济示范区”,探索更高效空域和飞行管理模式

建议推动协调深圳开展融合空域管理试点,加快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进一步优化低空运行和保障服务,强化城市低空安全手段;建设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低空操作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和新服务模式,支撑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特征的大规模低空融合飞行,服务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各类新需求;试验和探索新模式、新技术,建立实现城市低空动态管理的体系和系统能力;充分探索和挖掘深圳城市低空空域资源,探索低空空域融合运行管理机制,积累低空融合飞行相关经验,形成管理规范。(两会 | 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支持在深圳建立“低空经济示范区”,探索更高效空域和飞行管理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加快无人机立法进程,开放轻小型无人机空域管控
建议扩大轻小型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范围,优化管理方式。将湖北作为空域改革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可信任用户及无人机科研生产企业无人机空域使用管理的绿色通道,简化、放宽政府、执法部门、中央企业等可信任用户及无人机科研生产企业试验、多批次飞行、无人值守机库部署远程控制飞行、飞行数据脱密处理等方面的审批程序。同时,建立统一的无人机空域使用管控平台,对无人飞行任务管理和飞行计划进行由公安部门一站式受理,一个窗口审批。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正式发布。在分级分类、空域规划、空域使用等方面适度放宽、优化。如规定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中央企业、具备资质的轻小型无人机大型科研生产企业等使用无人机空域采取备案制;放开低空空域或超低空空域,轻小型无人机在真高300米以下空域飞行无须报批(视距内),使无人机飞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高效运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光电董事长郭泽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等联合建议: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无人系统产业发展
建议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构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准入标准和应用平台,优化无人系统市场准入机制,选取具备条件的省市或行业开展应用场景先行先试,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设立国家重大专项,推动我国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通过通航产业重大专项牵引,引导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显著增加尤其是西部地区通用机场数量,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形成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联合开发机制,实现通用机场全国网络化布局。
通过实施通航产业重大专项,加大对国产自主通用航空器研制应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研制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分阶段完成新能源航空器的研制,推动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建议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引导和培育市场良性发展。积极创新政企合作、央地合作新模式,打造通航产业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通用航空在航空应急救援、短途运输、工农作业、新兴消费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政府引导积极引入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融结合推动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模式,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专业化航空应急救援队,包括国家队,省、市(州)政府队和政企合作组建队等,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能聚能分、机动灵活、互帮互助的资源配置机制,布局“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一张网”

进一步加强空地融合,整合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与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推广“飞机+专业队伍”的作战模式,总结提升空地配合技战法水平,推动地空防灭一体化运作,打造“飞机+地面队伍”救援新模式;加强政府采购,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大飞机力量大、小飞机精准灵活”的各自优势;强化国家在发展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中的主导地位,优惠政策、设立扶持资金,大力支持企业加入航空应急装备创新研发大军,鼓励企业不断提高研发创新水平,以期不断增加航空应急装备数量,提升装备性能,为我国航空应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全方位提升装备国产化水平及制造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王向明: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变革飞机装备研发模式
围绕飞机装备研制建设,王向明建议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变革飞机装备研发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王海峰:强化航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在四川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议发挥四川军工基础优势和腹地区位优势,强化航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四川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创新特区和高端装备的研发基地;强化“四个面向”,以高端航空装备创新发展为牵引,持续强化基础科学、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研究,在四川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实现航空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两会 | 四川:布局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推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等联合建议:设立国家重大专项,加快推动我国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通过设立通航产业国家重大专项等方式,在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航空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拓展、自主国产航空器的研制与运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央地合作创新发展模式、融合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倾斜和投入,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从产业战略备份角度,推动航空制造业增加在川布局。
四川处于西部,具有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区位特点。四川航空航天领域优势明显,防务整机、大中型无人机等产品竞争力强,建议从产业战略备份角度,推动航空制造业增加在川布局。(两会 | 四川:布局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推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完善“铁、公、机、物流”网络,加快川陕革命老区综合交通建设

建议出台《川陕革命老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振兴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机场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剑阁、宝鸡、金垭、通江等民用、通用机场建设,持续提升商洛、恩阳、南郊、盘龙、城固、五里铺、安康等机场服务能力,全面对接国际航线网络。完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固定运营基地、维修基地等配套设施,服务革命老区航空旅游、森林防护、应急救援等,逐步形成以航空旅游、航空物流、飞行训练等为重点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大力发展军民用航空制造业,打造川渝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建议国家从战略备份的角度,依托四川等川渝地区战略大后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大力发展军民用航空制造业,打造川渝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具体建议包括:支持四川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川渝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在川布局建设航空产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率先组建国家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抢占全球无人机市场先机;依托川渝地区试验验证条件,建立飞机及发动机产业备份基地,支持围绕应急救援、森林消防、人工影响天气等需求,开展多功能、模块化大中型无人机研制和示范应用,打造国家大中型无人机制造先行示范区;加大对布局在川的航空动力领域实验室的支持和指导力度;适当放宽通用飞机融资租赁机构准入条件,支持通用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促进通航产业加快发展。

上海市代表团:建议从法律规制、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监管机制、社会共治等多方面加强无人机行业领域监管
建议尽快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建立无人机综合监管机制,为无人机监管提供法律遵循,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技术标准,在国家层面制定促进无人机制造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无人机系统分类及分级》相关标准制订,尽快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民用无人机标准体系,统一制定监管标准并完善配套措施。

打破行政部门和厂商壁垒,建立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一体化满足空域划设、飞行审批、航机监控、违规取证、信息发布等管理和用户服务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流程,实现军队、民航、公安共享管理数据。

重庆市代表团、四川省代表团联合建议: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议在成渝地区前瞻部署一批政府主导类重大平台和重大工程,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和国内头部企业重大生产力在成渝地区布局,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备份”基地。

打造平急转换产业先行区。抓住应急产业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契机,依托川渝丰富的应用场景,支持在成渝地区规划布局一批智能应急产业园,大力发展智能无人应急救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应急通讯与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服务等。支持成渝地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应急实训基地在成渝地区布局和建设力度,推广实施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提升平急转换能力,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平急转换产业先行区。


为帮助广大低空经济从业人员更好的了解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把握低空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要求,为工作实践提供借鉴参考,2022年以来,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政策、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低空经济政策汇编(2022)》《低空经济观察(2022)》《中国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公司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2)》三项研究成果并于近期发布,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预订(一套三本,不拆分)。



内容简介


《低空经济政策汇编(2022)》

报告全面梳理了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及民航局、各地方政府发布的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文件中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二部分为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政策规划文件中低空经济相关内容摘要,共120篇;第三、四部分为民航局、试点省份发布的政策规划文件中低空经济相关内容摘要,共344篇;第五部分为其他地方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中低空经济相关内容摘要,共729篇。


(内容简介)


《低空经济观察(2022)》

报告侧重市场需求及项目信息,对2022年国内、国外低空经济相关动态信息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政策篇收录了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份发布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规划摘要信息100余项;第二部分区域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全国31个省(区、市)低空经济相关信息1000余条;第三部分产业篇收录了低空经济产业其他方面信息300余条;第四部分国际篇收录了国外相关信息300余条。


(内容简介)


《中国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公司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2)》

报告针对2017-2021年开展有低空相关业务的深市、沪市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了信息收集、数据采集、分类统计。主要包括公司数量统计、低空业务收入统计、公司低空收入排名情况,重点对各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5年期间主要低空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展现。全书分为9章,共包含300多个数据表和500多幅统计图。


内容简介)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