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将促使现在奔向未来的驱动理念命名为“数据主义”。他这样描述数据主义: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赫拉利指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类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或智能,所以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人工智能。
数字世界是物理世界的映射,数据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连接的基础。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一个与我们物理世界、思维世界互相融合、交织的数据世界正在逐步形成。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这里说到“一”、“二”、“三”,不是看着具体的事物和数量,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一: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道始于一;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三:阴阳和合,由阴阳而成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道是独一无二的,道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产生有形之物。万物朝阳背阴,阴阳相合产生和谐状态。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处于物理世界之中,它是可感知的世界,物理世界可以归结为“阳”。是物理世界和思维世界的虚拟化表现,一系列的数据构成了虚拟世界,数字世界可以归结为“阴”。是人类用逻辑的方式进行组织,进而形成规律、模型和方法论,进而衍化出数字科技。由于我们感知的世界是以人类为主导的世界,所以思维世界可以归结为“阴阳和合”。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它的物理表达式为:该表达式的物理含义是:一个系统的熵等于该系统在一定过程中所吸收(或耗散)的热量除以它的绝对温度。可以证明,只要有热量从系统内的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熵就会增加:这种熵增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而总熵变总是大于零。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熵”,就是事物的混乱/无序程度,在孤立系统下,熵是不断增加的,当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会出现严重混乱,最后走向死亡。封闭系统的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且不可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这种情景称为“热寂”。大到宇宙、社会形态、企业、IT系统,小到个人和其它生命个体,封闭式的系统都会从有序逐步变为混乱无序。而且无论努力与否,系统的熵只增不减,最终归宿是死亡。非生命: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比如手机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一星期不出门屋子照样会变的混乱;有线耳机放口袋里,拿出来的时候总是越缠越乱。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从制度和文化建立以后,经历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必然趋势是走向效率低下、机制僵化、人浮于事和创新适应能力下降等,这就是企业或组织“熵增”。数字化时代的当下,各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规划对企业来说似乎已遥不可及,「活下来」成为很多企业唯一和首要的目标。当前企业发现自己的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混乱成为常态,企业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复杂的的“熵增问题”。
VUCA是指组织将处于"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状态之中,比较吻合当前混乱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不确定性】
- 商家难以捕捉用户的需求,对企业制定战略规划造成的需求不确定性
- 由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
【复杂性】
- 受各种力量、因素、事件的困扰,给企业带来了决策上的挑战。如新冠疫情和国际技术封锁对企业的冲击
- 竞争环境更复杂,数字化时代更易诞生颠覆式创新,新品牌更善于“降维打击”
- 信息化时代遗留的数据孤岛、系统孤岛、业务孤岛等问题带来的“熵增” ,加剧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度
【模糊性】
- 对现实的模糊,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混杂因果关系往往是不清晰的,没有先例可供参考,面对的是“不确定中的不确定”
任何事物大多数时候是“熵增”和“熵减”同时存在且彼此消长,熵增总体虽然不可逆,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实现无序变为有序,即“熵减”或“逆熵增”。如果“熵减”所激发的活力因子对个体和组织产生的积极效应大于“熵增”所产生的消极效应,就可以达到延缓衰败,实现个体生命寿命延长和企业活得更长。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止地发生着改变,从宇宙、人类社会、国家形态、生活方式到商业模式,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再熟悉而充满变数的世界”。数字技术将人类从工业革命带入信息革命。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AR/VR/MR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呈现数字化时代新的特性,数字化融合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并形成以“物理世界商业”、“思维世界信息”和“数字世界数据”为三角因素的企业商业特性。物理世界商业、思维世界信息、数字世界数据三者相互依存,关系紧密复杂,互相影响。物理世界映照到数字世界,不是单向复制和映射,更包含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超越和再造,通过数据“连接”和“跨界”,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思维世界通深度融合、阴阳和合、三生万物,进而共生并创造出全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
商业的本质是顾客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无论时代怎么变,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企业而言是价值创造,并且其产品服务能够在成本控制之内产生利润。而对顾客来说,就是购买生产生活中不断产生的“需求”。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有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合作伙伴、盈利模式。
物理世界商业九大核心要素:
价值创造三要素:流程、组织、生产要素
价值传递三要素:需求、供应、产研
价值交换三要素:人、货、场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单位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熵是负熵,特别是结构化的知识和内容,负熵更高。信息也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数字世界数据
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构建的数字化系统产生的数据,数据是最终载体。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商业来说,数字世界数据就是物理世界商业活动及核心要素的虚拟化表现。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积累越来越多,算法不断优化,可以通过数据来驱动物理世界商业增长、降本和提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通过数据来连接和打通。数据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生产要素,会爆发出远远超过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等的价值,并以此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社会形态。数字世界数据九大核心要素:
数据资产: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
数据价值:价值服务化、服务场景化、场景智能化
数据归属:智能体验化、体验生态化、生态一体化
数字化时代VUCA新特性加剧了企业“熵增”,当下企业和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企业的寿命、品牌维系的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商业更替的时间周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1970年以前美国上市的公司中,92%能撑过上市后的5年;而2000年到2009年上市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仅为63%(剔除网络泡沫和2008年衰退影响)。据调查显示,1960年代,一个传统的标普500上市公司(S&P 500 company)的寿命预期为至少60年,而现在只有18年。标普500平均上榜时间从1964年的33年缩短至2016年的24年,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缩短至12年。电话的普及率从10%上升到40%经历了39年,而移动电话达到同样的普及率则只用了6年,智能电话更是仅仅3年。腾讯QQ聚拢5亿用户用了10年以上时间,微信只用了3.5年时间;携程、淘宝和京东花了10多年才形成对传统零售业的壁垒,而滴滴打车、Uber则只用3年就颠覆了传统行业的优势,甚至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当前绝大部分企业都还习惯沿用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连续、可预测和线性思维。企业依据产业发展瓶颈以及趋势来预测未来走向,习惯将未来看作是今天趋势的线性延伸或指数型延伸。数字化时代是复杂、模糊和异变的,数字科技和数据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对商业模式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带来了非连续、非线性和突变的特性。据信息产业部的数字统计:1990年中国仅有手机用户1.8万户;到1995年,已经有362.9万人享受到了手机的便利;到2000年底,中国手机保有量飞速攀升到8453.3万部。自2002年起,手机行业的增长是年年翻番,而不是专家所预测的百分之十几的年增长率。在其他相关行业和领域,行业发展和竞争格局更替都以事前无法预测的速度在发展。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地增长,远超人们的想象和预期。我最近半年时间跑了近40个客户,这些企业的CEO、CIO觉得现在制定未来3-5年的中长期战略很困难。对美妆、餐饮、鞋服等行业来说,随着新消费、新国货不断涌现,他们甚至难以预知未来半年是否还能延续当前的增长和竞争优势。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线性增长的思维和战略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指数型增长的思维和战略。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摩尔发现的成倍增长模式同样适用于数字技术,包括数字技术所驱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新摩尔定律:中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许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就验证了「指数型成长」的曲线。无论是「线性思维」还是「指数思维」,其还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是「连续性」:即增长线型不管是曲线还是直线,其实都是平滑和有规律可循的,差别只是速度和加速度不同而已。指数型曲线带来的挑战是颠覆性的,但还不仅于此,随着数据驱动和数字技术的革新,会颠覆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记得很久以前听到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曾经有人问一个乞丐,皇帝平时都在做什么。乞丐的回答是,皇帝当然是用金扁担挑东西。虽然是个故事但也揭示出一些哲理,就像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我们以当下(乞丐)的视角看待未来(皇帝),就是类似故事里乞丐看待皇帝的生活一样,因为用的是连续性和线性思维。数据连接未来,数据化是未来的归宿,未来无法用连续性思维去精准预测。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会是什么场景。先假设我们以当下的视觉来看历史(当下对历史来说是未来),在石器时代或者冷兵器时代,如果以线性思维或指数思维看待当下(未来),是无法预测到后来的工业化、互联网以及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再假若我从未来的黑客帝国或阿凡达世界,来回望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就会发现商业本质没有根本改变,但商业模式有天壤之别。这说明现在和未来之间其实存是在巨大的鸿沟。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断点、突变和不连续性。数字化时代很可能就是到了断点时刻,现在的经验曲线无法平滑延续地延伸到未来,未来可能会经历一个或多个新的再生和循环。
数字化时代和工业化商业模式差异
无论何种时代,商业本质其实都没有变化,就是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数字化时代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叠加,更不是单纯地将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底层商业逻辑的改变,也就是价值创造、价值交换的初衷、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这本质变化的原因,就是由数字科技的发展所驱动的。目前所看到的数字化时代与工业化时代商业逻辑的差异如下图,并且变化趋势还在延续和加剧。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企业需要基于全新数字化商业视角的方法和实践的新理论,在此情形下,「三界商业模型」初步成型并被提出。
价值创造是商业本质,通过数字化科技手段洞察商业规律,快速试错和业务创新,达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的目标。思维世界信息-数字力
通过新技术科技生产力,将数字世界的数据数据映照和还原出物理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商业规律,通过数据->信息->知识(认知)->智慧的过程,来适应市场和需求的快速变化,敏捷赋能。数字世界数据-数据力
将物理世界商业活动和规律,连接和映射到数字世界,通过模型、算法、算力进行洞察、预测和学习,揭示物理世界和思维世界隐含和潜在的商业规律,通过深度融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未完待续,中篇将继续介绍数字化时代企业熵增要素及三界商业逆熵模型,后篇会基于三界商业逆熵模型延伸出数字化转型的模型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