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篇回乡杂记草草记录了我的“乡愁”,最近乡愁绵绵无绝期,我就再来个林林总总,让我在记忆还算深刻之时记住这多年未尝的滋味。


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回到家已是晚上近10点,母亲和大嫂准备的饭菜早已等候多时。马上吃起来!我妈给我一碗浆水面,太太、儿子和岳母直接选择吃米饭了,我自顾自赶紧吃起来,只有儿时起家中就有一口不大不小的缸,里面泡着苦苣、芹菜、包菜等酸菜的人儿,你们才懂得这其中的滋味儿。



浆水面


晚饭吃完,一路陪我接我回家的小伙伴们马上打开白酒,开始为我接风洗尘。桌上的下酒凉菜——“天水酒碟”。这一道天水酒碟承载了天水人多少年一成不变的讲究,只要白酒一开,纵使红白喜事,这一道酒碟是万桌不下的主角,是每户都会料理的酒之佳偶。天水酒碟因每家都会料理,自然做法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的胡萝卜丝、细粉丝、大葱丝是绝对的三主角,各家依据自己喜好配以腐丝、卤猪耳、卤肚丝、卤猪肝、卤肉等等加入陈醋红油凉拌,一口辣酒下肚,一口酒碟入胃,千杯不倒就此而来!



天水酒碟


第二天一早起来,母亲为岳母太太儿子准备了稀饭,又在市集买来了捞捞(近似川北凉粉)、油圈圈、甜醅作为我们的早餐。这后三样是我们镇上早餐常吃的三样,也是我时常碎碎念的尤物。如今摆在眼前,我竟不知先端起哪个碗来。捞捞的酸辣爽滑是川北凉粉无法比拟的,天水捞捞讲究的是油辣椒红而鲜香,绝不辛辣,调料细腻入味,层次丰富。豌豆粉做的凉粉通过特制的擦子,长长入碗,红红入胃,我口水要下来了。


捞捞


油圈圈,作为儿时的记忆是亲戚串门、看望病人的高大上送礼佳品。一根稻草穿起三五个,等客人一走,我便迫不及待地拆下一个大口吃下肚子。早餐伴着捞捞吃是一种格局,这松软酥香的油炸物,可不是一根油条可以代替的。


油圈圈


听父亲说,甜醅是我太爷爷的爷爷当年作为生计带入本镇的,流传至今,我们镇上最好吃的甜醅依然是我两个堂哥在卖的。这种燕麦或小麦发酵的特别食物,有点像众所熟悉的醪糟,但无须再进行烹煮,发酵好了挖两勺在碗里伴着一点点白色的汤汁,凉爽下肚,香甜回甘。



甜醅


中午,母亲说吃扁食好么?我说太好了就吃扁食。扁食南方部分地区叫包面,也有叫饺子的,韭菜豆腐加肉臊的馅儿,用区别于饺子的包法包出来,必须要浇上炒烩的浇头,这浇头里面是黄花菜、黑木耳、海带丝、炸豆腐丝、胡萝卜和绿绿的菠菜。这,是我家的做法。




扁食


晚上的饭桌上母亲特意做了一份卤猪蹄,这可是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猪蹄经过慢火的卤煮,皮胶肉绵,啃着一点儿都不费劲。岳母回深圳了还念叨说,那猪蹄真的好吃。并且在我简单的描述下竟然又做出了翻版的,让我吃的不亦乐乎。



卤猪蹄


第三天一大早,母亲的馓饭热腾腾上桌,我垂涎大开狮口,就着茄子炒辣椒、浆水萝卜、凉拌胡萝卜丝美美吞下一大碗。我太太望着这碗稀拉黄艳的浆糊不知所措,撒上白糖皱眉吃下一小份,岳母也是“从容”吃下一小碗。南方人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一碗馓饭的滋味儿。用玉米粉在锅里“馓”出的这一锅浆糊,是我最难将息的乡愁,尽管小时候是多么的不爱吃这玩意儿。


馓饭


早饭毕,小伙伴接着我们一行人去了天水市,做一个简短的走马观花旅行。中午他领着我们进了一个馆子,上桌的菜里面有“秦安肚丝汤”和天水杂烩。肚丝汤因是天水秦安县做的出名而得名,酸辣的味道配上切细了的猪肚丝、木耳丝、姜丝等,佐以胡椒粉、醋等原料,口感酸辣,味道可能接近胡辣汤,但质地更加精细和讲究。像极了我曾在加州中餐馆喝的酸辣汤。



秦安肚丝汤


天水杂烩则是将带有天水地方特色的一些食材用一碗鸡汤包容在一起,这里面有用鸡蛋饼和肉馅做的夹板肉、肉丸子、卤煮过的猪皮等,加入香菜葱花葱花。喝着这碗热气腾腾的天水杂烩,天气的冰冷一下子被冲的没了踪影。


天水杂烩


离开天水的早上,小伙伴带我们去吃我无数次试图通过描述让我太太明白的一种美食——猪油盒。当坐定早餐店,猪油盒由传统“麻纸”包着被小伙伴放桌上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太太说,这就是人间美味了。再来一碗豆腐脑,一碗呱呱、一碗面皮,就着热乎乎的猪油盒吃,美好的一天由此开始!


我试着描述一下猪油盒的制作过程,用香料调和的猪油酥配上揉捏恰到好处的面团,再加上手艺人的功夫和吊炉的火候,入口那千般滋味,无法言传。这时候太太冷冷地说,吃起来就那样吧?这也是人间美味?好吧,你们不懂我的哀愁。




猪油盒


天水呱呱名气太大,但这不是我心里排名最靠前的食物


好吃的面皮也能让人欲罢不能



豆腐脑是咸的!必须是咸的才配得上叫“豆腐脑”


我匆匆回家乡又匆匆回深圳,受宠若惊吃了不少美食。留在我心里的味道,久久只能靠回味来念想的还是这家乡的味道。


很遗憾!!所有图片都是网络图片,我自己竟没有拍一张这美食的照片,实在是差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