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石佛‖石佛有个著名书法家,不知道是你的遗憾

原创·杨清汀 文化腔调 2023-05-03




佛石





本真自然,笔性合一




杨清汀,笔名佛石,一九六四年生,石佛镇石佛村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兰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甘肃画院、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天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书学论文《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最高奖,并入编中国书协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1949—2008)》。



《爱莲说》·杨清汀书

小楷《姜夔词》·杨清汀

杨清汀,在《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中国书法报》《书法》《书法赏评》《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散文》《散文世界》《华夏散文》《飞天》《小小说月刊》《中国西部文学》等专业刊物发表艺术评论、散文、小说多篇。

出版《金石为开——金岳霖的人生艺术和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作家出版社)《清汀书论》《清汀散文》(中国社会出版社)等著作。


《心经》·杨清汀书




竖版《心经》·杨清汀书


《杨府讳润身公墓碑记》·杨清汀撰并书

《出师表》·杨清汀书


我很怀念教书时的生活。


我喜欢追忆,喜欢怀旧,所以笔下老秦州和北乡的人和事多了一些。据说这样的人比较忠诚,我觉得有那么点意思。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文字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其实,我未曾承诺过什么,只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应该任凭湮没。先人赐予我们文字智慧,就应该对得住它。

 

逝去的不全是垃圾,就像创造的不全是精品一样。

追回一点风干的历史记忆,对创造者也是种提示。


 摘自《散文清汀》后记



《佛遗教经》·杨清汀书

小编·赘言

      三阳川也许是因着伏羲“一画开天”的缘故,自古就是书画文玩之乡,这个传统从家家户户的“上房”挂着的“中堂”可见一斑。小时候就知道石佛镇“中堂”写的最好的要数杨易柯老师,那一笔一划的清秀小楷,一到过年爸爸必要换一副新的。而这“中堂”也必定是杨老师的手笔,“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治家格言也许就成了每家每户的“治家”之道了,一代代传承。杨老师的儿子杨清汀后来继承了杨老师的小楷“中堂”,在我还是青春期的时候,笔名叫“佛石”的杨清汀小楷“中堂”在石佛镇很是流行。当时我还问我爸爸,这个人为什么把“石佛”写反了。


     多年过去了,当我再一次看到杨清汀老师的

书法作品时,我哑然了,我被震撼到了。当年经常在田间地头看到的杨清汀老哥,如今确是书法大家的风范。这让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必定会有收获,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毫无疑问,杨清汀老哥必须是天赋异禀的那一类人,他们总是让自己离尘世很远,并享受着那份孤独。任何关于书法家的美誉放在杨清汀老哥身上都是不过分的。


     妄言了。“山水石佛”有幸获得杨清汀老哥的肯定,而得以发布他的书法作品,让更多人去认识和了解他。本期请欣赏杨清汀小楷书法,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后续会陆续发布杨清汀老师的更多书法、文学、国学等领域的作品。三阳川文化得以绵延千年传承不变,恰是因为有像杨清汀老师这样的人笔耕不辍而造就的。万幸,我们都是三阳川人。




·山水石佛·

“尊重每一位艺术家”




《石佛寺》

摄影·李伟




无论你身在何方

家乡永远是内心

最纯真的记忆

家乡的山山水水

永远镌刻在你我内心的最深处


小编·寄语


未完·待续

我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展示“石佛精神”,传达“石佛乡情”。我们向全体石佛人呼喊:只要你觉得自己是“把式人”,有两把刷子,就投稿吧。稿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文学、书画、戏曲、歌舞、小品等等均可,文字、照片、视频大大砸过来。


投稿邮箱:

280333877@qq.com    

投稿微信号:

yylw8888    

quentin-su



“山水石佛”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审核、不予投稿,或根据公众号实际运营安排合理的发布时间,请周知。





山水石佛微信认证订阅号


我们坚持原创

感谢每一位投稿人

打赏请长按二维码


感谢您的关注

更多原创·尽在山水石佛 


关注“山水石佛”请长按以下绿色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