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车摊老板:我都吃不起肉了,共享单车能把我收编吗?

2017-04-10 一个聚宝盆 市井财经

在北京望京阜通地铁站出口,一大片共享单车停放在路边。一个年轻人正在和自行车修理摊的老杨讨价还价。年轻人要向老杨出售一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出价50元。年逾60身形瘦削的老杨操着山东口音,只愿意出10元钱。年轻人觉得价格实在太低,便推车走了。“没有收据的车,送我我都不敢要。还50元,也不看看现在多少倒闭的自行车店”。


■  口述丨修车师傅老杨

■  采访、拍摄、整理丨刘会敏


这是一个自行车的瞭望哨。


瞭望哨的CEO老杨,看云识天气,看车识里程:“像我这地盘,就在地铁站边上,人来人往的,给路过的外卖员和上班族打气、补胎什么,顺带还有换车锁、配钥匙、修鞋这些活计,生意一直都还可以。”


■  老杨与附近街坊


我每天早上八点出摊,上班上学高峰期就开始了,公交车上人挤人,路边的三蹦子、黑车,都不担心没有人坐。我这路边小亭子的生意吧,虽说没有2000年满城全是自行车那会儿挣钱,但也能勉强维持生计,一个月几顿肉是没有问题的。我租的房子在五环外的奶东村,十几平米的平房,刨除生活费、房租每个月还能落下1000元。


■  北五环外的城中村,一小孩正试图破共享单车密码锁


自从共享单车来了之后,我这儿就没什么生意了,很多别的生意也不好做了。比如说现在早高峰的公交车,压根坐不满,有时候甚至是空车。还有这地铁周边的黑摩的、三蹦子、黑车,现在是城管不来,他们也主动撤了。为啥呢,完全没生意了。不过你要去五环外快到六环那,黑车、三蹦子、黑摩的,还是活的好好的,因为共享单车在那边就没什么数量。


这就跟奥运年前后的第一批公共单车一样,整体投放到街头的数量也就才万把来辆,对周边的生态都构不成什么影响。什么甲乙木、方舟单车的,都找过我,一个月给我十几块钱,让我帮忙看车、登记。那么点钱我懒得干,整个望京片区也就十几辆,哪像现在,黑压压的吓死人,连一些卖自行车的店都关门了。


■  遍地横生的共享单车


那些单车公司也招单车修理师傅,我问了一下,每个月3000管吃管住,哪有什么五险一金。我还真是挺想去的,只是没有门路。我在这里这么久,根本没人来找我。


这里,市井财经(微信号:yigejubaopen)特别给十字路口修车的杨师傅打个小广告:接受收编,接受专业培训……


老杨也挺知足:每天我就看着一车的单车被运送过来,把这里的人行道、绿化带都挤得一无是处。附近的环卫工人也喜欢来我这里歇脚,有时候他们收拾的单车残渣,你根本都想不到能破坏成什么样,跟车祸现场一样。我觉得单车是好事,但管理做成这样,我自己都看不下了。


■  在老杨这歇脚的环卫工人


我也想过其他的赚钱方法,去年弄了两个充电站,一个800元,专给过路的电动车充电,一元一次。本都没回来,就被收走了,说是不符合经营范畴。你看对面的报刊亭,不仅可以卖杂志、报纸、小吃,还有三个充电站,每天充电生意不断。


还记得我2000年我刚来那会儿,五毛一块的,补个胎、换个车轮、打个气什么,一到上下班高峰,就有人拍成长队等着修自行车、打气的,甚至还得叫号,每天能有60-80元的收入。时间长了,老主顾补胎我都不收钱。就刚才你看到的,一附近住的老哥们,锁给偷了,来我这,给了他一把18块钱的锁,他非得塞给30元。


■  给老杨塞了30元的老哥们


现在,我都是靠着像他这样的老哥们在勉强过活。像我现在,住在奶东村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一个月500元。吃不起肉了,每天中午弄点咸菜,啃个馒头,就点水吃下去。晚上去买最便宜的菜,再吃个馒头。我儿子女儿他们在海淀的超市工作,还有孩子要带,也不能去打扰他们。


■  没事过来唠嗑的街坊


我们年纪这么大了,能去做什么呢?现在让我转行,也不现实了。我都六十多了,谁会要我这种老头呢,工厂、保安、扫地,都轮不到我,我也没个养老保险什么的。家里的地人均才1亩,一年到头靠粮食收入也就1000来块钱,怎么养得活呢?能支撑下去的,我还会在这里呆,单车公司要收编我也乐意。


后记:小编多年前有个堂哥,因为某些原因一度从电视台下放到某钳工车间,一位老师傅在盘桓许久之后,并没有把拿手的钳工手艺交给他更多,反而教他配钥匙、修锁,多年后这位堂哥考上研究生,成为一个特别有名的大媒体的大领导,他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我师傅识担心我没有一条活路,教我一技傍身啊。


360行,行行出状元。这是市井财经第24次推送 


今晚9点到11点,“市井财经讲堂”在腾讯视频直播,扫下图二维码或【阅读原文】观看,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