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产电影为什么沦为理财产品?丨老梁彩蛋

2017-06-04 一个聚宝盆 市井财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103u1s4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端午节期间,国内电影市场表现不好。根据猫眼电影数据,5月28日-5月30日,国内票房收入约为6.97亿元,与去年同期8.46亿元相比,下滑17.6%。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端午节期间近九成票房收入被《加勒比海盗5》等一众进口大片收入囊中。


老梁说,现在的国产电影很像市面上流行的鸡汤书、名人励志书,虽然新片很多,但充满了铜臭味。说白了,现在的国产电影不是电影,是电影理财产品。国产电影票房差,只能怪自己不争气,跟国外(不只是好莱坞)优秀作品比起来,是全方位的次。


老梁提到的电影理财产品究竟是什么呢?老梁其实是打一个比方,说拍电影已经变成圈钱的一种手段了。


狭义的电影理财产品是指电影投资人把投资电影作为圈钱的手段;广义上的电影理财产品是指根据一部电影预期的收益,将电影收益金融化,在市面上按份额出售,为电影筹集资金,参与者根据电影票房获得回报。


为什么有钱人都扎堆电影投资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中国电影市场迅速膨胀:2003年中国电影银幕从不足2000块,去年9月已经将近4万块;2003年电影票房不到10亿元,2016年票房457亿元。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潮中公认的奇迹。


另一方面,据腾讯科技报道——电影投资相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盘子小、周期稳定,票房上的利好很容易变现。有业内人士透露,这几年只要剧本不太差,有核心导演、演员,一些电影在拍摄阶段就收回了成本。因此,近年来一级市场的私募基金和创投机构不断成立电影基金。到去年上半年,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已有近30只,总规模数百亿,同样以入股公司为主流。


现金流充沛的互联网公司、地产公司纷纷把钱投进电影领域。万达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电影大玩家。阿里除了阿里影业外,也是华谊、光线、博纳影业的股东;腾讯不仅有企鹅影业,也有腾讯影业。许家印有恒大影业,丁磊已投资大电影。小米、百度公司都有布局。


把金融手段用到电影里,也是赚钱的不二法门。比如,2015年9月,电影《港囧》上映之前,徐峥持股的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以1.5亿元的价格向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购买了《港囧》47.5%的票房收益权,北京真乐道正是徐峥的工作室、《港囧》的投资方。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徐峥不仅在《港囧》上映前就提前兑现了收益,并且从不断上涨的股价当中又赚了一笔。


同时,个人也有机会参与到电影商业的大潮中。随着融资手段的发达,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把金融手段全面引进电影的筹资、拍摄、发行等环节。比如2016年,多部电影推出了与之相关联的理财产品,《叶问3》与苏宁推出的众筹理财项目、《爵迹》推出“财貌双爵”理财产品、京金联假借《大闹天竺》众筹理财产品。


今年2月上映的《游戏规则》就是一部互联网金融电影。它由高希希执导,何润东、黄子韬、旦娜扎、王学圻等明星参演,它的拍摄资金是通过湖南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面向粉丝募集而来的。具体方法是,用户通过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认购1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该电影理财产品。电影上映后,可以从票房利润中分得相应的投资收益,还有机会拿剧组签名照、片场探班、明星见面会、参与新闻发布会以及拥有电影拍摄道具等“福利”。


说到这里,你该明白了吧?电影越发成为资本的游戏——不是说资本不能介入电影,而是说电影如果沦为资本游戏那就很可悲了,是不是?


国产电影在这个初夏票房被打得丢盔弃甲,内容惨不忍睹,电影人真的该想想,到底是先服务于观众还是盯着收益的投资者。


本文写作中参考了《证券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腾讯科技、理财工厂等媒体、自媒体的报道,一并致谢。封面图《夏天19岁的肖像》剧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