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服了韩国人,连盐也能“吹”出花来

2017-11-26 一个聚宝盆 市井财经


先抛开韩国企业的产品不谈,这种独辟蹊径、发掘美感的包装手法,倒还真是值得我们的中小企业模仿学习。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王元涛


我爱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每两个月,就去韩国参加一次团体培训。我曾经陪她去过一回,地点在庆尚南道大凤山深处。


我们从釜山机场出发,先跑高速,后走省道,不久便拐上一条窄窄的乡村路,然后一头扎进了莽莽密林中。


最后,车抵一个古朴的小山村,我惊奇地发现,培训场所,就是韩国那家大名鼎鼎的竹盐生产企业总部的会议室。竹盐的主人,躲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恐怕连很多韩国人也不曾想到吧?


我不由心念一动,跟培训主持方商量:能不能安排我们参观一下竹盐企业?主持方毫不犹豫,直接就替人家做了主:一点问题没有。




在主持方联系安排的当口,我在山村里转了转,看不到有什么现代化厂房,山坳里的一溜黄土小屋,据说就是竹盐生产作坊。


我们都知道,盐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调味料,有很神奇的一面,那就是,几乎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独自发现了盐的功效,从而开始大面积食用的。


盐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短语就完全说透了:“面包与盐。”一种调味品,能与主粮并肩齐驱,其地位之隆,不言自明。


盐不可或缺,所以这样一种小商品,历来被视为国族命脉。中国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实行食盐官营,以防市场价格畸高,为害生民。


但说起来,盐这东西,毕竟过于简单,很难包装出什么花样来。加碘是为了防病,与包装无关。而且事实还证明,不缺碘地区硬性加碘,是毫无必要的,还可能有害。


因此,即使在无比重视商业推广的今天,我们也很难张口说出一种食盐品牌来,是吧?


当然,也会有一些商家不甘心让盐如此平庸平静到底,跃跃欲试想搞出点名堂,比如在国内,我就见过一种宣传概念,叫“低钠盐”。


初看起来不错啊,很有突破的样子,好像钠这种金属,对身体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你想想现实中发生过的“铅中毒”等事件吧,人同此心,物同此类,那么“低钠盐”是不是会给人一种特别健康的感觉?


但实际上再细想一下,我们就难免要失笑了。


学过初中化学就可以知道,盐是氯化钠,作为一种化合物,与钠本身有毒无毒全无关系。足量的氯与足量的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足量的盐。化合反应从不骗人,不会说足量的氯与不足量的钠发生反应,也可以生成足量的“低钠”盐。


如果真想低钠,只能是“低氯化钠”,也就是往成品盐里掺其他东西,让盐变淡而已。


因此,我对竹盐好奇,就是想知道,他们的品牌宣传理念,是不是也这样经不起推敲。要知道,在韩国生活期间,无论是大商场还是小超市,走哪儿都能碰上竹盐,每次我都会闪过这样的念头:竹盐到底是啥意思呢,莫非是从竹子里提炼盐?




竹盐方面对我们的参观很重视,派出一位技术高层全程陪同介绍情况。


能在如此偏远的小山村里一次接待这么多中国人,技术高层明显很兴奋,给我们讲得声情并茂,接近手舞足蹈。


他说,他们的原料盐产自西海泰安,那里是世界五大著名滩涂之一,盐的矿物含量特别高。对此,我不以为然,我们吃盐,就是因为身体需要氯化钠,所谓的矿物含量,只能说是杂质!


同行的中国伙伴中,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技术高层觉得我们的反应不够热烈,马上使出杀手锏:我们的盐,要先后烧烤九次才算成品!


这个倒是新鲜。韩国人,素来以爱吃烤肉闻名,连吃盐,也要烧烤?


按技术高层说法,所谓竹盐,当然不是从竹子里提炼盐,而是把盐碾成粉末状,放入青竹筒中,用大凤山特产的黄泥封口,再用大凤山特产的松枝烧烤。

第一次烧,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等于是文火烘烤,直到把竹子里的油熬出来,浸入盐中。“竹子是有油的,你们知道吗?”他这样问。


经过第一次烘烤的盐,也是可以售卖的,不过主要用于腌制韩国泡菜。技术高层指出,竹香、松香再加泥土香,这是韩国泡菜享誉世界的基本保证。


可是,在韩国时,我也顿顿都离不开泡菜,怎么从来没体会过有什么竹香和松香呢?我心里在这么想,但我发现,有的中国伙伴正随着技术高层的不断讲述,频频点头。


技术高层说,经过第二次烧烤的盐,可以做烤肉调料,之后经第三到第八次加工的盐,都分别有不同的用途。也亏得他是技术高层,一项一项记得清清楚楚。我当时没记清楚,现在更记不清楚了。


总之,到第九次,高潮来了,技术高层说,这一次的烧烤,温度高达一千三百摄氏度,盐会发生熔融现象,颜色也由晶体状的半透明,变成温润如奶的灰白色。用于日常食用的竹盐,到此才算真正完成。


这么高的温度,有什么作用呢?技术高层信誓旦旦地说,高温下,盐的成分会与竹油的成分相融相生,形成竹盐独特的营养成分。


其实,我心里,依然还是不以为然的,氯化钠就是氯化钠,就算你给出一万度超高温,竹子的成分也挤不进氯化钠的分子结构,顶多能让它们更牢固地附着于盐的表面而已。


但在现场,我竟无力把这样的话说出口。看同行小伙伴,多是两眼放光,明显被这种繁复的加工过程深深吸引了,纷纷解囊购买小袋装的“九次竹盐”。


我不得不承认,这种“高温竹盐”的概念包装,基本不违悖科学常识,倒是比“低钠”的概念包装,有美感得多。


事实上,当年,也正是靠这种美感包装,这家山村小企业从农村包围城市,不数年,就占领了韩国食盐市场的半壁江山。



最后,技术高层明确地表达,他们一直有开拓中国市场的构想,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锁有大叠地区代理权合同,就看大家有没有兴趣了。


他笑眯眯地说:听说你们中国人网购规模世界第一,早就把韩国远远甩到后边去了,盐这种东西呢,方便贮存,方便运输,保质期长,正是网购的王子型产品。



我也笑眯眯地告诉他:你们想进军中国市场,必须找大衙门合作,就不要打我们这些民间人士的主意了,因为在中国,盐属于国家专卖品。


而这种独辟蹊径、发掘美感的包装手法,倒还真是值得我们的中小企业模仿学习。不管竹盐能不能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若是这种包装理念能在中国开花结果,那也就是竹盐企业在盐之外做出的贡献了。


王元涛,吉林人,曾任韩国《亚洲经济》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我的朋友孔丘》及《汉城汉城》等。现居深圳。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属于你的粉丝回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