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们为什么去澜沧江边寻找一种“古老的猪”?

2017-12-20 成都商报 市井财经


文|邓旆光


在香格里拉三江并流腹地的澜沧江畔,千年来居住着一个非常原始的民族——傈僳族,至今仍保持最古朴的半山牧居生活。


傈僳族牧养的一种珍稀猪种——核桃藏香猪,因种源古老,以野生核桃、松茸、黑松露等为食,被认为堪比世界顶级猪——西班牙伊比利亚黑猪。


12月8日,主流媒体扶贫行走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村、拉波洛村,考察当地核桃藏香猪精准扶贫项目,并帮助当地群众推广销售核桃藏香猪。


由此,神隐于傈山的核桃藏香猪,以及当地的年猪节,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莽莽傈山隐秘古朴山寨,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12月8日,包括成都商报、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南京日报、新文化报、辽沈晚报、厦门日报、齐鲁晚报、洛阳报业、姑苏晚报、重庆电视台、大唐雷音寺、星星验选等在内的全国主流媒体、权威新媒体、品牌电商等记者、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主流媒体维西扶贫团”,走进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从维西县城到叶枝镇同乐村,全程90公里。大巴车沿着233省道前行79公里,当手机信号从3G变成2G时,眼前出现一条岔路小道,大巴车难以通行,全团人员下车改乘8辆面包车,沿盘山小路,向傈山山腰进发。


傈山地处白茫雪山山脉,澜沧江穿过河谷,滋养两岸青山上丰茂的植被。车辆颠簸一个小时,远远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群聚着一片鸟巢般建筑,傈僳族司机说,那就是他家所住的傈僳族山寨——同乐村。



走进这座古朴的小山寨,仿佛时光倒流。所有的木傈房都在300年以上。房屋由古老的松木建成,甚至连屋瓦也是长方形的木板参差叠砌。


村口的台阶上坐着身穿傈僳族服饰的老人和孩童,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几条土狗在昏昏儿的太阳下闲逛,妇女在村头采摘了野柿子、鸡嗉子果,准备午餐。而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磨刀霍霍。这情形,恰如武陵渔人误入的桃花源。


见有客人来,热情的村民笑面相应。长者领头唱起了傈僳语山歌,女子用木碗盛好玉米酒,邀请客人饮用。


山风和阳光一样猛烈。一碗烈酒足以令人微醺。坐在木傈房的石基上,这才看清它是分为上下两层的。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养着猪牛羊。透过栅栏门的缝隙,记者与一头黑猪四目相交,那双细小的眼睛好奇地望着记者,有些腼腆。不似农家白猪那样,一见到人就冲上来讨食。


司机是村子里极少数会讲汉语的人。他给记者解说,这些猪晚上回家基本上不吃东西了。白天都会在山上觅食,吃野生铁核桃、松茸、黑松露、鸡嗉子果、麻栗子等野生植食。“你现在能看到它,是因为等会儿就要宰它了。”


年猪节吃核桃藏香猪,阿尺木刮载歌载舞


说话间,那几个身穿白色傈僳族服装的小伙子,提着绳子走到猪圈门口。两个人打开门钻了进去,不一会儿就听到猪的呼叫声,后面的几个小伙子也立即钻进猪圈。再过一会儿,猪不叫了。紧接着,四个小伙子一人提着一只猪脚,将一头健壮的黑猪抬出猪圈。原来它的嘴已经被绳子捆住,无法呼叫了。


围观的傈僳族居民都面露喜悦,欢呼起来。司机说:因为年猪节就要开始了,“你们跟我们一起尝尝我们的猪肉,你们的猪肉比不了的!”他用淳朴的话热情邀请扶贫团,更对他们的特产感到自豪。



这一天宰杀了四头猪。全村500余人一顿吃不完。于是其中一头猪就被腌制成了闻名遐迩的琵琶猪,留着阔时节再吃。另外三头猪则由负责烹饪的村民拉去分切、烹饪。


阳光正好,傈僳族村民已经按捺不住节日的喜悦。距离开餐还早,他们已经开始了节日的庆典。


女子们用木碗端来玉米酒奉给入席的村民。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轮番表演阿尺木刮。


阿尺木刮是傈僳族传统的歌舞,意思是模仿山羊的歌舞。


有村民独唱一曲长调,每每尾音沙哑而沧桑,真如同山羊鸣啸。


你方唱罢我开嗓,两位汉子又用傈僳语唱起了打粮歌。他们舞步活脱,歌声欢腾,即便不懂傈僳语的人,也听得出那是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时山风吹起,一股馥郁的肉香随风飘来,令人食指大动。身穿傈僳族服饰的女子,将一碗碗煮排骨、炸酥肉、炖猪血端上桌来。



虽然傈僳族不善烹饪,都是清汤寡水的料理,但这核桃藏香猪独特的高山香,却弥补了厨艺的不足。一入嘴便在口腔里爆发开来,仿佛一团香气从肉汁中澎湃而出,化散成无数虚渺的触角,萦绕齿颊。


猪肉也是极耐嚼的。弹而不散,被牙齿咀嚼的每一下,便有更悠长的香气滋生出来,持久而不散去。


清冽的玉米酒,简直是核桃藏香猪的佳配。傈僳族人尤以善饮著称。酒过三巡后意气素霓生。便有小伙子、大姑娘红着脸站起身,开始了对歌。


司机告诉记者,他们唱的是小伙子追求女孩子,向女孩子描述婚后生活,女孩子羞答答不敢答应,问东问西,小伙子便一句句解答。若是小伙子能打开姑娘的心结,两个人就能牵手成功。


在极度贫困的地区,住着一群最幸福的人


因为扶贫考察的需求,过了正午扶贫团恋恋不舍地告别同乐村欢乐的年猪节,继续向傈山腹地前行八公里,前往另一个傈僳族山寨——拉波洛村。


由于居住在原始森林中,一小半的路程扶贫团只能步行跋涉。穿梭在数十米高古树下,身旁的悬崖下,拉波洛河飞流直下。间或就能看到山坡上,河滩上,遍布着黑色的核桃藏香猪和鬃山羊。


一些当地傈僳族妇女三五成群地坐在附近的大石上用傈僳语对歌,笑声不停地在林间回荡。


“这是傈僳族由来已久的消遣。”拉波洛村总支书余欣坤说,和同乐村相比,拉波洛村更加原始和贫穷。整个村315户居民,有149户是贫困户。但是当地傈僳族人的幸福指数却很高。“只要今天有三顿饭吃,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住,那我们就觉得很满足了,不去管明天怎么样。”


余欣坤说,因为傈僳族依山而居,且都是住在山腰以上,耕地资源稀少,拉波洛村人均耕地只有2.24亩,“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养猪了。”


所以,当地主要肉食的猪,只能牧养。余欣坤说,当地原始森林茂密,百年老树参天林立,野核桃、鸡嗉子果、黑松露、松茸、当归、云木香、断续、秦艽等野果药材遍野丛生,数不胜数,这为核桃藏香猪提供了非常丰富而有营养的食源。



但原始而纯净的生态环境,也让牧猪充满了危险。余欣坤说,这莽莽傈山中,不仅有松茸、黑松露、羊肚菌、云木香、秦艽等珍稀食药,还有黑熊等猛兽。


“熊伤人事件偶有发生。”余欣坤说,去年8月8日,拉波洛村的一个村民和妻子到林间放牧。走到离家不过40分钟的路程,忽然林子里冲出来一头黑熊将他扑倒,一口就咬伤了半张脸和气管。他妻子的喊叫引来了附近的村民,大家赶来吓跑了黑熊,这个村民才捡回了一条命。


“前年也发生过一起。因为家里要盖房子,一个40多岁的村民到林地里取木料。离他家也就20分钟的路。但当时他没注意一头黑熊就睡在木料堆旁边,结果他左脸从眼睛到下巴的肉,都被黑熊一爪子扯掉了!”


核桃藏香猪是扶贫项目,大力鼓励教育是当地脱贫之本


余欣坤是傈僳族人,家在塔城。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傈僳族自治县,希望能为自己的乡亲做些实事。2015年,余欣坤调任拉波洛村副总支书,发现相比塔城,这里的傈僳族人竟然如此贫困,也不重视教育,整个村里有初中文化的都算高学历了。


于是余欣坤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8月拉波洛村终于成立了教育助学基金会。原本迪庆州实行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4年免费教育,而这个基金会则还将负担学生们的大学学费。


在这个过程中,余欣坤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年3月20日妻子临产,此时已经是村总支书的余欣坤19日接到电话后当晚赶回家,23日又回到村里,“没办法,人手少工作多呀!”


“但今年我们村可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啊!”余欣坤告诉记者,这个孩子高一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酗酒成性已经失去了劳动力,好在有村里的帮助,他能继续完成学业。“有知识的人越多,我们村的生活才会越好。就像你们这些有知识的人,可以把我们的珍贵核桃藏香猪推广出去。”


余欣坤说,傈僳族人自古就是牧猎民族,豢养核桃藏香猪已有千百年历史。“族人很少有走出大山的。我们吃惯了核桃藏香猪,也没吃过其他地方的猪肉,所以从来没觉得它有什么与众不同。”


而真正让核桃藏香猪成为当地精准扶贫项目的契机,则来自藏族人提布。


提布是一名藏族农牧专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提布来到了傈僳族山寨,吃到了核桃藏香猪。“我当时觉得,诶,这个猪肉咋这么香?比我们草原上跑的藏香猪好吃多了!可是他们有这么好的猪肉,为什么还这么穷?”


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之后,提布在傈山中一扎就是近三年,几乎很少回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牧养品质,联系优质的肉制品厂家,让这些猪肉在经过检验检疫合格之后,走出大山,为山寨带来收益。


主流媒体扶贫团的成员,在对核桃藏香猪扶贫项目各方面进行考察之后,决定帮助当地群众推广销售核桃藏香猪。


相信,源自古老种族的核桃藏香猪,能够为勤恳放牧的人们带来更美好而富于的生活。


想吃?没问题!

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