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会政府报告:它给房地产发展指出了哪些方向?
今天,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为你解读。
■文|徐小午
■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
一,从2018年经济指标看楼市
总理先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等等。
接下里说,“还要保持清醒: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 ”
除了对上一阶段工作的回顾,总理还提出需要保持清醒的地方。比如,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领域将是接下来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住房列在前面,依然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基于刚需的要求,房地产调控也会很大几率保持连贯性。
当然,最关心的还是经济指标。我们是一个愿景推动型的国家,通过中央计划,也通过分散化的地方行政区域间相互竞争来组织、调度和管理国民经济,以促进增长、优化治理。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接下来要怎么干。经济指标,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18年的报告,GDP、CPI、新增就业这些指标几乎与2017年是一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改成城镇调查失业率,更为求真务实)。但是,2017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是6.9%,比计划增长了0.4%,说明2018年我们的指标定的偏于保守。政府对经济增速的放缓容忍度在提升,求质量而不求数量。2016、2017年大搞基建、房地产的日子一去不返。
能验证这一说法的还有一个指标,今年的财政赤字目标是2.6%,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也是两年来首次下调财政赤字率。这说明中国经济处于稳定向好的形势。从赤字目标的降低推断,政府在2018年降杠杆的决心不变,经济向好也能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空间,房地产调控不会轻易放松。
二,货币政策:M2低速增长有可能是新常态
总理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这段话和2017年的表述略有不同。第一是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另外,强调了“松紧适度”这个词。
大家可能看的云里雾里。这样的表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提一个关键数据大家就明白了。这个数据就是M2。
去年,政府定的M2增长目标是12%,实际增速只有8.2%。今年不提这个数字,一是当前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复杂,M2 未必能反映真实的通胀数据,当下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是从要速度转为要质量,M2这个指标已经“落伍”了。第二个是,既然我们依然要降低总杠杆,那么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M2低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
对通过天量M2吹起泡沫的房地产来说,又是一个不利的消息。未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方向依然是实体经济。
三,对楼市的表述
对楼市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绝大多数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差别化调控,说明了楼市已经进入精细化调控阶段。像大部分省会、二线有落户指标压力(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那么未来一定会继续加大落户力度。目前,全国就有近20个城市与地区发布了引进人才的新政策,落户宽松的城市,会针对落户群体有买房优惠等利好政策。这些城市的凝聚力会进一步提升。
而针对一线,那么“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则说明,一线的调控从供给侧发力,租房、共有产权房现象会成为常态。
至于三四线等要棚改的城市,会继续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虽然没有提到去库存,但是三四线的棚改也说明去库存的加速。希望刚需能够在合适的机会上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有很多福利政策——比如改革个人所得税,降低个税起征点、流量费至少降30%等等。确实是惠及亿万人的大红包了。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市井财经授权发表。
房产投资有风险,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