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国内的大街上,有一种肆意妄为的Low

2017-05-05 枕边的美学志 一夜美学

一 夜 美 学| 睡 前 一 点 审 美 新 知


我们有幸生于一个见证快速变化的时代,而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往往是成功的品牌和商业广告。可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街景之丑可能冠绝全球,满大街的姹紫嫣红,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们的审美下限。无数条本来腔调感十足的老街就毁在了一排突如其来的招牌上。





“西红柿炒鸡蛋”


好看的招牌各有各的好看,难看的招牌却出奇的一致——强烈的廉价感


▲极其常见的理发店招牌


国内的招牌,一般选用艳丽的纯色作为背景,配上同样艳丽的纯色文字,留白尽可能做到最少,给人的感觉犹如一盘西红柿炒鸡蛋。


▲红与黄几乎是各种小饭店招牌的代表色


西红柿炒鸡蛋向来都是中国人最爱的家常菜没有之一, 纵观历年国家队队服就足以验证这个铁打的事实。


▲08-16年的队服始终画风统一


国人对“红+黄”的喜爱也自然延续到了招牌上,这种配色满足了店主“显眼醒目”的需求,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心理学研究就证实了人对高饱和度色彩的偏好,如孩童大多会对鲜艳的色彩更感兴趣,这种本能的渴望让店主们对这些LOW到家的招牌无比青睐。



 “西红柿炒蛋色”的另一种含义是“招财”。


城市风水专家,大V蔡明道曾在微博上表示:“招牌底色是代表顾客,招牌名字是代表老板;一般底色生名字最吉,比如红底黄字(火生土)”,此外,与周边招牌的颜色搭配也有风水上的讲究。这种玄学说法是否可信,我们不得而知,但老板们对于“生意红红火火”的强烈愿望十分合理,如果在一大堆红火的招牌中,插进一个黑色的“招丧”店牌,保不准第二天就有邻居来找你麻烦。


这种对大红大黄的崇拜,犹如一个宗教在充满欲望的商业世界里蔓延开来,商家们疯狂的互相模仿,祭出这种配色,生意仿佛就已经获得了成功。


▲这种配色方案也是各大超市的“杀手锏”


也许满大街“西红柿炒蛋”的背后,藏着国人萌萌的期盼和信念,但无疑,这种“中国红”是拉低街头档次的带头先锋




“强人所难的整齐感”


当然,这种现象仅仅是审美低下的一方面,国内招牌的丑,还体现在整齐感


大陆的市容管理相当有力,城管部门也有权拆掉任何一块不顺眼的招牌。政府部门为了“体面”,甚至可以打造“整洁风”,让整条街“穿上制服“,给市民体验领导巡视般的虚伪自豪感。


▲肇庆文明路(整条路上的店牌被强制改成了统一风格,但招牌费用仍需店主自理,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种强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极具国情特色:大家都一样丑。

 



“肆意的视觉污染” 



“乱”也是国内招牌的一个重要标签,这种现象常发生在监管稍差的城市街头,各色招牌互不相让,如颜料般随意地泼撒在建筑物上,这种毫无设计感的处置让街头显得凌乱而廉价,大量的信息强行绽放。

 

站在这些街头,我们的感官和之前完全相反,辨识度过于密集,反而成了一种视觉污染。




“无可奈何的廉价感”


最后,国内招牌之所以有那么浓厚的廉价感,是因为材料真的很廉价~

 

现在市面上制作招牌的材料,主要为喷绘、亚克力板、三维扣板、彩钢扣板、铝塑板  、防火板、艺术玻璃等。其中,喷绘价格最便宜,也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 大部分街头招牌就是在这种小作坊生产出来的


国内大部分小商业的现状较为惨淡,店主们能省则省,对于材料的要求并没有那么执着,所以从材料上,我们就已经输了。


这些丑招牌的背后,是国内普遍缺失的品牌意识。


1949 年之前,传统商业社会已形成品牌意识。招牌是品牌的直接载体,不仅选材精细,描金绘银,往往还不惜重金请名人大家题写牌匾,以展现商铺的品位与分量。


▲ 《清明上河图》 繁华的商业街景中出现了众多悬挂招牌的商店


▲ 很多步行街仍沿用这种复古招牌形式


1949 年后,品牌概念成为“资本主义的毒瘤”,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惨遭清洗,文革“破四旧” 运动中几乎扫荡殆尽,直到现在,“地名/小区/商品+商店”这种计划体制的典型命名依然是很多个体户的首选。





“国外的月亮为何圆”



为何国外的好看招牌比比皆是?首先就是设计感,有格调的视觉呈现一般是低纯度的暗色和充分的背景留白,即通常所说的“素色”审美。


▲相比“西红柿炒鸡蛋”,国外好看的招牌设计非常注意简约的色调和大量留白


其次是排列,设计元素如果能合理运用,配色鲜艳也完全不会成为槽点。


▲ 台湾台北市街景(上图)与日本大阪市街景(下图)的对比,差距很明显


例如在曼谷华人街,大多数招牌虽也使用亮色,但由于布局简洁克制,不但不觉得刺眼,反而能调和排版的严肃感,带来亲切的市井气息。



近似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街头招牌形成整体气质,所以香港街头的招牌单拎出来并不好看,但放在一起却有种 BASARA风格


▲ 香港街景


再者,国外商家十分重视品牌观念,这和他们的教育理念分不开,对于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思考从小根深蒂固,所以在招牌的设计上也是绞尽脑汁,并不完全为了吸引眼球,也为了特立独行,展现自我的不同。




招牌制作费用方面,设计成本也占了大头,与国内精打细算的老板们不同,外国商家很重视招牌设计元素,不会很随意的让设计方采用常规模板去生产和别人家“一模一样”的招牌。


▲ 国外酒吧常用的图形设计元素在中国也是少之又少


最后,自然就是大众平均审美能力的高低了。


美不美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实用性才是第一,这一深入我们骨髓的观点也是国内店招档次低的罪魁祸首。在实用性与颜值的优先级方面,国外的观念似乎也与我们偏了好几条街。


孰是孰非,其实当你看到真正美的一瞬间,就有了分晓。



世人对美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对丑的感知却在逐步走向趋同。现实生活中,丑使人心生不快,不忍看、不愿近。


就像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的,“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点赞分享你的品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