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好审美和洞察力,将一家店做成了生活文化符号
在众多国内优秀的原创家居品牌中,失物招领已经算是“老牌”了,它充满东方意蕴的含蓄设计,让它成为行业内独树一帜的标杆。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创始人李若帆把失物招领从北京扩到了上海、无锡和南昌,包括最近正在装修的一家北京新店,失物招领已经有了六家店,而其中最有味道的,当属位于北京国子监街57号这家最初的老店,那股带着岁月沉淀的气息,每每推门都彷如进入了一部旧时代的文艺老电影。
△失物招领位于北京国子监街57号的第一家店。
其实从李若帆真正进入这一行算起,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李若帆终于把自己的梦想从2006年五道口那家小小的饰品与生活器物杂货店,摇身变成为北京、上海、无锡等地均有实体店的失物招领。
最近,她还在忙着筹备失物招领入驻北京东边的一家新型业态商场,“因为政策上存在风险,胡同还是不太稳定,同时我们也想拓宽我们在白领和上班族群体中的覆盖面,所以决定进到商场里,那边可能主要放些小件的日用产品,试着把家居生活的不同领域做起来。”
△失物招领里错落的植物们与家具和谐共生。
过了这么多年,李若帆的初衷一直没变,“我们希望能做一个中国品牌,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即使是放在东京和纽约,也应该是还不错的。”于是,李若帆从1950-1960年代的老家具中提炼元素,变成今天可以用的家具。刚开始时,她也碰上过“一切从零开始”的艰难,“我们是最早开始做这件事的一批人,完全没有经验,本身又不是学设计出身,只好不停和设计的师傅磨合,也做错过,交了好多‘学费’。”当初,李若帆的团队只有三个人,从设计到跑工厂,都要自己一样一样来。
当工厂里有了一些成品的时候,她计划开一家自己的家具店。从前在北京服装学院上学的时候,李若帆就对国子监有种说不出的好感,“当时我们有一门摄影课,因为觉得这边很有味道,所以老来这儿拍照,国子监街跟北京其他的地方稍微有些不同,带着一点隔绝感,至今也是如此。”也许是有多年的因缘在,2008年,当李若帆试探性地来这里询问店面时,恰好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租下来。
△店内有一个养着错落绿植的玻璃天井,每到秋天,石榴树上便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
2008年第一家失物招领刚开业时,顾客中有60%以上都是外国人,“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这边有一个外国人比较密集的小区,他们骑着自行车来,表示很惊讶中国还有这样的家具,其实我们当时也比较惊讶,因为一开始我们没想到能很快就卖出钱,只是抱着‘先开着’的念头,但就是在这个‘试试看’的阶段,那些喜欢我们家具的外国朋友给了我一些信心。”
△店内器物与家具的摆放位置,有着精妙的协调感。
现在,失物招领的顾客更多是本土消费者。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对于失物招领那份独特美学观念以及品质的认同感是统一的。李若帆坦承,虽然她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装饰专业能接触到很多种材料,从而丰富了她对“品质”的认知,但作为1970年代初生人的一代,从未受过良好的美学教育。于是,她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与设计和审美有关的一切讯息。
△店内的角落里,摆放着与器物及手工艺相关的各类书籍。
李若帆曾研究过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室内设计的起源阶段,“他们非常细致,就连桌上的陈列,也有人发展出来一套理论。”此外,现代建筑之父勒·柯布西耶,到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魏格纳和芬·尤尔等,都是李若帆曾经钻研的对象。在北欧游学时,李若帆还专门拜访了芬·尤尔的故宅。
△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师芬·尤尔位于哥本哈根的故宅。(本图来自网络)
“芬·尤尔的家就是一个小院子,生活空间也并不是很大,北欧人对生活的需求在我看来有点像清教徒的感觉,他们不会向往特别奢华的生活,但所有的质感都是对的,比如他家里墙上的画出自著名艺术家的手笔,但那幅画摆在一个很低调的位置,不会刻意 ‘显摆’,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通过“看”形成的审美习惯融入了李若帆的生活,现在就连看电影时,她也会特别留心影片中的背景、物品陈列和人物环境。
△失物招领店里摆放齐整的器物,大多出自日本匠人之手。
在不同阶段,李若帆也会随之总结自己的发现,“比如插花,西方讲究‘多’,造型都是圆的,力求丰满;但东方讲究意境,插花枝数不求多,做到‘点睛’就好。”
一路看来,日本在设计与传统之间的结合再创造能力,给了李若帆很多灵感, “日本有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非常善于‘借鉴拿来’,拿来以后,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深化成自己的东西,甚至古代的茶道,也可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但基于对生活方式要有很好的理解。”
李若帆也喜欢日本生活方式从业者的完美主义态度,“在日本,器物甚至食物的摆放都有专门的造型师,比如著名的日本生活设计师冈尾美代子,她会把器物寄到北欧去拍摄,开始我们还很奇怪,‘为什么要寄到北欧去拍?’后来我到了北欧才明白,维度、空气的清透度,都会影响到拍摄光线,北欧的日光漫射,还会为图片的呈现带来戏剧效果。”
△李若帆把这些年从日本生活美学中所收获的经验,汇集成《装得下生活的器物》(2016年6月出版)。在这本书里,她介绍了16位曾亲自拜访过或邀请来中国办过展览的日本生活工艺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安藤雅信、井藤昌志、小野哲平等。
把之前所见所学慢慢消化,再逐渐理清成为自己独有的一套体系,是相当庞杂的。对于李若帆而言,“平衡与取舍”是一门需要反复试炼的艺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我觉得还是含蓄一点,东方一点的东西比较有质感,它需要同时满足情感需求与使用需求,再有一些能够唤起人们独特感受的元素,这就是成功的设计。”
△失物招领充满东方意蕴的案头经典之作「慕古文房」系列。
只图博眼球的‘为了设计而设计’,是李若帆最反对的,“可能跟每个人的个性和欣赏眼光有关,过于花哨的东西我是受不了的。”正因此,每次开会跟设计师一起讨论设计时,凡是夸张些的设计,都被李若帆减掉了。在这个一切都高度符号化的时代,李若帆的“去符号化”或许不符合当下的潮流,但却归于设计的本心。
△除了家具与器物之外,失物招领也经营同样具有具有岁月感和好品质的服装配饰类商品。
从反响来看,李若帆去繁化简的主张正对顾客的胃口,在她的微博里,经常能看到她与顾客互动交流,从客人po在微博上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些家具到了新主人的家里焕发出新的光彩,呈现出不同的有趣面貌。
△在我们拍摄前,李若帆动手重新摆放了一下器物的位置,使得空间更有意境,这种匠心独运后不饰雕琢的美感,正是她所擅长的。
关于失物招领的审美与品质内核,李若帆已经有了百分之百的自信,但她目前还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逐渐年轻化的顾客群,“说实话,我们以前的客人我比较清楚,可能35岁以上的中产会比较多,但最近这两、三年来,变化还是挺大的,现在客人年轻化了。”李若帆思考了一会儿说:“从他们反馈的一些评价中,感觉都是刚刚结婚的小夫妻,或者是刚有小孩的会比较多,那也就是85后到95后这样的区间。”为了照顾这部分客群的需求,她也试着让日本留学回来的设计师在做部分家具设计时,尝试着使用稍微鲜艳些的面料颜色,但失物招领的基因并不会因此改变。
△失物招领的家具释放着一种和谐的温润感。
李若帆曾经说过,
她更希望把大家所说的情怀,
理解成一个善意,
“
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所有东西,
都可以使用很长的时间,
变成家里的一分子,
从生活情感、金钱到环境,
都不会被过度浪费。
其实想象一下,
过了十年以后身边还有什么东西还能留下来,
这个答案就很清楚了。
不为迎合需求而改变初衷,其中微妙的权衡把握,对于经营者来说,大概是最难,也最值得珍视的部分吧。
李若帆的心水推荐
▽
△失物招领-Normal沙发:简约的一款沙发,秉承normal系列家具的设计理念,即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和造型,保留坐具最原本的状态。宽大的扶手设计再加木制底座的搭配,给人以十足的安全感,细节之处微妙的曲线造型使沙发更富亲和力。
△失物招领-家人展具柜:这支展具柜轻便小巧,适合在有限的餐厅空间中搭配餐桌用作餐边柜,收纳食器、酒具等,也可在空间角落用作收纳和展示之用的边柜。
- 人物与店内摄影/阿培 -
🙌
你最爱的原创家居品牌是哪个?
说说原因,留言上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你也许还想看
寻常的小店,静默的细节,这便是京都的美好
👇戳开进入Major大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