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派”的本土品牌,敲打出了中国新民艺的火花
!!!
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带来了无尽便利,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被上了越来越紧的发条。旧时代手工打造的寻常老物件们,正逐渐成为古董级的过去式。那些传统文化中的民艺正销声匿迹,漫不经心的买买买热情取代了物件可以被修补的安心感。
不过最近,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老派”的本土品牌,每一件器物都由老手工艺人亲手打磨。造型上与时俱进,也不乏对自然的敬意。看着它们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温柔缓慢的旧时光。
这个“看起来很质朴”的本土手工艺设计品牌,名字叫作「触造· TOUGE」。
触造的所有产品,都带着一股自然而质朴温润的气质。经由民间手工艺匠人打磨出的器物们,不仅内敛、自然又耐看,还拥有一种神奇的治愈感。
△触造在2017年上海设计周参展期间,展位被无数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
触造的创始人杜东宜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因为家里祖辈都是手艺人的原因,从小就对手工制品有特别的情结,耳濡目染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亲自制作手工物品,让他后来在清华学习雕塑专业时也得心应手。
“在以前的记忆里,家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大都是村里匠人手工制作的,一般都外形粗陋,没有过多讲究,但都朴实耐用,往往一把凳子可以用几代人。”
△在杜东宜眼中,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器物,反而让人越发觉得美的有味道
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追求各种生活的便利,新式的工业产品替代了旧式的手工物品,手工艺匠人也纷纷失业,人们使用的物品也渐渐失去了情感依托。
在成立触造之后,为了呈现由匠人之手打造的日常生活器物,杜东宜四处寻访最出色的手工艺匠人,甚至还去美国学习参观,“经过寻访,我们找到的金工师傅,都有几十年铜铁打造的经验,手艺娴熟。我会根据每位工匠师傅的工艺制作特点来进行构思和设计,摒弃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只留下潜心设计与打磨后的器物之美。“
△经由老匠人们打造的生活器物,静静展示在杜东宜位于武汉青岛路的工作室里
杜东宜觉得如今做产品设计,与自己当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雕塑的本质是相通的,只不过产品多了一个“用”的功能,“在功能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作品,再赋予诗意和情感。”
△杜东宜工作室中这些质朴的器物带着特有的温润质感
触造的产品大多是铁质、铜质和木质,这些取材于自然,又经过匠人之手锤炼出的器物们,总会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感觉,只要看一眼,就会犹如被施了魔法一般随之静下心来,拥有一种神奇的治愈感。
△安全无害的触造铁艺方盘
👆铁艺方盘能提供舒适的触感,而盘面又经过蜂蜡涂装处理,防锈易保养,手感平滑而温润。
现在,你也能在大调小物社里见到它:
一件上好的质朴生活器物,就算看上一辈子也不会腻。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锻铁这项古老的艺术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它的工艺特点在于高温后可掌控的塑性,而这尤其依赖于匠人娴熟的手头功夫。
杜东宜说:“跟触造合作的几位匠人师傅都是手艺高超之人,虽然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但对器物的审美力、技巧的精准和尺度的把控都毫不逊色。相信这样的高手在民间还大有人在。”
△杜东宜(右一)与匠人师傅们
在触造刚开始运营的时候,主要是以各种铁制器物为主,后来才衍生出了铜和木头等材质的日常器物。
杜东宜喜欢铁器的沉稳,内敛,还有那种不张扬的朴实感。他更喜欢看着铁被锤炼成现代生活器物的过程,每当暮色将至,山村归寂,铁艺师傅的锤击声,总能将他瞬间拉回童年时代。
从古至今,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从没更改,一把铁钳夹着一个烧得通红的铁棒,手里的铁锤轮流的上下翻飞,当当作响,火星四溅。
触造正是通过日常之物,来重新诠释这种铁与火的古老技艺。
△杜东宜拍摄的匠人制铁过程
从铁胚打制成形到产品制作成形,要历经无数步骤,铁胚表面的铁渣、尖刺、突兀破损都要手工修复打磨,再重复多遍的水磨,然后热灼过油上蜡。为了能让铁质、锈渍、层次,锤痕等每个细节都都达到理想的平衡,这些工序几乎都由杜东宜亲自把关完成。
△正在为触造制作铁器的匠人
杜东宜深信,好的处理工艺可以把铁的灵性呈现出来。器物传递到客人手里经长年使用,亦会进一步磨损氧化,述说与主人共度的时光。
△触造铁艺锤纹盘
这款铁艺锤纹盘,匠人沿盘子中心点,以手工捶打出的锤纹。锤纹的作用不仅可以让盛放的食品防止粘连,也可以疏通水汽,更能在手指触及时,拥有温润美好的触感。
在使用与保养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沉淀,器物会越发回报以美——频繁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盘子表面的涂层会逐渐被磨损,铁质本色会逐渐显露出来,锤痕的纹理更加清晰,旧化的质地也越来越耐看。
△触造铁艺锤纹盘会随着时间逐渐旧化
“使用”是人与器物之间的磨合,久而久之,器物也似乎透着人的灵性。
火的淬炼,反复的捶打,再加上手工艺人的经验与用心,才能诞生一件件佳器。
杜东宜希望他与匠人师傅们做的器物,能够参与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留下生活里的点滴印记,成为岁月的见证者。
△触造圆角长方盘
在制作这款铜盘时,杜东宜与匠人师傅为了去掉退火时的氧化现象,在表面做了适度的抛光处理,反反复复的退火捶打塑形,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认真对待。
我们往往十分在意一件器物的使用体验,却通常不知它是如何诞生的。手艺人大多是孤独的,在手作过程中,他们一直埋头苦干,几乎不与人交流,将所有的热情倾注在制作的器物上。
偶然的机会,杜东宜认识了在武汉花楼街开了小作坊的铜匠胡家全师傅,胡师傅祖上自清朝咸丰年间便开始打铜,手艺传到他是第六代。
△铜匠胡家全师傅
杜东宜记录了胡家全师傅制作铜碗的整个过程,从下料、敲制、退火、卷边、打磨、到最后的焊接,每道工序往往要重复数十遍,制作颇费心耗时,在整整四天的时间里,只敲出了五只碗。
△杜东宜拍摄的胡师傅琐碎而精细的铜碗制作过程。
杜东宜始终记得,当他夸赞胡师傅的巧妙手艺时,胡师傅只是说,“没有巧,我只是肯花时间。”也正是胡师傅打造的器物,让杜东宜真切感受到经由人手、精工细作的物品,传递着匠人的温度。
△匠人胡师傅打造的触造铜碗
杜东宜对日本美学家、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先生在《工艺之道》中提到的一句话最为认同:“工艺之美就是服务之美,所有的美都源于服务之心。为了发挥作用,器物必须结实耐用;由于是每天使用,必须耐得住阴暗潮湿、具备纯真的质地、稳妥的造型。”
杜东宜也不喜欢过度矫饰的器物,他总是喜欢用“适合的形态”来形容自己的产品,“要在形态中表达和传递自然的美与博大,也真正适合使用,只有真正好用的东西,才能让人们带着爱物惜物的感觉使用并传承下去。”
△触造三角盘
从开始起意制作三角盘,到真正有了上图中的样子,杜东宜与匠人们一起磨合了将近两年,才摸索出如今这般恰到好处的尺寸、弧度和表面处理工艺。
来大调小物社👇,欣赏杜东宜眼中的自然器物之美吧。
触造的樱桃木拼木砧板,背后也同样凝结了杜东宜无数次的试炼过程。
△触造樱桃木拼木砧板
经过反复的选料、干燥、配色、涂层实验工艺,无数次的碰壁,试做了好几批,最终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现在,这款“看起来很朴实”的砧板,在大调小物社也有售了👇。
让带着质朴美感的砧板,伴随你的幸福(吃撑)日常吧。
打造器物的过程,于杜东宜而言像是某种修行,“知行合一,从内心出发,不争不抢,也不能端着。”
杜东宜说,做触造让他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所带来的踏实和幸福感。在他看来,要做成一件事,“野路子”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天赋、勤奋、执着和疯狂,“人一生时间很短,精力有限,就做这么一件事,做到精。”
你最喜欢触造的哪件产品?
说说原因,留言上墙
我们即将在北京798艺术区落成一个“情绪美术馆”,这个美术馆里除了有艺术品,还会有精品杂货和吃喝。将邀请以下人才加入团队,一起搞事情:
【线下运营专员】
热爱生活方式和设计产品,
在线下空间里了解以及
试着去解决用户的一切疑问,
维护与运营陈列空间,
这个职位起薪不高,
但反正你是一个快乐的人。:)
职位要求:
18-30岁;男女不限;形象气质好;经验不限
我们也欢迎在校大学生应聘【实习生】岗位,
能保证一周24小时个工时的那种。
🛒
好物推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趣店周榜 | 有人把“出气”做成了生意,为你无处发泄的小情绪开间房吧
知乎最高赞:生活中有哪些叫人拍案叫绝的设计?
👇戳这里,发现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