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读书会 |2021年5月值日分享(一)
二 .栽种方法
这是福建一个朋友家采茶和摘茶籽的竹篮
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也作籝。
筥:圆形的盛物竹器。
升:唐代一升约合今天的0.6公升。
斗:一斗合十升,唐代一斗约合今天6公升。
5.10 早上好,今天一起学习的内容是:焙茶工具、计件工具、育(贮藏和保养茶叶)工具
1.成饼之后的饼茶,需要进一步列茶干燥,主要用到是“焙、贯、棚”三种工具。
原文: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译文:焙,在地上挖一个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的坑。在坑上面垒砌一道矮墙,高二尺,并用泥糊好。
焙:微火烘烤,这里指烘焙茶饼用的焙炉,
又泛指烘焙用的装置或场所
原文: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译文:贯,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将茶饼穿起以便烘焙。
原文: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译文: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为两层,层高一尺,用来烘焙茶饼。茶饼半干时,放到下层;全干时,升到上层。
首先用在焙炉中加入火炭,再在竹子打成的棚架上,将用竹子制成的贯所串起来的茶饼摆在上面进行烘干。
虽然加工技术按现在的眼光看有些简陋,但在那样的环境和设备限制下,已实属不易,足见古代劳动人民之智慧。
2.饼茶的计件单位及工具
原文:
穿[音钏],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穀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译文:穿,江东、淮南一带用竹子剖制而成,巴山、峡川一带用谷皮搓制而成。江东一带,称一斤的茶饼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地区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原先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则不同,像磨、扇、弹、钻、缝五字一样,写在文章中是平声(作动词),表示名词的意思则要读去声,字意也按读去声的来讲,字形就写“穿”。
江东:唐开元十五道之一江南东道的的简称。准南,唐淮南道,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巴川峡山:指渝东、鄂西地区,今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奉节县的三峡两岸。唐人称三峡以下的长江为巴川,又称蜀江。
峡中:指重庆、湖北境内的三峡地带
在唐代,一般介绍到饼茶时,往往会搭配一个“串”字,而这往往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指把茶饼一个个串起来的工具,是名词,音chuàn,去声。这种穿,在盛产竹子的江东、淮南一带多采用篾条。而峡中地区则采用当地构树皮搓成的绳索。
二是饼茶的计量单位,是量词,其读音也是chuàn,去声。陆羽说,这个“穿”在他以前是叫“钏”或“贯”“串”的,但现在已统一叫“穿”了。
3..饼茶的藏养及工具
原文: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
译文:育,用木构建骨架,用竹篾编织外形,用纸糊成表皮。内部设有隔层,顶部设有盖,底部设有托盘,两旁有门一侧掩起,里面放置一个器皿,在器皿内装入热的炭火,使之燃烧却无明焰。在江南地区梅雨时节,要用火点燃以除湿。
煻煨: 热灰,可以煨物。
煴煴:火势微弱没有火焰的样子。
江南梅雨时:农历四、五月梅子黄熟时,江南正是阴雨连绵、潮湿大的季节,为梅雨时节。江南:长江以南地区。一般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
育,是因为它被用来贮藏和保养茶叶而得名。
说到饼茶的藏养,简单用下图更为直观地表述
里篾外纸的设计。这种设计是能“呼吸”的,既能维持炭火所必需的供氧,又能很好地向外驱散潮气,特别是在梅雨季节。
有利于“藏养”茶的品质,从而被名之为“育”。
陆羽提倡炭火要用煻煨火,烘箱内的温度要求是煴煴然,差不多相当于在40度的温度下烘几天几夜的时间。非常费时费力才能达到陆羽对茶香的高标准。
一、茶之源和二、茶之具已经学习完了,明天开始三、茶之造,谢谢大家!
此处提到“凌露采焉”突出早上采摘,早上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符合科学原理。
原文:
茶之牙者,发于从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译文:短小茶芽,生长在丛生的草木中,对有抽生出三枝、四枝、五枝的茶树,应选择其中欣秀挺拔的采摘。
原文: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译文:当天有雨不采茶,晴天有云也不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12 早上好,今天继续学习《茶经·三之造》,
茶饼已制作完毕,那如何鉴别茶品质优劣呢?
今天的分享内容主要是:饼茶品质的鉴别
1.优质六级茶
原文: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
如胡人靴者,蹙缩然;[谓文也]
犎(fēng)牛臆者,廉襜(chān)然;
浮云出山者,轮囷(qūn)然;
轻飙拂水者,涵澹然。
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cǐ)之。[谓澄泥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lǎo)之所经。
此皆茶之精腴。
此处,茶圣陆羽用类比的手法指出六种好茶的鉴别标准。
译文:茶饼外观千姿百态,粗略地说,
1.有的像胡人的靴子,皮面皱缩;
一级饼茶:饼面如胡人靴,色黑有光泽,皱褶深。理论上说,这应该是原料细嫩,内含物(膏)丰富,加之捣得透,膏团细腻,烘焙后失水收缩的特征。
蹙:皱缩。
文:纹理。京锥文也:一种当时著名的纹样。
2.译文:有的像野牛的胸部,有起伏的褶皱;
二级饼茶则被形容为:犎牛臆者,廉襜然。
意指饼面如犎牛胸前那块下垂的,象帷幕样的垂肉(如图),色油黑,富光泽,饼面纹如帷幕般起伏。同理,这也是原料细嫩、膏浓、舂捣得透、膏团细腻,烘焙得法的结果。
犎牛:一种野牛,其颈后肩胛上肉块隆起。
臆:胸部。
廉襜然:象帷幕一样有起伏。
廉:边侧;襜:围裙,车帷。
3.有的像浮云出山,盘曲回旋;
轮囷:曲折回旋状。
三级饼就好似“浮云出山者,轮囷然”。饼面像浮云般在山间盘盘曲曲。
4.译文: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
轻飚:轻风。
涵澹:水因微风而摇荡的样子。
四级饼则为“轻飚拂水者,涵澹然。”饼面呈微波荡漾状,也寓意饼面如水色,光泽度好。
5.译文:有的像陶匠箩筛陶土,再用水淘洗的陶土那样细腻光润;
五级饼“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饼面细腻得像陶瓦匠筛过的陶泥经水沉淀后哪样,同时也寓意饼面平整,色泽均一。
6.译文:有的又像新平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过后一样平滑。
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
六级饼则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饼面就像新垦土地遇暴雨冲刷,积水退去后沉淀下来的细土。
说了好茶,自然还有不太好的茶。次等的茶啥样呢?
译文:
1.有的茶叶像竹笋的外壳,梗茎坚硬,很难蒸捣,因此以之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竹筛子一样坑坑洼洼;
2.有的茶叶像被霜打过的荷叶,茎叶凋萎,改变了外形,因此以之制成的茶饼外貌枯槁。这些都是粗老不好的茶。
箨:竹皮,俗称笋壳,
簏:同筛,竹筛,可以去粗取细。
蓰:竹筛子。
凋沮:凋谢,枯萎
委悴:枯萎,憔悴,枯槁。
此处介绍了两类次等茶的鉴别标准。
七、八级饼茶则比较毛糙粗老,在陆羽看来属于次品了。
陆羽将茶叶品质分为八个等级,六好两次。直观生动,易于辨别。
茶圣陆羽另类的鉴茶方法虽然于今天借鉴意义不是很大,但从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识陆羽其人。
三.最后第三章茶之造总结一下
原文: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译文: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形如胡人的靴子到形如霜打的荷叶,分为八个等级。
七经目就是七道工序:
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八个等级:六好两次。
原文:
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
以皱黄坳垤(āodié)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
译文:有人把光滑、乌黑、平整的茶饼定为佳品,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
若将有皱褶、发黄、表面凹凸不平的茶饼定为好茶,
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
如果能对茶饼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评定,
这才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原文: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择期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pǐzāng),存于口诀。
译文:为什么呢?
因为已经压出了汁液的茶叶会显得光滑,而含有汁液的茶叶会有皱褶;
隔夜制成的茶呈黑色,
而当日采制成的茶则呈黄色;
蒸时压得紧实的茶饼就平整,
而任其形状自然变化的茶饼表面就会凹凸不平。
这是茶与其他草木叶子相同的地方。
茶叶品质好坏的鉴别,有其口诀。
否,恶;臧,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进入:四、茶之器
谢谢大家!
一 .二十四器
原文:
风炉(灰承)、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揭)、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译文:
茶道中的二十四器是:1.风炉(含灰承);2.筥;3.炭挝;4.火筴;5.鍑;6.交床;7.夹;8.纸囊;9.碾(含拂末);10.罗合;11.则;12.水方;13.漉水囊;14.瓢;15.竹筴;16.鹾簋(含揭);17.熟盂;18.碗;19.畚;20.札;21.涤方;22.滓方;23.巾;24.具列。
以都篮收纳以上全部二十四器。
下面是网上的24器图片
二 .二十四器的哲学概念
《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唐式煮茶的二十四种茶器,
陆羽将其定名为器。
在古代,器和具的定义是有严格区别的。
“物周为器”,意思是设计周全,尽善尽美的才能叫器。
器还往往与道德、修养等关联在一起,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是指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世界
“形而下”则是指有形有态的物质世界。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
“道”与“器”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
这些都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
陆羽为何要制茶器呢?
自古以来,器以藏礼,器具下藏着深刻的礼仪,
比如鼎,
在古代,鼎一直是最常见最神秘的礼器,
是政权的象征,视为立国之重器。
生活中的鼎是有严格的级别制度。
天子用九个鼎、诸侯七个、大夫5个、其余官员3个。
若有违规视为失礼或者谋逆。
陆羽深谙礼法,遵循观像制器准则:
“见乃谓之像,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
在茶经中巧妙地把涉茶工具分为两大类:
即《茶经·二之具》、《茶经・四之器》
茶圣陆羽凭借设计出的整套茶器,
形成了完整的煮饮茶程序,
成为茶道规范的重要载体。
专门茶器具的出现,
是茶文化形成与独立的标志,
对茶道和茶文化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将对这二十四器逐一介绍,
对各种茶器的尺寸、材质、功能、装饰图案等详细了解。
5.14 大家早上好,今天分享24器中陆羽的风炉---重中之器
原文: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wūmàn)。
译文: 风炉,用铜或铁铸造而成,形状像古鼎。炉壁厚三分,炉口边缘宽九分,向炉腔内空出六分,用泥加以涂抹。
风炉的材质、形状、尺寸比例,大致清楚了。
陆羽茶道是儒释道皆融的
风炉的尺寸,陆羽只说“厚(炉壁)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至于炉的高度,直径等一概未说。
陆羽看重的只是儒释道都尊崇的“三六九”这三个不同寻常的数字。
陆羽茶道是儒释道皆融的
道家“三六九”指的是“三才(天地人)、六合(即上下东南西北)、九宫(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
佛家“三六九”指的是“三宝 (佛法僧) 、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九品莲台”。
原文:
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xùn)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
译文: 风炉有三足,上面有上古文字字体二十一个字。一足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
这三足上的文字,下面逐一分解
1.坎上巽下离于中
坎、巽、离均为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卦名之一。
坎卦,外形像水;
巽卦,外形像风像木;
离卦,外形像火像电。
煮茶时,
坎水在上部的锅中,
巽风从炉底之下进入助火,
离火在炉中燃烧。
2.体均五行去百病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是
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和变化的,
五行在人体中分别对应着五脏:
肝(金)、心(木)、脾(水)、肺(火)、肾(土)。
如果人体的五行均衡协调,
人就不会生任何疾病。
而茶能令人体五脏调和,
也就是人体五行调和,
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所以说能“去百疾”。
此处再次指出茶有药性,
也可看出茶圣陆羽不仅懂茶,
还懂中医之理。
3.圣唐灭胡明年铸
圣唐灭胡,一般指唐朝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广德元年763年。
陆羽的风炉造在此年的明年即764年。
阐明了陆羽坚持茶性俭的历史背景
“圣唐灭胡明年铸”——独特的纪年方式。
但并非别出心裁,
寓意是要后世铭记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当年躬行俭德,励精图治的唐玄宗,
在国力达到鼎盛时昏了头,
不想再坚持了,
从此由俭转侈,
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大唐从此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
陆羽在自己设计的风炉上
对于“圣唐灭胡”的历史事件特地记载,
可以看出他是入世的,
也关注朝政,
关心国家走向和黎民安危,
以及对社会和平十分向往。
原文:
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炉”,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译文: 这三足之间设有三个窗口。
炉底部的窗口是用来通风和漏灰的。
三个窗口上书写六个古体字,
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
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
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
连起来就是“伊公羹,陆氏茶”。
这里用到“伊公羹”的历史典故。
据说伊公很擅长烹调煮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伊公,烹饪鼻祖、中国历史上首位帝王之师、商汤名相、伊尹 .
伊尹辅佐了汤、太甲、沃丁等五位商王,是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陆氏茶”,自然是指陆羽的茶。
“伊公羹,陆氏茶”相提并论,
可以看出茶圣陆羽对于《茶经》及茶事所寄予的厚望,
以自己所煮之茶比作伊尹治国所煮之羹,
希望以茶及《茶经》跻入时世,
胸怀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
陆羽的人生抱负是要实现茶道救世。
可见,陆羽的寓意是十分明确的,
那就是要效仿伊公负鼎相汤的典故,
立鼎铭志,
励志实现茶以载道教化世人的人生抱负。
故而,所谓的“陆氏茶”,
也即“陆羽茶道”。
原文:
置墆㙞(dìniè)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齐三卦焉。
译文: 在炉腔内设置放燃料的炉箅子,分为三格:
一个格上有雉鸡的图案,雉鸡是火禽,代表火,故附以离的卦符;一个格上是虎的图案,虎是风兽,代表风,故附上巽的卦符;
一个格上是鱼的图案,鱼是水属,代表水,故附上坎的卦符。
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备齐这三个卦。
1.坎卦,
《周易·坎》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
意即:水流不惧坎坷,长流不滞,君子应具备水的意志,
学会在坎坷中磨砺自己的操行和品德。
2.离卦,
《周易·离》曰:“大人以继明照四方”。
意即:大人应具备太阳之德,始终以太阳般的道德之光普照四方。
3.巽卦,
《周易·巽》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意即:君子在施教布道中,要效法风的操守,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无微不至。
总而言之,
陆羽要求修习茶道的人
要有水的意志,风的操守,日的大德。
原文:
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柈台之。
译文:炉身装饰,用连枝花卉、垂吊藤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风炉,有熟铁所制的,也有用泥烧制而成的。灰承(接灰的台盘),是有三只脚的台盘,用来承接炉灰。
灰承是一件三足的铁盘,用于承接灰烬,也是风炉的底座。
即使是炉灰也要用专门的器皿收纳妥当。
这也表现出陆羽对于茶、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认真。
煮饮茶器最重篇幅的“风炉”介绍完毕,
我们从中看出茶圣陆羽对于这个生火器“风炉”何等用心
它不仅仅是一个用于煮水的火炉,
更承载了陆羽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
风炉,不只是普通的风炉。
陆羽,也不是普通的茶人或茶书作者。
今天的风炉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原文:
筥(jǔ),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
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
其底盖若利箧(qiè)口,铄之。
译文:
筥,用竹子编制而成,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
或者用藤在像筥形的木架子上编织而成,
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一 .精美雅致的炭筥。
筥(jǔ)是装木炭用的,但在陆羽的精心设计下,显然也是一件雅器,无论是用竹织还是藤织,都用了一个“织”字,可见编织都很精致。
1.其中竹织的筥应该是圆柱型的,径阔七寸:直径约21厘米,高约36厘米,正好可直放在都篮里。
2.作木楦如筥形织之:这个筥形的木楦,既是模型又是内衬,
为了了解木楦,从淘宝网上下载了一张木鞋楦图片
藤织的筥也有可能是长方形的,
外面的藤织只是装饰而已。
六出:花开六瓣及雪花结晶成六角形都叫六出,
这里指用藤编织出六角形的洞眼。
3.其底盖若利箧(qiè)口,铄之。
利篋:竹箱子
利为“筣”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藤的蔓生竹。箧: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铄:美也,销也,摩削平整以美化。
原文:
炭檛【zhuā】,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
锐上丰中,
执细头系一小[钅展](zhǎn)以饰檛也,
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
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译文: 炭檛,用六棱形的铁棒制作,长一尺,
头部尖,中间粗,
手持的细端拴有一只小环作为装饰,
就像如今河陇一带军人所使用的木棒一样。
有的也做成锤形,或者做成斧形,各随其便。
二 .炭檛:把炭敲碎的铁棒
陆羽设计的风炉是一件能作案头摆设的玲珑小器,
所以木炭是需要敲成小块后才能使用的,
即使是敲炭工具,也是很讲究的。 “六棱”、“锐上丰中”、“系一小[钅展](zhǎn)以饰”,
足见其精巧雅致,完全是文人雅器的待遇。
陆羽在描述他的设计时,则不可谓不精到,
形象地比喻说:
“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
而且还特别强调是“今之河陇”。
“炭檛”引出“河陇”之痛
什么是“河陇之痛”?
河陇:
河指唐陇右道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附近,
陇指唐关内道陇州,在今陕西宝鸡陇县。
唐时河陇,是当时河西与陇右两道四镇一十八州的简称,自先秦以来,汉唐各代为巩固边境河陇,曾不惜一切,故素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的美称。
但由于安史之乱,河陇被吐蕃趁乱占领,
时在广德元年(763),史称河陇之痛。
今之河陇军人:实际上已经是吐蕃占领军了,
木吾(yù):吾,通“御”,防御。指吐蕃军士使用的一种冷兵器,叫狼牙棒。
前面已经说过,风炉是圣唐灭胡明年铸。
陆羽在此是故意要把未愈的伤口再揭一揭,
以提醒当局不要伤疤未愈就忘掉痛。
原文:
火䇲,一名筯(zhù),若常用者,
圆直一尺三寸,
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
以铁或熟统制之。
译文: 火䇲,又称筯(箸),就如平常用的一样。
形状圆直,长一尺三寸,
顶端为平面,没有葱苔钩锁之类的装饰,
用铁和熟铜制作。
三 .火䇲,即是夹炭用的火筷子,
就跟平时吃饭用的筷子一样。
简单无装饰,便于使用。
按照前面陆羽对风炉、筥、炭檛等的美学理念,
为了精美雅致一点,搞点儿装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陆羽在这里则一反常态了。
明确表明不需要“葱薹勾鏁之属”。
火䇲尊俭德,不与侈为伍
陆羽的茶道虽然一经问世就被朝廷所推崇了,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廷仍然是奢侈依旧,
“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已荡然无存,尽显的是奢侈华丽的皇家气派,这从当年朝廷供奉的法门寺出土的系列金银茶具就足以佐证。
下图是陕西宝鸡法门寺出土的唐法门寺一双银火箸银火箸的顶端还真有葱薹及勾鏁(链锁)的装饰.。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