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会预告 |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跨学科研讨会


《历史与变革》杂志系列研讨会之一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跨学科研讨会

时间:2022年5月13日(周五)13:30-17:00

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人文高等研究院钟楼3楼报告厅

  ●  ●  ●  ●  ●  ●  ● 

内容简介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充分讲述的故事。缪哲教授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一书利用墓葬材料,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而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艺术、社会学与历史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讨论该书。

缪哲著,《从灵光殿到武梁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10月出版

  ●  ●  ●  ●  ●  ●  ● 


5月13日

研讨会嘉宾

缪哲,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2007年就读南京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史博士。后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入职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研究领域为中国早期艺术史,主攻战国秦汉艺术。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OCAT深圳馆学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靡菲斯特的舞步”(2021)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


陈亮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硕士,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博士,曾任职于德堡大学跨学科研究项目“仪式动力”(Ritualdynamik)、海德堡学术院中国佛教石经项目和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目前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16年任北京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一分会青年主席。研究方向主要为早期中古中国的宗教艺术和视觉文化、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艺术史、维也纳艺术史学派史学史。


王献华,剑桥大学亚述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杰出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从事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宗教史等方面的研究,有专著 The Metamorphosis of Enlil in Early Mesopotamia (Münster: Ugarit-Verlag 2011)及论文多篇。


赵鼎新,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著作包括《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东周战争和儒法国家的形成》等。


孙砚菲,现任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宗教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她的研究涉及宗教变迁、宗教运动、宗教/族群冲突、帝国和民族国家。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Theory and Society、Modern China、Social Compass、《社会学研究》、《学海》等期刊及各种论文集上。


陶磊,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思想史,著有《德礼、道法、斯文重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变迁之研究》、《周易新解:萨满主义的视角》等著作。


郦菁,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知识与职业社会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