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会被AI取代吗?这是最新测试结果
参考资料丨youtube、浙江在线、中国新闻网
▌所属行业:教育
▌应用场景:教学
▌关键技术: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语音识别
国内一家人工智能教育机构做了一个实验:一场真人与人工智能的教学水平PK。
“人机大战”现场
①参赛选手:
78名初中生;
3名老师;
平均教龄17年,业内的特级名师,获得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等
1名智能机器人;
②比赛规则:
历时4天,对初中数学做针对性和集中性教学辅导。
学生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老师在对照组进行真人授课,实验组学生则完全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教学。
比赛通过前测和后测,来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
③比赛结果:
智能机器人全面碾压真人教学,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机器教学)完胜26.18分(真人教学)。
④结果分析:
机器人赢得比赛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把知识点以纳米级细分,即把原先几百个知识点细致切分扩展为几万个更小更精细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哪里不会做哪里。
由机器人来整理学生的错题集并进行智能的错题推送,让学生把薄弱的知识点搞懂,而不是浪费更多的时间在已会的知识点上,最终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
看起来,智能机器人老师完胜真人老师,杭二中校长尚可也在现场提出了一个问题,“机器人打败了教师,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近日,一直走在学童教育前沿的芬兰,在坦佩雷市的一所小学已经请来了2位机器人老师,作为一年级的教学计划。
他们分别是教语言的人形机器人伊莱亚斯(Elias)老师和教数学的猫头鹰老师。
机器人有多吸睛,看学生们的眼神就知道。
随意的席地而坐,拉近彼此的距离。
孩子们学语言过程总有点害羞,机器人很有亲和力老师,孩子们训练语言不用担心出错丢脸。
小学生吉娜说:“机器人老师很好玩,很有趣,我们很兴奋,老实说,我对它超惊讶。”
猫头鹰造型的数学老师,让学生们体验到,算数也可以这么有趣。上课提供教学,下课更提供欢乐。
芬兰引进机器人老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
机器人优点很明显:
①会讲超过20种语言——机器可以不断补充各种语言,人可能有点困难。
②会不厌其烦陪伴学生做各种训练——只要有电,可以24小陪伴。老师精力有限,管理一个班(按照50个孩子来算)需要强大的体能。
③能依照不同程度,做出应对调整,提高学生参与度——大数据分析就是机器人的强项。
④找出每个孩子的困难点,向班老师汇报——找到问题,汇报问题,这样机器人老师很敬业。
机器人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没有权威约束力维持班级秩序,所以目前来说,不可能替代人类老师。
其实,在世界各地学校都已经有机器人老师的身影。
2009年,在日本,机器人老师“萨亚”由东京理科大学小林宏教授按照一位女大学生的模样塑造而成。
“萨亚”皮肤白皙、面庞清秀,着白色上衣,脸部皮肤以精细橡胶制成,皮肤后藏有18台微型电机。
可以使面部呈现出高兴、惊讶、厌恶、害怕、悲伤、生气共6种表情。
“萨亚”会讲大约300个短语,700个单词,可以对一些词语和问题做出回应,她还可以学会讲各种语言。
小林宏教授说,“设计“萨亚”的目的不是取代真人老师,而只是使学生们在科技中体会到更多乐趣。我们想用新科技教孩子们关于科技的知识。”
在韩国,这个圆滚滚的机器人老师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它通过声音识别软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其中佼佼者七十二。
孔子因材施教,培养出了颜回(大智若愚自成一家)、仲由(武功高强忠于国家)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虽然这场比赛机器人赢了,但并不能证明机器人的教学水平一定比真人好。
AI技术掌握了优秀特级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性给予个性化辅导。
并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评价,清楚其知识欠缺点所在,使教学更到位。
但学生不光要成绩好,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也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注重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引领、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和价值的引领。
数据和算力不等于意识,机器还不能产生“意识”,这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最大最本质的区别。
AI带来教育的颠覆,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教育方式的思考。
从长远来看,AI+教育一方面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稀缺性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
另一方面改善了过去传统教育效率的问题,通过AI深度学习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所以,未来不是不需要教师了,而是对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一个落地的AI号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