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在和非洲热带雨林一起消失的的俾格米文明

周羊羊 北美小象君 2020-02-24

非洲的热带雨林和俾格米人

相信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不陌生:激烈争吵的两拨人马,以欧美发达国家加上发展中国家一些来自精英阶层的环保主义者为首的一方高举标语,说着:「拒绝砍伐,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发展中国家反驳:「凭什么不给我们砍树?你们的基础设施建好了,却打着保护地球的名义反过来不准落后地区发展经济?」发展和保护的冲突从无休止,这样的争论也发生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位于非洲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图中部绿色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时候你很可能会说:「什么?非洲也有热带雨林?我只听过非洲有撒哈拉沙漠,还有电视里狮子和猎豹漫步的稀树草原。」是的,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次于亚马逊雨林的第二大雨林,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公里。只要想想华北、华南和东北三省全部都会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就能知道这片雨林有多大了。


然而,中西非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使得在刚果盆地的科学研究困难重重,人们对这篇雨林的了解少之又少;与此同时,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伐木带来的经济利益,刚果盆地雨林的树木却在成片倒下,运往世界各地,成为精英阶层家里的名贵家具和乐器。在这个世界上最动荡而又最贫困的地区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无疑是举步维艰。西方生物学家扬言「要保护所有原始森林」,非洲人民表示「伐木是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在这片争吵之中始终沉默的,是在刚果盆地雨林生活了几千年的俾格米人


当地的俾格米人 © IoES, UCLA


四千年前,古埃及人第一次发现这群个子奇矮的生活在森林里的人,此后「俾格米人」的称呼就一直流传至今,意思是「矮人」。俾格米人对于森林的依赖与在其中生活的动物无二。人类始祖还没迁出非洲来到欧亚以前,他们就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里过着穴居、狩猎采集的生活了。除了一年中森林资源枯竭的季节或是需要森林无法满足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必须回到村庄,大半年的时间他们都在森林里打猎、采集果实、甚至生孩子。这个外人眼里的「矮人族」由很多个部落组成,其中巴卡(Baka)、巴口拉(Bakola)、巴口雅(Bakoya)、拜赞(Bedzan)和阿卡(Aka)是人口较多、较为人知的几种。


巴卡乐师大卫(David)在雨林中行走。© Congo Basin Institue, UCLA


这次我去拜访的就是喀麦隆境内的巴卡部落。在车轮扬起的尘土中看到巴卡村庄错落有致的草屋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看到一群腰间一条兽皮,围着火堆跳舞的「野人」。下了车,我正犹豫要不要掏出手机拍照片,却发现全村巴卡人早已被大巴吸引出来,举着早已准备好的手机对我们狂拍,让我突然有种自己是外星人的错觉。下车后整整五分钟,我们和巴卡人都只顾着互相拍照。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把巴卡人想象成野人有多离谱。巴卡人和其他俾格米部落都与外界不但有接触,还有经济上的往来,但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让他们难以放弃这片森林,即使森林外的世界有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生活,很多巴卡人仍愿意待在祖先的土地上,毕竟在人类始祖还没完全进化成现代智人的时候,这里就是他们和其他动物们的家了。


从雨林上空飞过的非洲冕雕,它们和其他动物都和巴卡人分享着这片森林。

© Greg Grether, UCLA


可以与森林交谈的“霍比特人”

虽然为了研究雨林里的动物,我们带了精良的仪器过去,可是再精密的仪器也无法像巴卡人一样准确地知道森林里的一切。在森林里穿行是一件艰难的事,你既要注意脚下想将你绊倒的藤蔓,也要注意前方随时就有一根树枝刺出来戳你的眼珠。女孩子的长头发被树枝挂到,更会扯得头皮生疼。或许是得益于矮小的体型,巴卡人在灌木丛里穿行从来都是脚下生风,跟被称作“飞贼”的毕尔博·巴金斯一样,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霍比特人。他们对不怀好意伸过来的树枝看也不多看一眼,同时还能看到几百米远的树梢上有一只长尾猴。雨林是他们的课堂,从小,父辈就带他们来到这里,教他们怎么倾听森林的声音,怎么辨识动物的足迹,怎么在半个小时里凭树枝和树叶建起一座完全防水的小屋。


这是千百年来自人类起源时就开始积累起的智慧——一万多种植物,两千多种动物,小到蚂蚁,大到几个人才能合抱的莫阿比树,无论是西方科学界描述过或是没描述过的物种,巴卡人都熟知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条件,并且给予他们巴卡语的名字。他们知道哪里能找到最多的动物,凡是他们说有动物经过的地方,红外触发相机都能拍到他们说出的物种。在巴卡人的帮助下,我们的19台红外触发相机也在短短11天里捕获了涵盖14个物种共124只动物,其中不乏鲜为外界所知的喀麦隆獴(Crossarchusplatycephalus) 和非洲林狸 (Poiana richardsonii)。


在巴卡人帮助下拍到的非洲林狸。

喀麦隆獴,因为太难捕捉到它的踪迹,对于种群数量没有准确的估计。

 

巴卡人自古以来衣食住行都依赖于森林,也因此有与森林「交谈」的能力。巴卡人最让人惊异的才能,莫过于召唤野生动物。他们能模仿非洲冕雕的声音在树下吹出口哨,树顶上的猴子会因为好奇鹰怎么跑到树底下去了而跑下来树来看,这时候埋伏在旁的猎人将其击落。麑羚也曾是他们的菜单上常见的动物。这是一种长得似鹿非鹿,似牛非牛的小羚羊。他们可以模仿受伤麑羚的叫声来吸引其他附近的麑羚。这项能力最初是为了获取食物,现在,因为保护野生动物的主流文化再加上砍伐导致资源枯竭,巴卡人已经不再以野生动物为主食,但是这项技能还没有失去。


作者和向导让-雅克 ©  IoES, UCLA


向导让-雅克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生物学家在这片森林做研究的向导,会一点英语。我们非常想看看巴卡人召唤麑羚,就问他现在的巴卡人是否还有这项技能。他听到我们的问题,笑了起来,露出两排削得尖尖的牙齿。「所有人都会。」,他说道。


召唤麑羚的过程很神奇,若不是亲眼见到,我也不会相信。几乎每次召唤,我们都能看到一只或以上的麑羚。我们的向导找到一个麑羚活动很多的地方,然后便开始模仿麑羚的叫声。不出几分钟便有两只蓝麑羚从茂密的灌木丛中冲了出来,一直到了跟前才发现看到在叫的不是同类,而是人类,于是就在即将撞到的时候,突然一个急转弯跑走了。他们离人类的距离不过半米,近到只要伸手,就可以摸到他们的毛。我们在短短一周,就亲眼看到了13只麑羚。要知道,没有巴卡人的帮助,其他人在整整两周半里没有看见过一只麑羚。


蓝麑羚(Philantomba monticola)虽然极少有人听过这个物种,却是当地最常见的物种之一,也是所谓「山珍野味」中的主要肉类 


然而,年轻一代的巴卡人已经失去了和森林说话的能力,一部分是因为西方文明的入侵,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正在迅速消失,跟着森林一起消失的动植物资源已经不能支撑巴卡人的生活所需。由于巴卡人在森林游荡的习惯不易于管理,政府也在慢慢将巴卡人的生活方式转为农耕。当地最有话语权的民族是农耕的班图,掌握着当地政权。他们说巴卡人「活得像动物」,所以也应该当作动物来对待,将他们的生存范围一再压缩。刚果森林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缩小下去,不出两代,几千年来的俾格米文明也会随着森林这个载体一块消失,那么人类文明多样性也少了一块瑰宝。


货车正在运输砍下来的树木,在喀麦隆公路上随处可见。

© caballiance.org

 

即将无家可归的俾格米人

不是说好了砍伐森林,经济发展,穷人就会减少吗?原来住草屋,现在连草屋也没得住的巴卡人表示:这个锅我们「穷人」不背!发展经济获益的永远是文化和经济主导的阶层,在喀麦隆,这个阶层不是巴卡,除非他们推翻班图人的政权,否则以后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宏观地看刚果盆地的各个国家,作为在国际社会上本来就没什么话语权的地区里没什么话语权的民族,俾格米人的声音在各国关于刚果盆地该不该砍树的讨论里却完全被洪流淹没。美国的建立者在印第安人土地上建国时没有问过印第安人,今时今日仍然在印第安人的家园一边建城市,一边讨论如何保护少数群体;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瓜分非洲也没有请非洲代表来参会;在其他人讨论如何妥善砍伐自己家园的时候,也没人问过俾格米人他们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俾格米人天天看着卡车载着砍下的参天大树进出雨林,无异于我们这些在城里生活的人,每天回家都能看到隔壁又不知哪栋楼墙上写了个大大的「拆」字,醒目地提醒着你:你可能就是下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加蓬麑羚(Cephalophuscallipygus)也是主要盗猎对象之一


当然也不是说,在地图的刚果盆地画一个圈保护起来,就能够保证俾格米人衣食无忧。美国的国家公园不是没有过这样的黑历史: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以及来到这里的游客愉快的游玩体验,美国有些国家公园的建立第一步就是将原本生活在当地的土著居民赶走,然后宣传说这里是「无人触碰过的自然」。实际上获利的,依然是花钱来这里游玩的富人,和坐收渔利的美国政府,而依赖自然的土著居民反而既没了家园,经济和文化上也不得不更加被主流的白人文化吸收取代。现在,依然有环保主义者在大肆宣扬这种「无人类污染的纯净」,而刚果盆地若是完全照搬美国国家公园的模式,完全可能重蹈覆辙。除了刚果盆地,其他地方很多依赖自然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类似的窘境,一方面自然资源在缩水,另一方面动保人士谴责他们破坏环境,而本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却不属于他们,导致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虽然,目前并没有万全的对策既保护热带雨林又保证这些少数民族的权益,但有一方面是肯定的:无论是因为气候变暖,人口增多,还是类似刚果盆地的森林砍伐,若是栖息地没有了,他们的文明一定会从此消失。到时候,谁来帮我们与地球交谈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places/congo-basin

http://www.pygmies.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ka_people_(Cameroon_and_Gabon)#cite_ref-InsightShare_2-0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联系小象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