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关「貉」处?从荒野到衣柜,皮草养殖业中的野生动物

龙缘之 小象君 Elefam 2022-07-17

本文首次刊载于Yahoo奇摩

原标题:当代「欢喜碰碰狸」的城市变身术

作者:龙缘之

下水道和一些落叶,就可以让牠们哺育自己的家庭——无怪乎,牠们会被误认为猫。图片来源:孙晓东摄于2015年5月上海动物园保留区(非游客游览)。

近期新闻报导了一名日本男子从路边草丛救助「一窝小猫」、「好心」收养牠们的故事。虽然这群小动物「喵」声不绝,但救助者从未想过牠们不是猫,而兽医说牠们是小狗,却越长越不像狗……牠们到底是什么动物,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关系?


提到皮草,人们大多时候想到的是水貂、狐狸。但是,其实还有一种动物也是大宗受害者,却甚少进入人们视野,你也许不会念牠的名字,但一定见过牠的皮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牠们。

 

猫,还是「奇怪的小狗」?


在日本读书时,瑞典同学在来上课的路上,曾遇到一只很奇怪的「狗」。他手机里的照片,显示的是一只貌似中小型犬的动物。然而,牠除了腹和头还有少许褐色长毛以外,全身光秃秃的。


许多人都知道,日本街头并不存在「流浪狗」,而且那只「奇怪的狗」形态也太过奇特了,同学灵光一现,说「会不会是たぬき(tanuki)?」


Tanuki是在日本旅游时常见度仅次于招财猫的动物形象,常被称作「狸猫」。然而,这个「狸猫」和「石虎」可不一样,更不是中国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狸猫」。仔细再瞧那照片,我才惊觉,非常可能正是tanuki,也就是那种经常手里拿着酒壶,有着大眼睛和大肚腩,憨态可掬的如人般直立的动物。

 

Tanuki(貉)在日本常见的形象。图片来源:龙缘之摄于日本田贯湖畔,2019年。


Tanuki,便是中文称作「貉」(或「貉子」)的动物。


说起「貉」,大多数人可能完全没概念,但能想起中小学国文课学过的「一丘之貉」成语。2005年左右,由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至河北拍摄的「每件皮草都残酷」影片中,被活活剥下了皮草后,还回头看自己血淋淋身躯的动物,其实就是「貉」(raccoon dog)。只是在影片公布之初,被误植为「浣熊」(raccoon)。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貉是一种东亚的物种,而浣熊却是来自北美的动物。两者的相貌确实有些相似,但后者的知名度显然大得多了,特别是像「小偷」般的黑眼罩,令人印象深刻,常被用于卡通图像中。貉的脸上同样有圈黑毛,毛发也是又长又密,但尾巴上没有浣熊的环状,爪子的形状也完全不同(貉的爪子像狗,而浣熊却是能抓握的五指)。


有人觉得貉就像「缷了妆的浣熊」,也有人说牠们的侧脸像狐狸、正脸像狗,在草丛之中钻来钻去的身影仿佛是狗獾、豪猪和刺猬的组合。更奇妙的是,这两种原生地完全不同的动物,却由于不同的因素,各自成了异乡环境中的「外来物种」。

 

「欢喜碰碰狸」今何在?


貉的卡通形象,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日本动画「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中译《欢喜碰碰狸》、《平成狸合战》或《百变狸猫》)。故事发生在东京多摩地区,主角是「狸子们」——在此我称作「貉子们」——平时争斗不休,却因为人类大举入侵牠们的家园,而团结一心,请出家族长辈教导年轻一代「人间研究、化学复兴」。

 

「人间研究、化学复兴」。图片来源:取自IMDb。


日语所谓的「人间」,指的就是人类;而「化学」则是指形态变化。「人间研究、化学复兴」,也就是彻底研究人类的外貌和行为,复兴貉子们的变身法术。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关于貉的传说:在荒山野岭朝人撒沙子、倒挂树上以吓唬行人、剃人头发和偷酒喝等等。看过《欢喜碰碰狸》的人一定会记得,貉子们使出了各种手段,试图阻挡山地和森林被开发,这些方式包括「装鬼吓人」、制造山路车祸,派出特使到四国等地找长老,在「革命成功」之前,长辈们甚至一度下达「禁爱令」,不准年轻的貉恋爱和繁殖下一代。


正如「一丘之貉」形容的那样,貉子们喜欢聚在一起。而动画片中的貉子生性乐天,大伙儿总是一块儿唱歌、游戏…也许你会认为这太过拟人化了?其实,这部电影在场景、动物外观、行为、传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考证。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貉确实就是这样可爱的动物:家族关系紧密,终生一夫一妻。


在电影里,到人类市区「见习」、练习变身术的年轻貉子不支倒地、变回原型时,大家长赶紧将牠环绕在脖子上,正如皮草服饰——影射了动物只有为人所用时,出现在人类社会才不显突兀。在当代养殖场里,貉也往往以一公一母的方式关在狭小的笼中,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可谓是「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夫妻同命。


大家长随机应变,将变回原型的年轻貉子进行「皮草伪装」。图片来源:2018 金马影展TGHFF《平成狸合战PomPoko》预告截图。


现代皮草养殖场中的貉:夫妻同命。图片中是白化症的貉--有可能是皮草业为追求稀有的颜色而培育的「白子」。图片来源:芬兰动物权团体「动物正义(Oikeutta eläimille)」。


除了同是社会型动物以外,貉与人类还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都喜欢有着好山好水的环境,能捕食鱼虾虫鸟等小型生物。我在富士山附近旅游时,途经一处叫「田贯湖」的地方。原先,我对这种周遭遍布露营帐蓬的人工湖并不感兴趣,直到发现它的读音正是「Tanuki」,才惊觉这正是貉喜爱的生存环境。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一带自古便多有貉子出没,于是人们保留了旧称、替换了汉字,即使到了当代,黄昏时仍有很高的「貉遇见率」!


网友指出,《哆啦A梦》也多次提到了貉,例如「哆啦A梦像狸猫」,或「变成了狸猫」等等,只是近年来《哆啦A梦》里的貉子似乎越画越走样,尾巴也渐渐「浣熊化」。实际上,源自北美的浣熊,被作为宠物而引入日本,逃逸至野外后,几乎遍布各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扑杀防治政策。我在日本从未见过野生的貉,但在镰仓作客时,每晚都有浣熊三两成群,到友人家吃猫粮。(关于浣熊在日本的故事,还有许多,下一篇文章再讲。)

 

近年来的「哆啦A梦」里的貉子似乎越画越走样,尾巴也渐渐「浣熊化」。图片来源:《哆啦A梦》剧照。

 
造成外来物种问题的皮草养殖业


今年,皮草似乎更为退流行了。除了时尚产业审美取向的变化,也有更多人同意皮草的取得手段存在道德争议。相较之下,环境问题包括:动物排泄物和尸体处理、硝染过程造成的水土及空气污染,还有外来物种等,却少见于报导。


数个北欧国家皆是传统的皮草大国,丹麦和芬兰都有全球知名的皮草拍卖行。除了狐狸、水貂养殖以外,还自东亚引入了貉然而,有养殖,就有动物逃逸的情形。貉子这种生性害羞、安静怕人的动物,到了野外的生存能力却不弱,如今被欧盟列为外来入侵种,大多数国家皆禁止养殖。


芬兰和波兰是现今欧洲唯二容许皮草业者养殖貉的国家。由于貉的英文名称为「raccoon dog」,容易让人联想到「狗」,所以貉在芬兰被称作「Finnish raccoon」,直译就是「芬兰浣熊」。


当然,牠们根本不是浣熊,也不是狗,更不是芬兰的本土物种。去年芬兰甚至颁布了法令,任何人得以捕杀牠们,手段亦不受限。原是皮草受害者的貉,如今在政府和媒体的宣导下,在野外艰难求生的牠们,却是「人人得而诛之」,猎人尤其痛恨貉和水貂这种捕食小动物的「外来入侵种」,受到政府和民众支持的屠杀经常可见。


在对动物相对友善的欧洲国家,貉子们也没有得到法律的任何保障。那么,在亚洲呢?


日本城市里的貉,如今饱受皮肤病的困扰,正如文初所说的那只「没有毛的奇怪的狗」。虽然,人们偶尔还是能在城市中见到牠们,正如朋友近期在东京上野的博物馆门口,于黄昏时分惊鸿一瞥地见到昼伏夜出的貉——其属名Nyctereutes,就是希腊语「夜晚」(nukt)和「游荡者」(ereutēs)的组合。

 

东京上野的博物馆门口,一只貉立于树丛前。图片来源:汪劭纯摄于2019年11月4日。

 
中国的貉,也会变身术吗?


不同于总是关注被囚禁的野生动物以及相关产业的我,近期也有「公民科学家」活动试图透过对城市里的貉的研究,认识这些变身术专家们的都会生活,并找到人们「以貉为贵」、与貉共生的方式。


人们发现,在上海青浦的社区旁,貉会钻到河里捞鱼摸虾;金山区的貉则在丘陵灌丛,展示掘土、跳跃和捕捉青蛙的惊人技巧。在城市中,貉取食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牠们的藏身环境也从洞穴和树根,变成了居民别墅阳台下面的裂缝、墙体的空隙、储藏室、桥墩的裂缝、煤气管道、废弃的下水道」。当今的变身术大师们,迅速学习社区和公路的设计,以求在人类世界的夹缝之中生存。


小区居民楼的通风口,等待夜幕降临外出觅食的貉。图片来源:王放,摄于上海闵行区。


但是,即使貉有着在栖息地、捕食行为、消化能力等方面极强的适应力,仍敌不过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貉」以为家?

人与野生动物真的不能共存吗?


貉的五个亚种,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多处,由于地理跨度大,各地貉的外观、行为也有差异。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地处北方的貉亚种多半胖乎乎的。体型变化这么大,让人一时认不出来!

 

貉的日本亚种 N. p.viverrinu分布于日本。图片来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raccoon-dog-walking-winter-forest-262155056。

 

貉的指名亚种 N. p.procyonoides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图片来源:王放,摄于上海闵行区。


生长在寒冷北方的貉,毛发更为浓密。每年11月,进入严冬的「小雪」节气,貉子们最需要自己的毛发来过冬,怎奈何人们盯上了这时最为美丽、御寒的毛发。「小雪」正是俗称「打皮」的取皮(草)季节。如今,在时尚产业中越来越趋饰品化的皮草成份,经常出现在冬季帽沿、毛线帽,而貉皮草的最大用途也正是在此,几乎在所有衣服和饰品店都能买到。在我所生活的台北,以及曾留学读书的北京、东京等大都会,无论是哪个季节,每天都能见到许多路人穿戴。泛滥程度超乎常人想像。


貉皮草是当今最为常见的皮草服饰之一,经常出现在冬季帽沿、毛线帽。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北方的城镇,我经常能见到人们装货物的麻布袋上写着「貉养殖饲料」。其频繁程度令我吃惊。实际上,河北养殖了全中国75%的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貉养殖地,一般规模的养殖场就有300只以上的貉;大型养殖场的貉,更达千只以上。


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只貉因为皮草而被残忍地杀死,中国在2015年的「取皮量」甚至达到1,600万只。牠们的野外求生,是欧洲人人声讨的「异形入侵」(alien invasive species中的alien即为异形);而在牠们的原生家园,则仅能在不断扩张的都市中,努力适应人类的生活。


《欢喜碰碰狸》的故事结尾,貉子们化身为人,寄居于城市打工,住在狭小的集中式住宅、挤电车通勤、加班过劳……「这种生活也只有人类能受得了吧」,貉子们感叹道,睡眠不足导致的黑眼圈,正是经不住长期疲劳的貉子「现出原型」的征兆。


除了貉,电影里(以及传说中)会变身的动物,还有狐狸——牠们化身为奸商和酒家小姐,在与人类的玩乐中蛊惑人心,以此作为放弃抗争后的生存手段。然而,并非所有物种都有变身能力,森林里的兔子和其他小动物就没有,甚至有些貉子,也学不会变身的法术。那么,牠们该怎么办呢?

 

《欢喜碰碰狸》动画提醒我们:有些貉子和动物,就是学不会变身的法术,牠们如何在人类主宰的世界中生存呢?图片来源:取自IMDb。


每年冬天,无论各国都十分常见的貉皮草帽沿,总是一再刺痛我想起敏感、温柔的貉。这件皮草的「主貉」(笔者相较于「主人」的自创词),是怎么样地在笼中渡过牠的一生?

 

2019年的芬兰皮草养殖场,貉在狭小的笼中产下孩子。图片来源:芬兰动物权团体「动物正义(Oikeutta eläimille)」。

 

近年芬兰皮草养殖场里的貉宝宝。图片来源:芬兰动物权团体「动物正义(Oikeutta eläimille)」。


本应自由生存的貉子们,如今在原栖息地越来越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业者以「有利用才有保护」诡辩辩护的皮草养殖场中无数的受苦生命。面对人类的城市扩张、盲目地将物种引入和繁殖、无止尽的消费欲望,这些变身术专家,是否已无计可施了呢?



相关链接:
1.「每件皮草都残酷」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MoAq8QLm0
2. 王放,“和人类共存,变身这种超能力,已经过时啦。2019年9月15,发表于物种日历。
3.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life/project/Projects/index.cfm?fuseaction=home.showFile&rep=file&fil=LIFE09_NAT_SE_000344_LAYMAN.pdf&fbclid=IwAR2t0ZA45OzcSGDw4WnpsP1c43rNBAsTNmDIvK-RTS7kBTa4g6WGhrkTwUE
4.http://www.vieraslajit.fi/fi/content/supikoiraa-ja-er%C3%A4it%C3%A4-muita-haitallisia-vieraslajeja-koskeva-esitys-eduskunnan-k%C3%A4sitelt%C3%A4v%C3%A4n%C3%A4?fbclid=IwAR1co38ZXIxFrEUaZOPmf6t9UEJ4ug2HXxy17aIjBREve7iM5p7mzBBokI4
5.https://www.actasia.org/wp-content/uploads/2019/10/China-Fur-Report-7.4-DIGITAL-2.pdf


本文首次刊载于Yahoo奇摩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


3分钟短片,认识这种动物
b站关注“动保龙卷风”查看更多视频




作者 | 龙缘之
北京大学电影学硕士,清华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博士论文为"对大熊猫保护的STS研究"。在学术研究之余,长期关注保育、皮草,以及动物园和展演动物等议题。现为大学兼任教师、自由接案和撰稿人。


- 2019华北创绿家伙伴 -


🐘关注北美小象君查看🐘
自然保护职业 | 100个人的动物星球专访
动物福利&权利 | 纯素生活 | 农场动物
野生动物 | 伴侣动物 | 逗比科普
- for a planet of all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