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饶毅是一种知识分子精神

新少数派 2022-03-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牛皮明明 Author 诗人牛皮明明


精神是一个很宝贵的词,只有人格、思想独立的人才真正配拥有这个词。如果人的行为不独立,被利益、政治推使,这个精神便无从谈起,更多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精神一词,要么是自取其辱,要么就是骗人骗己。

1月21日夜,饶毅在公众号 “饶议科学”实名举报裴钢院士学术造假,题目叫《正式举报林-裴 (1999) 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这不是饶毅先生第一次实名举报,在2019年的饶毅先生的实名举报中,赫赫在列的有耿美玉研究员和李红良教授。昨天,两名教授均收到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的正式通告。其中耿美玉研究员和李红良教授均涉嫌学术造假和图片误用,给予了相应处分。


在2019年,饶毅先生的举报名单里,昨日评定之后,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给予裴钢院士的评定为“经调查未发现学术造假”。

 

饶毅先生坚持自己判断,立即又再次实名举报裴刚院士。在相关机构给予“盖棺定论”之后,饶毅先生再次以个人名义提出质疑。用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中国沉疴已久的学术机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令人敬佩他,做中国知识分子该做的事,用专业去质疑、去怀疑、去批评,这不是简单的服与不服孩子似的斗气,而是中国传统里“士之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个精神里,有很多勇敢和承担。勇敢是一个最好的品质,勇敢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背后的承担。

 

在中国任何一个院士,在自己的学术圈子都有强势的地位和类似于“学霸”的权势,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研究的领域,都有众多拥趸和权势。以一己之力,不怕得罪人、不怕家人被威胁(饶毅曾被威胁)、不怕孤立,不怕出错,这种精神,就是知识分子精神。

 

我不懂学术。但敬佩饶毅先生的精神,就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可以聊一些自己看法。

 

精神是一个很宝贵的词,只有人格、思想独立的人才真正配拥有这个词。如果人的行为不独立,被利益、政治推使左右,这个精神便无从谈起,更多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精神一词,要么是自取其辱,要么就是骗人骗己。

 

长久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在我们国家被污名化、被误解、被狭义化、甚至有些年代知识分子还被嘲笑,包括当下嘲笑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其实从来都没理解公共知识分子的意思。民国,提起知识分子,大家会想到鲁迅、胡适、林语堂,觉得读书人才是知识分子。到了文革,知识分子变成了臭老九,变成了关牛棚。在小说里,知识分子变成了《围城》里的方鸿渐,胆怯、懦弱、酸腐,围巾、风衣变成知识分子装腔作势的搭配;甚至还有人认为科学家不算知识分子,只能算科学家。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也是对知识分子的误解。

 

知识分子,狭义来说,只要是读书人,不管是作家还是科学家,都应该是知识分子。钱学森是知识分子,同样钱穆也是知识分子。如果有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人,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作家、还是企业家,只要对一个社会保持怀疑、保持几分批判、保有几分警惕和热忱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哈耶克是知识分子、爱因斯坦也是知识分子。

 

他们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对这个世界不停的批判,而在于批判后,依然渴望一个社会改革建设,并保持赤子之心,期待一个社会有更好的未来,期待一个社会有好的机制,利于后代。

 

知识分子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的良心,他们以一己之力坚守内心的理想世界,保有赤子之心,并坚信这个世界一定有一个完美的圆。即便在肮脏不堪、颠倒黑白的年代,他们依然能够洁身自好,并凭借一己之力去对抗、去质疑、去建设,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们牵着一个时代的良心,不至于让一个时代轻易滑落黑暗,至少也要点一盏微弱的灯,至少这盏灯不轻易灭掉。

 

如果没有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质疑精神,没有知识分子的承担精神。一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糟糕,作恶者与收取利益者达成利益联盟,骗子与魔鬼达成协议。

 

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坚守精神,那污浊的社会环境,也将同样污染下一代人。让真正用心的人、对科学、对真理饱含生命信仰的人,无处可去,无比伤心。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当骗子与魔鬼达成协议,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联盟,也将会对下一代人、后几代人的才华进行埋没和牺牲。某种意义来说,坏掉的社会机制后坐力、破坏力极大,轻而易举就会谋杀几代人的才华。

 

在科学界,在饶毅先生身上,我能够看到这样知识分子传统。这个传统来源于西方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来源于中国士的精神,同样也来源于家学的教养。这个精神有传统,也有继承,有良心,也有勇气,有质疑、也有承担。


中国需要知识分子,不需要伪知识分子。中国有太多“伪人”,而没有太多对社会包含热情的赤子。中国有太多聪明人,而没有太多忧国忧民的人。


我们需要后者,我们自己也应该成为这样的人。


在饶毅先生身上,他每一次行为和每一次公开的讲话,出发点均希望一个社会更好,而不是破坏。这里面含有对中国社会的热忱,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也有知识分子的警惕。包括他对袁隆平先生对荣誉态度的理解,包括他对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耿耿于怀,还包括他对张昌绍先生的推崇和惋惜,还包括他对居里夫人的态度,对爱因斯坦精神的推崇。在他身上,你都能看到这种知识分子的警惕,和克服一个时代的果敢。


饶毅先生20多岁去国读书,为求学。中年归国,为建设。并试着改变科研制度、选才制度,任职北大、又离职北大、放弃院士评选,放弃国内最高荣誉的角逐。在他身上,我能看到民国蔡元培先生的精神,这种精神均为知识分子精神,保持人格独立,合则去,不合则离(要知道蔡元培一生曾24次辞职呀)。


他向西方推崇屠呦呦先生的科研成果,而自己却绝不染指一分屠呦呦的功劳,这也为知识分子精神。他从不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教育制度,他没有方法,只能归结于文化沉疴。一旦他说出的问题,都是自己有能力、并想到解决方案的问题,这也是知识分子精神。知识分子不应该只是发发牢骚,一定是富有建设的。

 

他身上有这个时代罕见的知识分子担当和警惕。也有知识分子面对他所处的时代无力感。他爱说话,也敢说话,有点像早年的陈丹青一样。在学术造假这个大氛围里,他和很多真正的科学家一起,捍卫了科学的尊严,也捍卫了人的尊严。

 


关于学术造假,这早已是当下的时代话题。花钱买院士,也大有其人所为(2007年和2009年,张曙光两度参加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并为此多次行贿,总额高达2300万元),后来案发入狱。不认真做学问,爱慕荣誉、追逐荣誉,也是多数科研者心态。在选择学科研究上,追逐热门学科,放弃冷门,为荣誉而生,不为科研而生也是常态。甚至很多院士,虽为院士,但却与科学毫无关系,只是吃了科学的饭,但并无科研成果。在中国,这个现象,也十分普遍。

 

这是当下,很多科研从业者的学术心态,也是一个时代病症。

 

中国一直是没有科学精神的国家,尤其现代科学,中国更是跟随西方步伐。就拿中国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言,多半均为西方培养。就连大家引以为豪的屠呦呦先生,师承的传统依然是40年代在西方读书的科学家张昌绍

(导演、演员陈冲的外公,文革自杀一代人)。


科学从来都是几代人的事,荣誉也是几代人的事。没有前一代人的付出,也没有后一代人的荣誉。

 

这是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如果这个体系断裂,则科学精神则无法传承,几代人就此就荒废了。

 

科学也是五四时期提出的重要精神。当时的国人致力于改变中国状态,期望中国成为强国。有自己的科学技术,追逐真理的精神,让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但科学,在中国,时代走到今天,依然存在学术造假、大学教授论文造假、大学老师论文抄袭,均伤了一代科研者的精气神,也伤了认真做学问的人的心。

 

学术造假如果不除,下一代人终将为这一代人的虚伪和不齿买单。这一代,为学术立了一个坏头,那下一代则无处可立。保护科学精神,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保护下一代人,保护我们自己,保护一个国家的未来。


 

饶毅的精神,毋庸置疑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这个知识分子精神,在中国被创伤很久,被商业瓦解、被利益瓦解、被权力瓦解。

 

这种质疑精神的意义,不在于输赢,不管饶毅输还是赢,本身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这种精神,也应该有这种精神的传统。

 

科学唯一的答案就是真理,对科学的质疑一定是超于时代的。科学精神里,不应该只有褒奖、赞美、荣耀、利益。科学精神里应该有、也必须有质疑和怀疑精神。只有质疑和怀疑,才能让更多人在追逐真理的路途上更进一步。

 

一个好的社会也应该容得下质疑的声音。只有质疑,才有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在质疑声中不破不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掌握真理、追求真理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关于饶毅先生,我更希望敢于质疑的人不止他一个,应该有很多。不只是是科学界里的质疑,应该是在很多领域、很多行业,都有敢于质疑的人,敢于承担质疑代价的人,敢于捍卫尊严和个人人格的人。

 

一个好的社会这样的人应该很多,越多越好。因为有质疑,才有未来,只有褒奖和赞美的社会,注定是没有未来的。


▍延伸阅读

有些恨都是无缘无故,有些爱都是放纵堕落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沟通是艺术,闭嘴是教养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纪念王小波|23年过去,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牛皮明明的付费课程 :牛皮明明深度读书课


我用了两年时间,像熬粥一样熬一个课程,11个门类的100本好书。目前已更新12期,讲述了《百年孤独》、《活着》、《浮生六记》、《鼠疫》、《呐喊》、《边城》、《茶馆》、《雪国》等。除此之外,还会讲述电影,讲述商业、传记、美学等等。

我讲书不只是讲书,而是把我所知道的时代、历史、个人命运混到一起来讲。

课程不贩卖知识焦虑,不讲平庸之书,不讲工具书,别人讲过的不讲,不是自己深刻感受的不讲;不是自己深刻思考过的,也不讲。

整体讲述触类旁通,旁征博引,讲述体系化读书经验,打造独立思考能力,形成个人价值判断,形成强大的阅读体系。

课程年费365元,一天一元,和我一起读遍11个门类经典之书,用两年时间,从文学经典、历史认知、心理情感、教育成长,到文化审美、人物传记、社会思考、商业管理,最后变成你的读书经验。

【报名通道】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试听课程,报名后记得添加微信:niupimingmingdushu,进会员交流微信群,我们还有读书俱乐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