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之陕Star有话说
听说,咱师大为辅导员和小星星们发放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还定期举办讲座为大家做深刻解读呢。追随大家的脚步,微思君采访了不同学院的辅导员和小伙伴们,来谈谈书中最为打动你的情节和故事,对比习大大的青春与我们的不同点以及整本书给你的切身感受。
1 历史文化学院 辅导员 孙懿文
我曾去过宝塔山脚下,领略过延河两岸的无限风光,也曾目睹过杨家岭红旗飞扬的风采,在梁家河的灯光下,我抬头仰望星空,却也不敢忘记脚踏实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生活讲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从青年时期便习惯为民办事、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其成长历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探究学习。
在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触便是踏实二字,对于知识掌握的稳扎稳打,对于工作付出的勤勤恳恳。而从对于杨世忠的采访中也可看出习近平同志对于书籍的热爱“近平有很多书,他从北京来的时候就带来了沉甸甸的两大箱子书,近平家里寄来的包裹除了一些衣服就都是书”。在我理解,这更是一种情怀,无论自身出于怎样的境遇都不会忘记时刻补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品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一名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但应坚持为学生们服务,保持亲和与耐心,更应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充实,提高自身技能,不忘知青精神,勇于开拓前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历史而来,立足现实,到未来中去。每一位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共产党人都应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
教育学院 15级 辅导员 苏帅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习近平书记到文安驿插队,许多知青都带了大包行李从北京大都市走到西北一个偏远的农村,从一个学生娃变成一个农民,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经历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他在这片闭塞荒凉的黄土高原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从未忘记学习和思考,坚持博览群书,始终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参观习近平住过的窑洞时,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非常引人注意,除过生活用品之外,整个都是书,不禁想到习近平每天晚上都会在这样一盏煤油灯下读书到深夜的场景。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的“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和品格是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这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做事创业的奋斗史,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从这本书中能获得巨大的精神与力量,启发和滋养。
1985年5月,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正定县武警中队调研
3 计算机科学学院 15级 辅导员 吉晨晓
如果说七年的知青岁月对于习总书记是人生道路的开始,那么现在的选择对我也是新的起点和挑战;如果说梁家河的每一位老乡是习总书记的亲人,那么每一个学生也都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说尽心尽力想村民之所想是习总书记的初心,那么全心全意为每一名学生负责就是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初心。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是转瞬,但对于习总书记和梁家河来说,却是记忆的永恒。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成钢的党性,更要学习他不论是困境逆境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无论是何时何地都一心为人民的精神,作为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首要前提,不忘初心跟党走,脚踏实地加油干,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1993年9月,习近平回梁家河与乡亲们交谈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2016
荆渝茜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习大大依然坚持读书学习。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不焦躁,不功利。屋内桌上枕边都是书籍,阅读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历史等,用书籍取悦自己,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应该学习习大大坚持读书学习的优良品质,让坚持和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学习习大大坚持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戒骄戒躁,积极进取。读完此书,首先我更加了解知青下乡特殊时期的社会环境,熟悉了历史脉络,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其次,我深深感动于梁家河村民们质朴,梁家河的村民与习大大的感情深厚,值得称颂。更重要的是,习大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这本书题材新颖,通过对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汇总,一个和蔼可亲的领导人形象跃然纸上。没有刻板的大肆炫耀,却让我在一个个生活实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习大大的可敬伟大之处。读完此书后,我开始自主查阅习大大的有关书籍、有关发言,的确,这本书让我对那段岁月、那些人、那些事,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美好体验。
习总书记关心百姓,干实事,不搞形式主义是我最感动的地方。在梁家河的时候,习总书记脚踏实地,积极改善百姓的生活,包括亲自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解决燃料问题;打井解决吃水困难的问题;办铁业社,解决劳动工具的问题;打坝地,增加村里的耕地面积等。切实地改变生活中的困难,不说空话,用实际行动带领百姓改善生活质量,踏踏实实地带领村民进步。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为百姓干实事。
习大大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仍旧坚持阅读,涉猎书籍范围很广,喜欢思考,喜欢写作。现当代的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可以在随时随地时刻学习,学习变得很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坚持阅读,学习多元文化。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陕师大,更是要学会勤读书多思考。
习近平带领村民建社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3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2班 史卫新
延安地区先进青年代表大会登记表
最打动我的是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村插队时过“四大关”的故事。做为一个革命领导人的儿子,长期生活在繁华的首都,能够主动请求到黄土高原贫困地区插队,表明他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到了梁家河以后,面对跳蚤长期叮咬、缺少油水和蔬菜、劳动强度大等困难,他非但没有抱怨条艰苦,反而积极主动适应环境,能吃苦耐劳、并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十分可贵。
和习大大相比,我们的青春缺少的是吃苦与历练,现在的社会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国家、社会、亲人比以往任何时候对我们的关爱都更多。但是我们缺少了逆境中的锻炼,缺少了在艰苦条件中的磨练。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些,对人的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习大大的经历中中学习他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心态,还有他能吃苦的品质。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着一段非凡的经历,他们的这些经历,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这些精神财富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光说不干。当干部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做人要立大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吃苦只是暂时的,吃苦才能锻炼,才能磨练出坚强的品质和意志,才能获得非凡的能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习近平书记到文安驿插队,许多知青都带了行李,大包小包的几乎都是衣服被褥,而习书记带了两个箱子,不大,却特别沉,社员还半开玩笑的说:“这里面是不是装的金子啊。”后来知道习书记这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书,而这书是习书记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搬到这个山沟里,当时习书记只有15岁。这是比较让我触动的点,我想我们不管在哪里,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和状态下,都不能停止学习,读书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以采访的形式记录了习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感受到了习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这本书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习书记给我们树立一个榜样,我们将沿着总书记奋斗的脚步,去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去创造属于中国的美好明天。
习近平、雷平生、王燕生、戴明等6位知青在梁家河住过的窑洞
图片来源:网络
采访、编辑:花桂敏、
郑梅凤、张颖涵
审核:花桂敏 、杨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