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秋季类风湿调养做到"暖、淡、畅" 秋冬交替中风高发莫忽视五个危险信号

2017-11-10 江苏经贸离退休工作

来源:光明网


秋季类风湿高发 调养要做到“暖、淡、畅”

  秋季是类风湿的高发季节。沈阳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沈阳市名中医李东书表示,类风湿患者在秋季调养,一定要做到“暖、淡、畅”三个字。

  “暖”——做好保暖

  要从两方面来保暖,一是外部环境要暖,可以通过调整衣服,使身体温暖。根据季节变换的温度差别,增减衣物。注意保护好一些重点部位,比如膝盖、肘部容易着凉,可以戴上护膝护肘给予重点保护。

  第二要从内部使自己变暖,可以多做运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并将热量带到全身。有氧运动、动态力量训练可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疗类风湿,鼓励类风湿患者做运动和关节功能锻炼。

  “淡”——饮食清淡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较多的营养,而且,类风湿患者因为经常服用双氯灭痛、芬必得等抗炎药以及激素,大多胃功能不好。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保护脾胃,忌食生冷油腻,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鸡蛋、蔬菜水果。狗肉、羊肉、鹿肉过于燥热,最好不要吃。一些海产品,如海参、海虾、海鱼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也不要吃。适量的酒可有助于血液循环,但酒性辛热,过多饮用助阳生火,无益反为害。经常食用薏米粥有好处,因为薏米具有健脾利湿、通利关节的作用,缓解关节肿胀,还有镇痛抗癌的作用,既可作药又可作食物,可适当多吃。木瓜,具有舒筋通络、和胃化湿之功,既可消炎,又可降低类风湿非正常的免疫,还能保肝护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常适合。

  “畅”——心情舒畅

  保持好的心理状态,精神刺激、过度悲伤、心情抑郁都可以影响身体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加重病情。中医认为七情,即怒、喜、思、悲、惊、恐、忧,内伤皆可致身体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影响脏腑功能,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加重病情。

秋冬交替中风高发 专家提醒莫忽视五个危险信号

  口歪眼斜、手足麻木、瘫痪在床甚至突然死亡……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又称“中风”),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死亡,存活者当中有四分之三留有残疾。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举行的义诊现场发现,有些患者因颈椎剧痛或其他原因就诊,却意外发现自己出现了脑梗死。

  专家强调,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人群更易发生中风,气候变化、过度疲劳、饮食不节、抽烟酗酒等也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要警惕脑卒中五大报警信号,一旦识别,及时拨打120并送往有溶栓取栓能力的正规医院。

  “高血压家族”三人接连脑中风

  今年65岁的赵女士,上周因颈椎剧烈疼痛去医院做颈部MRI(核磁共振),顺便做了脑部核磁,结果意外发现小血管堵塞,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我们全家都很焦虑,我也怕自己有遗传,因为我们家已经有多个亲戚中风了!”赵女士的儿子、34岁的钟先生说。原来赵女士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兄弟姐妹六个全部有高血压,她也有八年高血压病史。她的哥哥三十年前因急性心梗过世,二姐因脑卒中瘫痪在床。此外,赵女士的外甥女也因高血压“半边脑子都堵了”。“我妈每年都体检,没发现脑血管有问题。”钟先生说,赵女士每年都有体检拍CT,没查出脑血管有问题,幸亏这次顺道拍了MRI。自从2010年发生高血压后,她一直坚持吃降压药,血压维持得不错。最近不知她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桑叶能降血压,试用后便把降压药停了。谁知停药没几天,颈椎就开始剧烈疼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副主任王艺东教授表示,赵女士患的是无症状性脑梗死,属轻症。但是,如果不给予治疗干预,可能发展成为有症状的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兼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彭英教授表示,偏方不能代替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平时需严格控制好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他建议,患者最好家中备有血压计,每天测量。

  五个危险信号三个测试识别中风

  “原则上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做体检。”彭英表示,随着年龄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也更大,可以做CT或核磁进行筛查。

  王艺东表示,如果出现以下五种“突然”情况,就很可能是脑中风发出的“警报”: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尤其发生在一边时;突然发生神志模糊、讲话不清或理解困难,呈醉酒步态;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突然发生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上述症状若持续半小时以上,就会引发损害。

  要想识别家人是否出现中风,不妨做三个简单的测试。

  语言测试:请患者说一句短话,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说话;微笑测试:请患者露出牙齿或者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十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三项测试,简称为“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送医院”,任何一项有异常,都要立刻拨打“120”,将病人送往有溶栓取栓能力的正规医院。

  遇到有人中风晕倒千万别晃动病人

  “有些影视剧里,遇到有人疑似中风,身边人会边晃动病人边问‘你还好吗,你说话啊’。”王艺东指出,这是错误的示范。正确的方式应是让病人保持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佩戴假牙的患者要设法取出假牙,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万一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发生昏迷,就要保持侧卧位了,送医途中避免患者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

  “一定不能拖延。”彭英透露,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患者出现了症状,以为过一会儿就会好了,认为是老人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很正常,结果错过了时间窗,发病十几个小时之后才送来,造成终身残疾。

  安宫牛黄丸不能用来预防中风

  有些患者觉得“是药三分毒”,宁可吃保健品也不想吃药。王艺东指出,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以安宫牛黄丸为例,不少人服用以预防脑卒中。王艺东表示,该药只有在高热昏迷时才可使用,并不具备预防卒中的作用,而且市场上也常有假货出没。

  很多市民喜欢吃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预防中风,例如丹参滴丸、银杏滴丸等中成药,也可以喝丹参茶、银杏叶茶。其实,它们并不能起到很好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对于没有得过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而言,一级预防的正确应对方式应是发现具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才是有效手段。

  脑血管筛查正常亦可能中风

  王艺东提醒,气候变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情绪起伏、运动过度等,都可诱发脑卒中。

  时值秋末,正是脑卒中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尤其要做好保暖,控制好危险因素。

  脑卒中更“偏爱”哪些人呢?据王艺东介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大类。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中风家族史、种族等。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中风;年龄越大,患脑卒中的风险更大;直系亲属中有得中风者,有遗传倾向。而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人群更易得脑卒中。要控制好危险因素,其中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根本。

  “并不是脑血管筛查没事,就不会得脑中风了。”彭英指出,五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实源于心脏病,心脏病中又有四分之三是由房颤造成。有些房颤患者,脑血管没事,但是由于血液在心房内瘀滞,血小板及脂类物质沉积而形成斑块,房颤造成斑块脱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脑血管,形成栓塞,也会引发脑中风。因此,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要做好抗凝治疗。(记者任珊珊、王婧通讯员林伟吟、刘文琴)

— END —

江苏经贸离退休工作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