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 初心和使命: "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18-02-17 江苏经贸离退休工作

来源:求是网、光明网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作者:陈鲁民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一,举国同庆,万众欢腾,红梅绽放,喜迎新春。

  放眼神州大地,新年踏着紧凑的脚步已经登场,万物紧随新年的脚步正在复苏,新春的锣鼓敲打出了新一年步伐的快节奏,新鲜的春联抒发着人们在新年里对完美生活的追求,新年的爆竹激励着人们去实现自我的梦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伴随着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可谓前程似锦,任重道远。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大作为,才能带来新面貌、新气象、新进展、新成就。我们都应该成为新时代有新作为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新时代增光添彩。

  新时代有新作为,首先要在理念更新上下功夫,因为理念是行动先导,理念决定前进方向。曾看到一幅标语:“解放思想,黄金万两;理念更新,万两黄金。”许多看似无解的难题,一个新理念就可能出现转机;一些无用之物,一个新理念就可能会变废为宝。那么,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新理念呢?那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五大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五大理念,可以带来新思路、找到新机遇、获得新发展,从而可以实现新作为,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实现新飞跃。

  新时代有新作为,要有强烈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谆谆告诫:“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世间万事万物,唯有奋斗能和幸福画等号,想获得幸福,就得努力奋斗,就得有所作为,虽然奋斗之根是苦的,但幸福之果是甜的。奋斗,就意味着年复一年的艰苦劳动,意味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身心劳累,需要的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最忌讳投机取巧,耍滑使懒。奋斗,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的挥汗如雨,就是C919大型客机研制者们的苦心孤诣,就是量子计算机参与者们的殚精竭虑,就是海水稻培育者们的孜孜矻矻,就是首艘国产航母研制者们的夜以继日,就是“慧眼”卫星参与者们的群策群力,就是“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深海观测完成者们的勇敢无畏,就是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者们的独辟蹊径,就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者们的埋头苦干等,以及所有通过努力奋斗来为共和国大厦而增砖添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尊重,值得推崇,值得羡慕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没有他们正能量的充分释放,就不会有中华大地的“风景这边独好”。

  新时代有新作为,要有奋发向上的新姿态。所谓新姿态,就是要有新的精神风貌,新的思想境界,新的工作态度。翩翩少年,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矫健青年,要朝气蓬勃,自强不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厚重中年,要挑起大梁,厚积薄发,“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把事业推向高峰;白发老年,要力所能及,发挥余热,支持儿孙们建功立业,唱好夕阳红。同时,还要坚决抵制那种无所作为萎靡不振的懒人思维,摒弃那种没有追求未老先衰的庸人哲学,批判那种得过且过胸无大志的俗人理念,不当“中年油腻男”,远离“小确丧”的浸淫,拒绝“葛优瘫”的丑态。从而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戮力同心,人人有作为,个个做贡献,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大地冰封,孕育生机一片,瑞雪飘飘,迎来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心底留住过去一年里的完美,记住过去一年里的成就,珍惜过去一年的真情,以喜悦之心迎接新的一年,以进取之态,踏进新的一年。在新的时光里,推出新打算,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新进步;收获新气象、新成就,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让我们的伟大事业红红火火,更上层楼。

  (作者: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初心和使命: "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作者:刘志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且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梳理党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和相关文献,我们能够对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二大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为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我们党不断根据革命形势变化制定正确斗争策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关于国体和政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宣布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构想。1959年底到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对“四个现代化”作了完整表述:“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底,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规划,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战略构想在当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下决心排除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地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代化到底如何实现呢?邓小平在1979年底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之后,邓小平一直思考着这一问题,在1984年至1986年间,进一步提出分三步走,到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党的十三大正式把这一设想确立下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两个翻番”。第一个“翻番”是:2000年与1980年比,在人口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翻番”是:2010年与2000年比,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即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用朴实、生动、真切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将“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写进报告,使之成为永恒的、庄严的承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回望历史,不难看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接续奋斗的根本动力。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编辑)

— END —

江苏经贸离退休工作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