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全国各地的一线医生聊了聊现在的情况

牧之野 牧之野 2022-12-06


生活还要继续,那出现什么,就尽量想办法面对。
说了很多宏大叙事,生活却是要实实在在落在每天每夜,落在生老病死,落在喜怒哀乐,既不欢庆,也不悲观。
封控在家的时候,就在找所有认识的医生朋友了解一线的情况,希望能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赐我一双明亮的双眼,去看清迷雾中的未来。
下午,从七个读者群拉出全国各地的医生,东南西北一二三十八线都有,大多奋战于一线,了解现在和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先说逻辑。
当下,我主要看几个地方的医疗资源情况,石家庄、广州、北京、浙江、三四线下的基层医院。
看国际庄是因为石家庄11月中开始放水到现在两周多,那么感染者的外溢给相关省市造成了什么影响?
看北京和广州不用说,一个是防疫的高地一个是精准防控的旗帜,看定点和非定点的分流情况和效果。
看浙江是看看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可能会有什么先进的方法。
看三四线下的基层医院,因为这是中位线所在,可能大城市的防控是下一阶段重点和影响国家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中位线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多数民众受到的主要冲击。

再说情况。
(一)疫情发展线:
很多三四线的防疫医生表示,石家庄外溢后这个冲击巨大的,有的地方甚至三年来都未面对过这么复杂的情况,一下子就冲破了平静。
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医疗受到冲击,导致了很多地方的应激反应,过去没有大规模静默的地方只能静默。
而大面积的静默又引发了民众的反感,导致二十台出台后来那一次的摇摆收紧政策,事实失败了。
北京和广州的情况是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各地的状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迅速跟随广州的试点实验,另一种是选择观望,再看看。
有朋友看到了锦州发的那段思考,虽然无数人骂,但我觉得,它是实事求是的。
放开不过一纸公文,坚守才是人间不易。
(二)医疗资源情况:
想要问出石家庄的医疗真实情况不易,就像做SPY。
石家庄目前没有出现医疗挤兑,有病可以找到医院看,同时有几个情况需要说明:
一个是医生护士阳的比例不小;二是很难轮换,阳了症状严重的就地隔离,存在有的阳了依然要戴口罩穿防护服继续工作的情况。
但这有个重要原因是民众选择压抑了就医需求,能不去医院的不去,所以,这部分需求何时释放,可能还需2-3周观察确定。
同时,石家庄周围外溢的河北其他地方情况类似。和2020年的武汉和黄冈一样,医护又是第一批倒下的。

山东的一位医生告诉我,这次阳的人更多更快,但转阴时间却没有缩短,一般他接手的病人有的需要1-2周,长的三周,检测有反复,甚至部分阴后还会复阳。
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占更多的病床,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夹杂流感,对基础病和老年人不太友好。
与北方不太一样,江浙目前还没有那么紧迫。
北京迅速分了新冠定点医院。
我看新冠定点医院主力是二级医院,三甲基本都不在其中。
11月29日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方舱的数字是23家,床位使用率达到79.7%。
从12月1日-10日,我会密切关注广州、石家庄、北京三地的医院情况。
今天给母亲电话,家乡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已经压力很大了。
这是现实,也是第一步。
(三)几个主要困难
1.防疫的主要矛盾正在从管控政策慢慢转移到医患关系上。
北京下了命令。
北京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重点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儿童、肿瘤放化疗以及急救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服务,不得以“无核酸检测结果”等原因推诿、拒诊或延误;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合理设置缓冲区,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需要紧急救治或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这个就跟地方民众拿着20条对质管控政策是一样的。
那时是整个矛盾从上面推到下,这次是基层一线挪到了医院,是另一种形式的既要又要。
所以,矛盾没有消失,只是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的权宜之计。
2.医疗资源紧张,医护辞职潮在路上。
医护很累很累很累,而且,这才刚开始。
很多医生一隔离就在医院,个把月不能回家,除了抽调去做核酸,还要值班,马上春节来了,必然会迎来一波医护人员辞职潮。
目前,就我知道的,北京的护士很难招,不少护士辞职,选择春节后再上班,反正工作好找。
可现在,正是吃劲的时候。
医护在医院三班倒防疫,即便是在医疗资源发达的欧美,今年一年也迎来了大量的医护辞职,英国皇家护士学院甚至爆发106年来未曾有过的护士罢工。
英国初级医生罢工潮近日愈演愈烈。据统计,约4.5万名初级医生为抗议政府提出的新合约条款,计划于当地时间26日和27日发起48小时罢工行动,更首次有急诊室医务人员加入,被认为是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设立以来首次全面罢工。拥有3.7万名成员的英国医学会(BMA)警告,若政府再不作出响应,不排除发动无限期罢工及集体辞职。
与大量刚性指标、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健康摧残不相符的是,因为防疫三年,医护人员的工资都在大幅下降。
而财政压力如此之大的新形势下,依然看不到改善。
下一步,医疗系统之间,包括解放军医疗队需要加快支援力度。
3.现有医院分类情况还需进一步优化。
全国大多要看广州和北京,我在北京,说说现在的一些情况。
三甲不收治阳性病人,那也就意味着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误诊。

我们知道,以北京的医疗资源,一般的医院看病都问题不大,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比如急诊的心脏类、心血管类情况,每一条生命可能都是一个风波。
因为新冠定点医院的条件和人员属于各科室抽调,那么,紧急情况下,误诊率会比直接去三甲要高。
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此外一个就是透析病人、癌症患者、等待手术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排期。
英国是群体免疫的“典范”,也放开了,三年来,现实情况如何?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有710万人在等待择期住院治疗,高于疫情暴发前的440万人。
等待这些服务——比如髋关节置换、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和白内障手术——的人数增加没有显示出放缓迹象,包括401537名等待了一年多的患者,他们通常都很痛苦。

这就是当下的情况,医疗口亟待重装再出发,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梳理。
读者里有医生的,可以联系我,接下来,我们尽可能了解情况,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医生们提了点专业意见,提供给大家参考。
总原则他们赞同我说的:
能不要得不要得、能晚得就晚得、能少得几次少得几次。
几点建议:
1.戴N95、酒精消毒、少去人多的地方。
2.阳了后多饮水,多喝热水,心态平和,保持营养。
3.对症治疗+中药,发热吃布洛芬类,咳嗽吃止咳类,不必紧张。
4.重视后期康复治疗,记得吃抗生素,主要是因为身体弱,可能导致别的病毒细菌趁虚而入。
5.自备点抗原检测(1天、3天、7天)。
6.能不去医院不要去医院。
7.如有条件,为家里的老人准备好多一点必须的药品
好了,这都是现有的一手情况,大家都在问为什么实事求是怎么那么难?天道里芮小丹有句旁白深以为然:
说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人,就是神。
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老人和孩子,保护好我们的医护人员,不要傻乎乎的,与大家共勉。

发生在一线的真实情况


这是一个力争纯粹的人给自己划出的桃花源
文章有门槛也有态度
不一定对 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完成
不需要太多的人看到 
只献给相似的灵魂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卖书、不推销理财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之乎者野记只发散文
剩下两个炮灰小号写时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