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关于春节的冷知识,很有意思!

北京人寿 2022-12-08


2021农历辛丑年没有闰月,是一个平年,所以2021年仅有354天。


腊月开始,意味着中国人最盼望的年就要到了!春节从腊月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虽然春节我们年年过,但下面这些关于春节的冷知识你不一定知道……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则是泛指整个春季。


生肖不按阳历算按阴历新年开始算

少网友对属相从何时算起表示疑惑,大多数人认为属相是从阳历元旦新年开始


民俗专家表示:属相应该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立春是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计算的,与古代的阳历有关;属相是跟着农历走的,与月亮的运行规则有关,所以,除夕子夜之时,属相交接。


中国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一年的长度。古人因此设计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生肖为“牛”。






生肖牛的故事与传说

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中,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人世之间。有一次,玉帝派它去人间撒草籽,免得地面寸草不生。


结果,它不留神记错了玉帝的嘱咐,到人间后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结果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


玉帝特别生气,便罚它去人间帮农夫种地干活。老牛知过能改,帮助人们做了不少工作,勤劳又踏实,所以在排生肖时,它也被列入其中。


在十二生肖中,牛一直被认为是任劳任怨的代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古代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有促进春耕,祈盼丰年等寓意,后来也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


清宫除夕夜吃的饺子是素馅

清宫新年的第一餐要吃饺子,皇帝对此极为重视。清代皇帝不仅要吃饺子,还讲究饺子的馅儿、吃饺子时的仪式,视其为不忘祖宗、不忘发祥之地的表现。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率13副遗甲起兵时,连年浴血奋战,死者无数。为表忏悔,努尔哈赤曾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包素馅饺子祭奠死者。从此清代宫廷中就留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除夕夜吃素馅饺子。清前期和中期的几位皇帝都严格遵守祖训,在除夕晚上辞旧迎新的礼仪后,到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饺子。当皇帝一行人登上乾清宫台阶时,御膳房开始煮饺子,当皇帝坐稳后,饺子恰好出锅。

压岁钱最早不是“钱”

压岁钱最早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祟”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称为压岁钱;再到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后来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再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看过这些冷知识后你是不是更期待新年了,快把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人,一起来考考大家知道多少。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01    2021年春运提示02    疫情期间如何采购食品才安全?03    “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要完成哪些小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