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1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艾未未 | 此时此地,这漫长的路。。。

艾未未 MelanieWang2018 2021-06-22




这漫长的路


 

文/艾未未



木木按:2010年9月,“理想国”出版艾未未第一本中文著作《此时此地》(Time and Place),使我们读者“想象另一种可能性”。“这漫长的路”是该书收集的艾未未319篇曾经的博客访谈中第一篇,摘自1997年11月出版的《灰皮书》。24年过去了,今天再读还是那么意味深长。。。

 


2010年10月23日,在草场地艺术文件仓库,由艾未未策展“身边人 身边事 当代艺术展”开幕,同时举办艾未未文集《此时此地》签售。图片/王木木

 


人注定是狭隘的经验论者, 

人背弃了动物的自然状态, 

在所有的路途中, 

人选择了最遥远、最漫长的路

通向自我的路。


—艾 未 未


 

中国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个运动的基础是人性的解放和人道主义的普照。民主政治、物质财富和全民教育是现代主义生存的土壤, 这些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仅仅是理想追求。

 

现代主义是对传统人文思想的质疑和对生存处境的批判性思考任何其他的不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化艺术活动通常是浅层次的、缺少精神价值的活动, 而背离或貌似现代主义的创作,也仅仅是庸俗的复制。

 

现代主义不需要面具和头衔, 它是觉悟者的原始创作活动, 是对生存的意义和真实处境的终极关怀, 是对社会和权力的警惕、不妥协、不合作。觉悟来自于自我认识的过程, 来自于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来自于永恒的怀疑和困惑。

 

出于这种无畏,在现代主义作品中展示出不加粉饰的真实、恐慌、空虚和无聊。这不是一种文化上的选择—如同生命不是选择—这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关注, 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石,是认识上的终极目的。

 

对于存在方式和精神价值的思考是现代艺术的核心问题。 面对鲜明而清晰的事实——生和死的必然, 这种思考在原始冲动之后则是空虚、无聊的实在感。

 

这一切都走向一个必然的结果: 认识生命之存在的庄严和荒诞。我们无法回避认识的发生,如同无法回避存在的真实性。

 

生命那实在的局限性和渴望突破的冲动, 构成了梦想。这种渴望和为之的努力是生命的乐趣所在。

 

人注定是狭隘的经验论者, 人背弃了动物的自然状态, 在所有的路途中, 人选择了最遥远、最漫长的路通向自我的路。

 

作出选择, 是一个艺术家的自觉。这个选择与人的精神处境相关, 与重归自我、追求精神价值相关。这个选择是哲学的。

 

在今天,一个痛苦的事实是: 在引进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无法引进精神的觉悟, 无法引进正义的力量, 无法引进灵魂。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一部蔑视个人价值的历史, 是抹杀人性和灵魂的历史。知识分子的处境总是腹背受敌: 代表侵略势力的西方强权文化和代表封建势力的陈腐意识结构, 使中国知识分子处在一副左右为难的窘态之中。

 

近百年来的历次改革,都以对西方文化的依附开始, 以对自身传统的妥协告终。 简单的效仿和奋力抗争构成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要特征。

 

毫无疑问, 这艘古老的大船靠近了民主的岸边, 沟通、认同、理解、容忍的态度正在取代强制和排斥的手段。人们认识到, 文化和精神上的极权主义、排他主义致使人目光短浅、意志萎缩和精神品质低下。对观点的掩饰、对问题的回避都是对生存价值的怀疑和否定, 这是对神灵的亵渎, 对愚昧和落后的认同, 对强权和不义的支持。

 

在今天的文化艺术中, 仍然缺乏最基本的关注—艺术家的社会职能、觉悟和批判的独立性。

 

种种对语言的探讨、对手段和媒介的挪用、对方式和内容的抄袭, 都难以掩饰艺术家在自我觉悟、社会批判和独立创作上的缺陷, 暴露出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市侩作风, 反映出精神价值的贫乏和品味低下。

 

将对“潮流”的关注转变为对个人方式和问题的关注, 将对形式的探讨转变为对生存处境、精神价值的探讨, 艺术才能有所觉悟。

 

这漫长的路。

 

摘自《灰皮书》,1997年11月


 


“如果艺术不能深入生活,它就没有未来”。艾未未回忆录《千年悲欢》(AI WEIWEI 1000 YEARS OF JOYS AND SORROWS)即将于2021年11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视频/艾未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