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作文资料:诗句赏析类作文(有精品课件)

湘语文 2022-04-30
点蓝字关注我 满满都是干货


课件下载

特别说明:此资料之前推送过,因为特殊原因,删除重发,已经下载请忽略。

本文配有有讲评课件,内容丰富,制作用心。

开湘语文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成熟低头 (查看回复方法系统会回复链接,你可以直接下载(一次下载今天推送的3个作文课件)。

或者加入湘语文高中资料总群(群号602543356),3000人群,8G资料自由搜索下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断句

邵燕祥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关于审题


“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反问还是询问?无须追究。问题在,命题要求你“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文章,换言之,你要作出回答。不管你怎样立意,都一定要有“成熟”与“低头”的关联。

显然,这里不是要你作“庄稼(秋天的田野)成熟是否必须低垂着头”的自然属性分析论断,而是“联系生活实际”,取其寓意,论证人的成熟与低垂着头的关联。

成熟:成熟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懂得宽容,重视简单,信守道义……

低头:低头是谦和内敛沉淀,不是一味卑恭顺服妥协。



关于立意

    

无外乎三个角度:

成熟者更谦和、虚心;

成熟者更昂扬、自信,敢于展示才华,彰显个性;

成熟者低调处事,抬头做人。


(论证成熟者——如托翁——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关心底层百姓,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悲悯情怀,甚至懂得回报等等之类,都是符合题意的。但必须要关联“成熟”。)


主要问题


无视材料情境。“走在秋天的田野”,“一切成熟了的”当指庄稼,那么,低垂着头的有稻谷、高粱、小米(粟)之类,不那么低头的有苞谷、小麦、青稞之类。而不要以垂柳、白杨之类来证成熟与低头。

无视“成熟”与“低头”的关联。不能置“成熟”于不顾,一味谈“抬头”“低头”,谈“低头处事,抬头做人”,反之(只谈成熟而不及低头)亦然。

认识错误或片面。如不顾“成熟”的一般含义,片面定义成熟为世故圆滑奴性之类而论证;不去论证成熟与低头的关联,而大谈低头的各种含义;将功成等同于成熟;等等之类。

诸如以上之类的问题,还只是逻辑不那么缜密,不那么切合题意。

最大的问题是全然不顾命题(材料),去写诸如“外表与内心”“断句的断想(留白)”“回报(落红不是无情物)”“骨气”之类,这种偏离题意(套作、宿构)的文章,撑死了也就是15分(内容5分,表达1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教师下水


成熟无须低头

湖南师大附中原教研组长 汤正良


“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我问老托尔斯泰: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俺想,邵燕祥先生的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个问题。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必须”的行为,成熟,当然也是不一定就低垂着头。

  即如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所见之庄稼,如果不只是“站在”,而是真正“走在”——而且能走得远一点,看得广一点,就会明白,成熟的稻谷是低头的,成熟的高粱因品种不同有低头的有不低头的,成熟的苞谷则一律不低头。

  当然,俺知道,成熟了的邵诗人绝非止于庄稼自然属性的思考,抑或,自我作为上遇到了不易决断的困惑。不清楚其具体,俺只能大而泛之说,该低头时即低头,该昂首时则昂首,方是成熟。或者也可以说,低头与昂首,其实无关成熟。

  国人由几千年儒家文化熏染,多崇尚“温良恭俭让”,即所谓谦谦君子,文质彬彬。以“让他三尺又何妨”为大气,以“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为智慧,以“好为人师”“事事强出头”为不知天高地厚。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在非原则问题的处理上,取谦和、淡定、内敛之姿。千百年来人们以挫折甚或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和经验,当也是一种相对成熟。

  同时,国人又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勉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选择,也就是说,在节义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是不低头。中华五千年,这样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即如当代张志新、遇罗克们,就是不向强权政治低头,因为他们知道,虽然低头或许可以换来生命苟且,但人类文明会走向倒退,为捍卫真理而献身,这是成熟者的不二选择。

  近三十年来随着西风东渐,“我能”“我不满足”“自信、自强”等等,如同空壳般在青年人脑际中漫舞飞扬,许多青年人往往不分场合,不问对象,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昂首阔步奋勇向前,这只能是幼稚的体现,是莽夫之所为。

  很多人讥讽政府患软椎病,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不伸头,菲律宾华人被排斥不援手,南海群岛、钓鱼岛群岛被挑衅不吱声。且不说“不伸头”“不援手”“不吱声”之说是言过其实,单问一句:您说,怎么办?您答!——韬光养晦,成熟者的明智选择啊!

  邵先生蒙头一问,俺也只能如此泛泛一答。不知然否。   

 904字



考场佳作


低头品味成熟

湖南师大附中  向芮锐

“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这是来自诗人的发问。确乎,成熟的人,当是要垂着头、虚着心的。

成熟的人谦逊地低头,不是出于什么“必须”的外力,如秋日田野火红的高粱,他们的低头正是出自他们饱满的内心。内心的重量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谦和。

作家巴金自是成熟的名人大家,他的经历造就了他沉甸甸的内心。十年浩劫让巴金成熟,但他却愈发谦和,将笔尖深入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极低的姿态反思着人性与国运。“经历磨难,经受考验,就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在思索中成熟,却也正是这份成熟使他明白低头回归的可贵。巴金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他的低姿态让他成为上世纪中国作家“最后的良知”,正是低头让他成熟,而成熟的力量使他思索的头埋得更深。

成熟的人必然都是低着头的,仿佛是一个悖论,因为倘若你的头颅还高扬着,你便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他眼中的人生:“我的人生是一个圆圈上行走,最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低头固然是成熟的人的一个标志,可究其根本,低头与回归实是一颗成熟的心的内在需要,成熟本就意味着要低头。

托尔斯泰,大文豪。出身富庶的他从不是高傲地仰面向天,为是俯身向地,用心感悟底层人民的心声。他用自己的双腿走遍每一处乡舍,用自己的心关怀每一颗苦难的心。当最终裹着归袍死在一个驿站里时,他的姿态低微得如蝼蚁,但精神却雄壮如天人,既是低着头造就了他的成熟,成熟也叫他更加低谦。

说明白了,低头对成熟的人来说,外表体现在于态度谦虚沉着,可实际是,低头更是一种人生的信条,它是回归,回归底层,回归大地。凡是成熟之人,就如一颗大树,枝愈繁,叶愈茂,他愈是懂得是根系、是大地给了他这一切。如在圆上行走,人生的终点本就是回归。

巴金低下头,他谦虚地品味着人生的苦难与精神;托尔斯泰低下头,聆听民生疾苦。那我们呢?青年学生的我们,正在享受着精英教育,日趋成熟的我们是否也曾想过要低下自己的头呢?在成长的路上,没什么值得我们高昂起头大声炫耀,相反,以谦逊平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一颗质朴的心去对待万物苍生,这才是我们青年学生应有之举,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真正成熟起来,品尝人生的硕果。

火红的高粱低下头,昭示着秋天的丰收,成熟的智者低下头,也许正意味着人生的圆满。低下头吧,嗅嗅低小的花,拥抱广阔的土地。成熟的人都在低头之间品味自己的心。


简评:文中紧扣成熟与低头的关联——必然,而非必须——行文,论证内心的积淀和对人生含义彻悟必然认识到自我的渺小和外物的崇高,而随着认识的加深又更趋于成熟(人的一生,便是螺旋式上升中完成回归)。从两个角度选取托翁和巴老为例证,材料真实,认识准确,具有说服力。观照自我(自我群体)阐述的一段,提升了文章联系现实的价值。尤为难得的是,文中一些论断具有较深的理性思维层次。当然,考场急就章,难免有些逻辑欠缜密的地方(如有关“悖论”阐述的一段——建议去掉)。

原评:基础等级20+发展等级40=60分

(汤正良老师置评)

 

不是成熟了的都须低头

湖南师大附中 张之易

走在秋日的麦田里,轻嗅麦子被阳光洗礼后淡淡香气。没有春日众花开放时的炫耀喧闹,没有夏天热浪袭来绿意刺眼的宣示存在。你会发现在这收获的季节中,饱满的穗粒伏在叶上向你微笑示意,眼前红彤彤的苹果垂挂在树梢,准备投入泥土的怀抱。不是因为成熟了必须低着头,而是在成熟中我们学会了低头。

试问谁没有过年少的轻狂孤傲,没有因为自己正值的青春而昂首向前?正是因为青春所赋予的朝气和热情,让我们勇于飞向彼岸。然而年轻是盛气凌人的时光,一点儿夸赞就可以把我们带离陆地,不思进步。如同白岩松所说:“年轻人阻碍自己发展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飘飘然而蒙蔽了前行的路。”诚然,使自己停留在半山腰不尴不尬的境界的人,是那个不曾学会低头的自己。

莎士比亚曾嘲讽道:“那些无谓的喧闹,是他们的无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家在街上偶然撞见乞者,便顿生灵感回家一夜成文,送至发表却无人问津,因而大发怀才不遇之怨;可以看到,一些高校为了争得状元最多头衔而争得面红耳赤,报出录取的状元数竟大于全国省份之和的闹剧。相比之下,越是贴近事物本质而做事的人,越发显得低头潜伏。

卡梅隆在完成巨作《泰坦尼克》之后沉寂多年,只当他怀揣的梦想之作符合他要求时才将他的作品交给时代来检阅,换得又一轮历史的记录和荣誉;钱钟书终生致力于学术而谢绝任何人的拜访礼遇,终成就他的学术丰碑。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取决于你的眼光。盯着星空总是没错的,昂首示功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忘记了脚下,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会将你的命运狠狠丢弃在时光的转轮里销声匿迹。

不是因为成熟就必须低着头,但卡梅隆做了,钱钟书做了,托尔斯泰也做了。那些所有值得追念的人和事,何尝不都是眼前的足印而不是抓不住的影子呢?

不是成熟了的都须低头,而是回忆年少时轻狂时我们学会低头,而面对无谓的热闹时,我们学会低头,是在成就与不成就间,我们学会低头。低头嗅泥土芬芳,看曾经足迹。


简评:文章选取“不是因为成熟了必须低着头,而是在成熟中我们学会了低头”这一角度行文,能围绕观点,不枝不蔓。思路清晰,结构意思强。而材料丰富、文势充盈怕是得高分的主要因素。应该指出的是,开头中心论点似不能由所描绘的情景中得出,来得有些突兀(当然,也很难从命题材料中得出)。仅此,我也以为原评分数高了一点。

原评:基础等级40+发展等级20=60分

 (汤正良老师置评)


成熟何须低头

湖南师大附中  谢添

邵燕祥曾在诗中发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以为不是,并且我想说,成熟何须低头?

低头历来便被视为忍让与谦逊,并似乎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权尺。而抬头向前,常被讥为蛮干,是所谓年轻气盛的表现。但我认为,低头的退让是为了日后能抬头,如果没有抬头,低头便成了禁锢人生的桎梏。

鹰的一生有70年,可他在40岁时,却因一系列问题而无法飞翔。如果低下头,或许可再苟且几月,可成熟的鹰却偏要抬头,在拔下他所有的羽毛与爪子后,他又能展翅30年。有时,一味的低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严重化。而适时地抬头,漂亮潇洒地解决问题,才是成熟的最好履历表。

不少人认为成熟当是安静之时,当是人生落幕的尾章。可白发岂是黄鸡?姜尚九十平天下,德川家康100岁上战场。流水尚能西,而况乎人哉?人的一生本就只有起点,而所谓之命运线事业线,都是握在手中的。下班的准备早已做好,只要你有逃避的心,人生便已离岗而去。低头只是你害怕继续奋斗的盾,而你积极进取的矛只会在盾的荫庇下锈迹斑斑。

成熟何须低头?成熟也当有少年狂。听,那是东坡老的密州铁板,看,那是稼轩翁的醉中舞剑。谁说成熟不是青春,这分明是奏鸣的第二乐章。不羁的人,才敢面临大风大浪,而低下头的人,就可能在低头时忘了方向。

国人大抵是爱低头的。这种不争,如今早已促使了人民的麻木不仁。对于社会的丑恶,单纯的藉低头明哲保生,而且认为它总会过去,这怎不是俟河之清?

一味的退让下,我们所看见的,是双汇继承了三鹿的遗志,是CPI追上了兄弟GDP。麻木的低头,却想出淤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而成熟社会所当做的,便是方舟子般抬起不屈的头。人民评价政府,舆论引导社会,这才是成熟社会的一个标志。

呜!我们是否该抬起头,来向世界证明成熟?


简评:文章论证成熟不须低头,语言简约,句式灵动,材料扎实,文气丰沛。落脚在现实,丰厚了文章内涵。文章主体似乎将低头定义为单一的忍让和不作为,将成熟等同于年迈,有认识不周之嫌。

原评:基础等级38+发展等级20=58分

 (汤正良老师置评)


谦 卑

湖南师大附中  喻典

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许多的风景;弱水三千,他只爱故乡的那一支,淙淙流水,流淌着他的脉脉深情。

他是俄罗斯文坛的巨匠,秋日旷野里的农夫;他的成就永载史册之上,厚实的农田是他灵魂的母壤。

在旁人的眼里,杨柳又何曾占得春呢?可是在他的眼里,最浪漫不过飞扬的柳絮,最美不过垂柳含羞的姿态。

沈从文、列夫·托尔斯泰、丰子恺,他们耀眼的光辉,曾照耀过整整一个时代。心怀谦卑,他们的灵魂如水晶般透明,不为浮名遮望眼,在他们心里,始终常怀对生命本真质朴的热爱。

“翠翠在风日里养着,皮肤黑黑的,眼睛如同一只顽皮的小兽。”是怎样的青山秀水,赋予了翠翠小兽一样的灵气呢?沈从文,这位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质朴少年,他那灵动文思,令无数“城市人”为之沉醉。见过了都市的高傲与蔑视,浮华乱世,纸醉金迷,他心中不忘的,仍是挚爱的故乡。他的思想在大山里自由地奔跑,他的灵魂在清溪碧水中肆意潜翔。岁月悠悠的吊脚楼,深深浅浅的翠竹林,清流浅沙的溪水,皆自他笔下缓缓流淌而出。他的世界,山花烂漫,岁月静好。

这是一生也难以忘记的情愫,当金钱,声望,接踵而来时。从文先生仍以“乡下人”自居。在他结婚时,夫人张兆和打趣道:“乡下人,来喝杯甜酒吧!”而沈从文,会心一笑,意味悠长。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泰斗,一位庄园主,可他一生最钟爱的身份,却是劳动者。他热爱劳动,一生简朴。曾有人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奔驰在天地,他的心上种满了金黄的麦穗。”在那个农奴时代,他第一个提倡劳动至上。甚至,他的第十三部作品,就是他亲手制作的一双半皮靴子。他心中常怀谦卑,他的心贴着土地和人民。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要吃豆渣。”丰子恺眼里,这些都是废物。他们爬在上面,靠根叶滋养,却只抬头看天。“哼!我的美丽!”在丰子恺眼里,惟有垂柳最美,因为那低垂的枝条,犹如向根致谢。谦卑,便是最美的姿态了。丰子恺的笔,画软软画阿宝,不画帝王将相;他的文章,写垂柳,不写牡丹;写人民,写劳动,不为权贵歌功颂德。这便是心怀谦卑,他的心里永远有对人民深深的敬意。

谦卑之态,如麦穗低垂。

傲慢之流,惟野草朝天。


简评: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以三位文学大家的为文与为人诠释谦卑与成熟的关联。应当说,作为理科生,其文学积累与人生认识都是相对深厚的,其立意行文也是独到的。也还应该说,三位文学大家的角度差异还不是很鲜明,语言表达和内在逻辑也确乎还有不够畅达之处。

原评:基础等级38+发展等级20=58分

(汤正良老师置评)


低下高昂的头吧

                   0801班  欧旺杰  56分

    “满瓶不晃,半瓶子摇。”其中所暗示的正是谦虚之人与不谦虚之人的差异。正如邵燕祥在诗歌之《断句》中所拷问的——“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答案想必是:“是的!”

谦虚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很多电视剧、小说都会有这样的场景:某人在与他人比试武功获胜后,往往会加上一句“承让” 。“承让”一词是谦虚的极好的体现,赢了也不骄傲,还认为是他人手下留情,让了自己,这不就是“成熟了还低垂着头吗?”

“文无第一。”这是历代文人所公认的,虽然从某种角度说的确如此,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是“真正”第一之人所应该会有的想法。“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黄巢的自负与骄傲在此诗中展露无疑,套用当今一句流行语便是“霸气外露”。当然,黄巢后来的确率领他的军士们杀进了长安,但是因为他的骄狂,最终没能落个好结局,所以可见“那些抬着头的,往往还并未成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是这又是何必呢?看看年少出名的林妙可现在到了千夫所指(令人叹息)的地步,难道真的“出名要趁早吗” ?这早出名只不过是一种负担罢了,我们要学会谦虚,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当你觉得已学无可学之时,你其实才在你的“瓶中”装了少许水罢了。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从我们自身角度出发,你是喜欢和一个骄傲自负整天说他自己如何如何的人做朋友呢?还是愿意和一个无时无刻都以谦虚待人的人做朋友呢?你的选择不言自明。

楚汉四年之争,项羽以高调出场结果得到的只是身首异处,刘邦虽有很多行径为后人所不齿,但他一直视低调、谦虚为准则,认为自己没有一样长处比得过他的手下,结果他赢得了天下。这便是谦虚所带来的好处了。当你骄傲、蛮横时你会发现你身边已没了一位帮手;而你始终以谦虚的态度对人时,你会发现你身旁多了很多拥护你的朋友。这便是谦虚的魅力所在。

有人觉得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十分浮躁,在我看来,根本原因便是谦虚的美德正在被人们遗忘,要想使人和谐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人谦虚,“只有低着头的,才会是成熟的。”

    “谦虚是最美的品格之花。”哪怕人走向成熟,博古通今或者功成名就了,也应该学会“低头”。但愿在我们每人心中都能盛开出这样一株最美的鲜花!




素材积累


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不料进门时头撞在门框上,前辈见此情景,笑着说:“很疼吧,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人活在世上,时时要注意低头。”

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尺!”那人很惊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人如何立于天地之间?”苏格拉底笑而言曰:“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谦》(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我们理应更谦虚、更收敛一点。——余秋雨《霜冷长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如果已知是一个圆,未知是圆外的空间,那么,随着已知的增大,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未知,也就才能明白圆外未知世界的浩渺。

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类题链接


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关于漫画《学问》

这幅漫画的作者杨再琪认为自己早期最大的突破就是《学问》一画。90年代初期创作的这幅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心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粮食丰收的镜头。“金黄的谷穗沉甸甸地垂下来,不就跟做学问一样么?学问越多的人就越谦虚,也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

审题指导

这幅图的寓意可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也可理解为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也可理解为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




相关链接

语文教学千集音频视频资料汇集(全网最全)

有关汉字精髓的三个视频,值得给学生看!

2019最全:小、初、高十二年分级阅读书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电子版全套(20本)

1~12年级208篇必背古诗文文字+音频

10部词典打包下载:现汉、古汉、成语词典……

《经典咏流传》全部诗词、音频、视频都齐了




不能留言点赞 就请点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