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热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素材精选(金句、名言、时评、视频、课件)
点蓝字关注我 满满都是干货
NO.1 大会背景与主题
背景: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演讲主题: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NO.2 世界大势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一带一路”推向纵深发展,助力世界文明交流互通。
NO.3 搭建新平台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NO.4 亚洲文明成果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NO.5 亚洲人民的期待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NO.6 文明交流四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NO.7 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
1、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2、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3、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4、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5、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6、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7、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8、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9、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
10、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11、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12、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NO.8 大会标志内涵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
NO.9 主题音乐短片《声声慢·致文明》
中国工作室出品
歌词写得好,唱得真好听。
画面美好、纯净、动人!
演唱:韩依霖(中国)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远帆云海低
孤烟袅袅起
多彩文明相汇交融在这里
演唱:白雪(伊朗);Wania(巴基斯坦)
寻寻觅觅
点点滴滴
多姿多样文明相传续
青青郁郁
飒飒淅淅
跨山越海经年共汇聚
演唱:姜序润(韩国)
雪岳现秋意
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四物农乐戏
五谷粒粒积
多彩文明相汇交融在这里
演唱:马努俊,马松(塔吉克斯坦)
寻寻觅觅
点点滴滴
梦里苦盏梦里古丝语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星汉灿烂古今同熠熠
演唱:Jarle(印度尼西亚)
纱笼莎曼起
星星索轻吟
梭罗万顷泛渔舟沙鸥集
环瀛连丝路
四海会于此
多彩文明相汇交融在这里
中文合唱
寻寻觅觅
点点滴滴
多姿多样文明相传续
青青郁郁
飒飒淅淅
跨山越海经年共汇聚
NO.10 主题曲《我们的亚细亚》
我们的亚细亚
填词 朱海 谱曲 王备
阳光洒满的亚细亚
每一天温暖我的家
山水相连
亲密的亚细亚
青春活力的亚细亚
每一刻激励我变化
相约幸福
我们的亚细亚
阳光洒满的亚细亚
每一天温暖我的家
山水相连
亲密的亚细亚
美丽亚细亚
光荣亚细亚
手拉手 我们是一家
美丽亚细亚
光荣亚细亚
手拉手 我们是一家
NO.11 纪录片 《亚洲·文明之光》
《亚洲 文明之光 第一集 文明华章》
《亚洲 文明之光 第二集 传承创新 》
《亚洲文明之光 第三集 交流互鉴》
湘语君:第三集最能反映大会主题
解说词很漂亮,素材丰富,富有内涵
N0.12 文明对话六个关键词与素材
多样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冯友兰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纪伯伦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俗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尊重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和合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
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英国·雪莱
善鉴
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NO.13 主流媒体时评
文明对话,凝聚亚洲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何鼎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我们更好凝聚亚洲力量。祝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助推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今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汇聚文学、艺术、影视、文物等各领域名家学者,吸引智库、媒体、青年等不同界别代表,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中一件来自以色列的雕塑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雕塑主体,是两个面对面、席地而坐的人,除了目光对视,无数丝线还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寓意着平等的交流、多维的联系与深刻的交融。该作品与展览主题交相呼应,寄托着“大道融通”美好期盼,正是文明之间的“恳谈”,让不同国家有可能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差异,增进政治互信,充分挖掘合作潜力。
习近平主席多次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他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在一些国家之间,诸多历史的隔阂需要消除,诸多现实的误解需要澄清,诸多人为的偏见更应被摒弃。事实上,能战胜“文明较量”“文明冲突”“文明对抗”的,只能是文明对话、文明交流、文明互鉴。
许多人都记得这样一句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作为诸多文明的源头,亚洲的文明底色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引以为荣。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世界2/3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47个国家聚集于此,亚洲是多种文明和谐共生的代表性地区,也有条件成为多种文明互鉴交融的示范性地区。文化的多元与复杂,让文明对话始终存在现实需要;许多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又让文明对话有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文明成果本身就是融合交流互鉴的结果。可以说,今天的文明对话,既是一种对现实的关切,也是对历史的呼应。
探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是为了明晰亚洲前途在哪里。18年前,博鳌亚洲论坛应时而生,这些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始终坚持为亚洲谋发展;近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成就。作为重要参与力量,亚洲各国一起共事,也积极对话;除了经贸合作之外,更架设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个领域的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应该说,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广泛深入的对话则是互信的前提。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开拓前进,亚洲的未来将链接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
探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归根到底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是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的背景下,文明对话更有了共迎挑战的现实针对性。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我们推动亚洲文明对话,是为了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我们一定能破解困扰全人类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我们更好凝聚亚洲力量。祝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助推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让文明之光交相辉映
——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之际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评论员
经春入夏,中国主场外交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又将隆重开幕。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代表共计2000余人齐聚北京,共襄文明盛举,推动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纵览历史长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对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破解当今世界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的深邃思考,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这是一场回应“时代之问”的思想盛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本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只有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们才能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这是一幅展现“美美与共”的瑰丽画卷。“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本次大会立足亚洲,又向世界敞开怀抱,是激发文化共鸣、维护文明多样的文明盛会。大会相关活动达110多项,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感受多元之美,在文明巡游和美食节中品味交融之道,这场中外文明大交流、多元文化大汇聚、多国民众大联欢的文明盛会,必将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着中国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致力于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架设桥梁;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与各国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等多领域人文合作……中国智慧,中国行动,为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志上,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亚洲文明之花必将绚丽绽放,人类文明的光芒必将熠熠生辉。
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凌
原标题: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聚焦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⑤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揭示文明交流互鉴在互联互通中的重要意义,郑重宣示了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相互往来、密切群体交流的“中国倡议”,提出了中国在加强人文交流方面将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深刻的洞察、务实的倡议、积极的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情怀,展现了大党大国宽广的世界视野,引发国际社会共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好地看清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翻开历史卷轴,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通道,古丝绸之路不仅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辉煌传奇,更记录了东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学互鉴的动人篇章。千百年来,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座“三彩骆驼载乐俑”,以驼代步的舞乐者身着汉族衣冠,使用西域传入的乐器,正在表演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这一文物珍品,不仅让人见识了唐三彩的瑰丽,更生动地印证着一个道理: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近6年来,从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到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从举办各类音乐节、电影节、图书展,到互派文化交流团、开展联合考古、深化旅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在人文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政党、青年、社会组织、智库、妇女、地方交流等协同并进,初步形成了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也正因此,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日瓦丁·约万诺维奇不无感慨地评价道,“一带一路”不仅是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更是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的康庄大道。
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与心才能贴得更近。不同文化、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互学互鉴,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和隔阂,更能拉近不同国家的人民“心的距离”,增进互信互谅,凝聚发展共识。中国书法家的现场交流,激发荷兰海牙民众的参与热情,让当地旅游局局长感叹“‘一带一路’让我们彼此更加亲近”;中国的“文物医生”长年在柬埔寨保护和修复吴哥古迹,让游客感念“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不断兴起的“汉语热”,让更多人以语言为桥,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的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交往合作,既让“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明交流互鉴,伴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传承千年而不息,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信念绵延万里而不绝,“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一条文明之路,我们也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用“文明”粉饰霸权,很不文明!
来源:新华时评 作者:杨依军
近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抛出所谓美中“文明冲突”“文明较量”“文明对抗”的论调,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麻烦。假“文明”之名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涂脂抹粉,再次暴露了美方霸权思维的傲慢偏执,很不文明!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应当平等共存,这是人类付出极大代价得出的惨痛教训。在21世纪的今天,公然说出“文明对抗”,反映的是极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散发出一种历史的霉味。
从什么“中国人好日子过得太久了”,到所谓“美国重建了中国”,以及大言不惭的“把中国开除出WTO”,其本质一脉相承,那就是美方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霸凌心态。
斯金纳所谓“文明对抗”的谬论无疑把美方一些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暴露在世人面前。在不少人眼中,对多样文明的珍视和追求是美国的重要象征。然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社会多元文明共存的局面,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实现的,直到今天仍脆弱而敏感。对其他文明的排斥和敌视,在美国国内史和对外史上曾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美国按说比谁都清楚。
中华文明上下绵延五千年,始终在交融互鉴、兼收并蓄中丰富和发展。对待其他文明,中国人历来主张平等而非傲慢、尊重而非偏见、交流而非交锋、包容而非排斥、和平而非对抗。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过去,中华文明没有和任何文明产生“文明冲突”,现在、未来也不会与其他文明产生“文明冲突”。美方个别人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美中文明较量论”,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恰恰表明他们对中华文明缺乏了解,也更加证明了文明对话而非冲突对抗的必要性。
作为负责任大国,理应求同存异,以开放心态加强对话,为破解“文明冲突”迷思做出探索和贡献。“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一旦被“冲突”“较量”“对抗”等零和思维蒙蔽了双眼,其结局无非是中国一句成语所言:盲人瞎马、夜半临池。
请斯金纳女士别玷污了文明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国际锐评评论员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最近语出惊人,臆言美中之间的冲突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此言一出,美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场一片哗然。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斯金纳耸人听闻之语是哗众取宠,玷污了“文明”,不仅让美国政界和学界下不来台,也让美国国务院在国际上贻笑大方。
斯金纳声称,美国和中国的这种竞争代表着一种巨大的“文明的冲突”。敢发出这样的言论,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了。斯金纳的依据是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冷战结束后,亨廷顿1993年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首次提出了轰动世界的“文明冲突”理论,1996年出版了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标志着这套理论体系的形成。
亨廷顿的理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它有宣扬“文化霸权”的意味,在国际学术界遭到不少批评。即便如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也不是在鼓励文明间的冲突,他试图解释文明间的冲突这一事实,告诫西方不要试图用西方文明去改造非西方文明。他赞同的是文明间的对话、理解与合作,是建立在多元文明之上而不是单一文明之上的世界秩序。而斯金纳居心叵测的断章取义,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无耻的偏见了。
在学术之外,斯金纳对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则是更加无知。她说,中美之间文明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是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果真如此吗?“9·11”之后,美国在中东发动两场战争,并出台对穆斯林的歧视政策,但也从来没提过“文明的冲突”,因为亨廷顿的理论对宣扬普世价值的美国来说是政治不正确。美国政府很清楚,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否则它就无法继续扮演“照亮世界文明的灯塔”。
让美国精英派更加骇然的是,斯金纳还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非白种人的大国竞争对手”,以此作为美中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另一个区别。说白了,她的意思是,美苏之间是白人之间的对抗,美中之间则是白人与非白人之间的斗争。种族歧视是美国政治的雷区,这番言论更是让政治精英们惊慌失措,美国政界学界人士纷纷第一时间站出来划清界限,对这种“相当可怕的、基于种族主义的分析”表达不齿。种族歧视言论在美国被人讳莫如深,斯金纳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可以说丢光了文明人的体面。这哪里是“文明的冲突”,更像是“野蛮”对“文明”的突袭!更令人遗憾的是,如此狂言居然出自一位据说有学识的美国女性之口!斯金纳女士的粗鲁无知,让人们对善良美好的女性形象大打了折扣。
其实,斯金纳说出来的是一部分美国人难以启齿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冷战思维”和“文化霸权”的老调重弹,披上“文明”的外衣,让“文明”背锅。“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是赤裸裸的冷战思维,这些人想用意识形态来划分阵营,让一个无形的“铁幕”再次笼罩世界。美国一直以西方文明正统自居,但在文明领域却推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历史的脚步都走到了21世纪,斯金纳之流的思维还停留在40年前,这种落后思想与时代发展的严重脱节阻挡不了前进者的步伐,只会导致他们自身的极度撕裂。据称,美国国务院正基于“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这种大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只能让这些逆潮流而动者被无情碾压。
文明是没有唯一和普世的,一个文明百花齐放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任何有生命力的文明都是历史的积淀、人类的瑰宝。2000多年前,世界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启迪人类思想的智者。在中国,先后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几乎同时期,在希腊半岛也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奠基者。数千年来,东西方文明和其他人类优秀文明,都怀着对对方的尊重、仰慕和包容,在互学互鉴中一直没有中断过。
文明本无冲突,想以文明的名义制造冲突,必将被崇尚文明、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唾弃。
2019文明大会、文化交流课件
加入湘语文高中资料总群(群号720272600),下载课件。最近一个月课件打包下载。5000名老师海量分享资料,自由搜索下载。
加微信1300091194 加入微信群下载。或向公号回复 文明对话 可下载文档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由湘语文收集、整理、补充。转载请注明有关出处。内容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发现误侵了您的原创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或者马上删除,谢谢!
不能留言点赞 就请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