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美贸易战”时评精选:不仅仅为作文……
湘语君说
近期,中美贸易战燃起战火,先是新闻联播国际锐评刷屏,再是华为海思总裁致员工信被疯转。一个霸气,一个悲壮!
作为中国百姓一员,我们真希望国家能强盛兴旺,国之不国,家将不家,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
虽然中美贸易战本质是政治事件,超出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但这一事件又涉及到文明、平等、交流、对话、和平、尊严、爱国等话题,无论从素材积累,还是从爱国教育角度,都值得高考生适当了解。
我们精选了一组人民时评。如果需要“中美贸易战”时评精选word文档和作文审题与素材积累课件(来自湘语文资料QQ总群 群号720272600)的,请打开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中美贸易战 即可获得地址直接下载。
新闻联播国际锐评霸气刷屏
新闻联播央视快评再发强音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一边威胁要对全部中国输美产品举起关税大棒,一边又表现出继续谈判的意愿,美方仍然试图用软硬“两手”,对中方极限施压,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取更高要价。但是,仔细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第十一轮磋商结束后对媒体的表态,美方就应该十分清楚:中方对经贸磋商有三个核心关切,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在这些原则底线问题上,中方决不会做出让步。所以,不管美方怎么“极限施压”,过去对中方无效,现在和未来也必定无效。
……
所以,美国的极限施压并没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压越大,中国的定力越强。对于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势必化危为机,借此来检验自身的能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有删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这是美国著名谈判专家杰勒德·尼伦伯格的一句名言。
然而,在中美经贸谈判中,美方却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一再得寸进尺、一味漫天要价,导致谈判严重受挫。美方的行为,不仅是对形势的严重误判,也完全低估了中方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众所周知,中美经贸谈判,一开始就是围绕贸易不平衡问题谈的。可是,在谈判过程中,美方不断扩大范围、频频提出不合理要价。即便如此,中方始终以最大诚意和善意回应美方关切,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对待彼此分歧,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进程,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既是对“合作共赢”理念的践行,也是对两国和世界人民负责。
一个好的谈判协议要达成,必须照顾到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既然是经贸谈判,就要围绕“经贸”来谈。倘若在谈判中,不断抬高要价,甚至试图把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内容塞入协议,只能是为谈判设置障碍,何谈诚意?习近平主席早就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期望中方拿原则问题和核心利益作交换,注定是美方最大的战略误判。
对中美经贸谈判,中国人是有诚意的,但中国人也是有尊严的;中国人是讲道理的,但遇到不讲理的也不怕。倘若把中方的诚意当作“可欺”,以为是超级大国就可以“予取予求”,不顾约定和实际随意改变贸易采购数字,不断提出违背中方核心利益的无理要求,甚至在协议文本的措辞上都要居高临下、搞霸凌主义,对这种做法,中方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遏中国的发展。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方“得寸进尺”,只能得到中方的“寸步不让”。那种“极限施压”的交易艺术,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来说,注定不起作用;那种“切香肠”式的谈判手法,对于饱经风雨的新中国来说,只能是一厢情愿;那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打压遏制,对于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痴心妄想。
对于“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840年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中国人民受尽欺凌,让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才彻底挣脱了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如果还有人妄图逼迫中国签“城下之盟”,这种念头,不仅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极端无知,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挑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珍贵的启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对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经贸谈判,还是国际交往,中国的开放大门始终敞开,中国的原则底线坚如磐石。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
——“美国重建中国论”可以休矣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钟声
中国快速发展的成就,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景观,国际舆论也公认这是“中国奇迹”。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要下山摘桃子了,美国一些人就大言不惭地声称“在过去25年里我们重建了中国”,这种论调不仅毫无常识,而且格外离谱。这些论调出自一些美国高官嘴中,让人们对他们的常识水平产生了严重怀疑。无知是一回事,有知装无知就可怕了。
根据一些美国人的这种论调,中国通过操纵汇率“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美中贸易逆差等同于“美国送给中国的财富”,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所推动的”。这种论调把中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一股脑算到美国头上,不仅严重背离事实,逻辑上更是荒唐至极,让世人大小牙齿都笑掉了!
“美国重建中国论”暴露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无知和扭曲心态,是美国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救世主心态”的反映。自“美国重建中国论”出笼以来,在美国国内就没多少拥趸,在国际上得来的也只是嘲讽。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由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对此早有公论。中国对外贸易一向遵循市场规律,做的是公平买卖。把中美贸易顺差说成是“重建中国”的论据,逻辑上更是说不通。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罗奇指出,美国对全球102个国家的商品存在贸易逆差。按照这种逻辑,美国“重建”的国家岂不是占了全世界的大多数?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救世主心态”,恐怕只有昏了头的人才说得出来。
中美双边贸易也绝非美国向中国输送财富的“单行道”。再说美国有逆差并不是给中国白送钱,而是得到了真金白银、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的商人会白送钱给中国吗?恐怕永远都不要抱这种期待。德意志银行等第三方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在中美双边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多的商业净利益。中美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吃亏做买卖的事没人愿意干,长于谋取利益、顽固坚持“美国优先”的美国人更不愿意干。
没有人否认美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要因此说它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则是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自1987年我国有外资统计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万多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投资800多亿美元,仅占到4.06%。800亿美元就想“重建中国”,只能是一种天方夜谭!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想象美国人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照此逻辑,美国在华投资和服务贸易所得一年就几千亿美元,是不是中国重建了美国?!
事实上,“重建中国论”出笼后,美国著名的“政治真相”网站做了“事实核查”,结论是该说法是对美中经贸关系“过于简单化”的描述。美国卡托研究所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认为,这种说法仅仅反映了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贸易,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改革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
任何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都要靠自己。中国人明白,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经济体,不可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和恩赐来发展。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来“重建中国”,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中国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靠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干出来的。“掠人之美以自耀”,是不道德的。
中国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敞开大门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大开放的市场,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也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创造了更多机遇。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务和公司投资的融资,美国将无法维持房地产、国防及商业领域多年来的增长,“在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化世界,很难说谁在重建谁。”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想当这个世界救世主的人,多是图一时口舌之快,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不过,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想以救世主自居,结果都会落得一场自编自导的荒诞剧,让世人掩口而笑。与其开口暴露无知,不如尊重事实,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正确看待中国发展,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正常稳定发展的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交往讲究礼尚往来,交锋讲究先礼后兵。
对中美经贸摩擦,中方始终保持极大的克制,始终抱以极大的诚意,认真精心准备谈判。即便在美方进行极限施压,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中方仍派代表团赴美进行第十一轮高级别磋商,把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保持到最后一刻。在美方此举直接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后,中方不得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同时仍希望美方回到双边经贸磋商的正确轨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谈判。
君子之国,有君子之道。正如有外国政要指出的,中国在国际上重信守诺,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一年来,中方推动谈判的诚意和善意有目共睹。我们重信用、守承诺,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遗憾的是,美方一再提高要价,几番出尔反尔,痴迷于极限施压,以为可以通过这种不讲信用、蛮横霸凌的做法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判错了形势、认错了对象!千万别把中国的诚意当可欺,千万别以为中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会退让妥协,千万别以为中方会拿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去做交易。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信念高度一致、决心坚如磐石,现在的中国绝不会再做丧权辱国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己核心利益的苦果。搞霸凌主义、极限施压那一套,除了有损美方信誉和形象,别无他用。
面对美方挑起的经贸摩擦,中方的立场始终明确: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不想打,但也不怕打。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深度融合,美方加征关税,对中国人民不利,对美国人民不利,对世界人民也不利。从一开始,中方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与美方磋商,做到了仁至义尽。同时,中方对最坏的结果也有预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中国人民从历史经验中懂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一年来,举国上下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做好各方面工作,成效正在显现,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承压能力、抗风险能力有足够自信,无惧美方把贸易战打下去。
中美开展经贸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合作是有原则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不会让步,也不可能让步。中方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始终认为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但谈判必须有诚意,必须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双方的协议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只有双方相向而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抱着理性、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才能让中美经贸交往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钟声
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美之间所谓“巨额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动辄将“美国每年都要输给中国5000亿美元”“美国损失了数百万制造业岗位”等说辞挂在嘴边,并因此声称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一年来,这种“吃亏论”一再成为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中方诚意,频繁对中方采取极限施压的所谓依据之一。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说美国是“吃亏者”,岂不是说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是损己利人的?倘若如此,岂不成了咄咄怪事。无论是在全球贸易还是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不仅不是受害者,反而占了很大便宜。这一点,美国相关行业、消费者和经济学家心里清清楚楚。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并非因中国而生,也不会因中国而终。一方面,过度消费、储蓄不足、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美国也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本,用于高科技等领域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金融教授卡门·莱因哈特认为,美国指责那些贸易盈余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看法代表了国际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
对华贸易逆差只是表象,并不能反映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真相。世界经济早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从生产看,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控制了专利技术、核心零部件以及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获利巨大。苹果手机的例子广为人知。如果将全部顺差都统计在终端产品出口国上,显然无法客观反映贸易中的价值分配。事实上,自2011年起,为显示一国在价值链中的真实获利情况,WTO和OECD就倡导从“全球制造”视角看待国际化生产,推出“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只可惜,美国一向对WTO等多边机构抱着“合则用、不合则弃”态度,哪怕再科学的方法,从中看不到为我所用之处,也不可能予以支持。
目前,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这是美国企业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的体现。美国物价便宜尽人皆知。多年来,当多国央行都忙于抑制通胀水平时,美国通胀水平始终维持在2%的目标值以下。正是中美贸易让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走进美国千家万户,增加了消费者的福祉。
正如美国《时代周刊》著名撰稿人罗伯特·赖特在《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人类命运的昌盛必然要懂得从“零和”年代走向“非零和”年代。过去40年,中美贸易规模增长230多倍,如果不是共赢,而是一方受害的“零和”,怎么可能实现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来都是进口大国,发展起来的中国更是向世界敞开大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真诚希望扩大美国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拒绝出口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岂能怪罪于人?
对华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也是无知之谈。多年来,美国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是: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源于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由于生产自动化和机器人投入增加,导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对外贸易会造成劣势产业淘汰和转移,但更会带来优势产业扩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美国加州大学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与其说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损失了就业,不如说收获了更多高薪酬的就业。
这些简单的事实和逻辑早已证明,贸易逆差、制造业岗位流失根本支撑不起“吃亏论”论调。固守美国“吃亏论”,一时也许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但时间久了,却会让美国民众成了真正的受害者。今年4月,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对美商业环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商品生产公司中,有3/4受到近期关税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成本,并促使其中一半公司提高了销售价格。美国消费者、农场主、企业等,成了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的受害者,而不是中国“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受害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吃亏论”,远非打打悲情牌、过过嘴瘾那么简单。美国“为赋新词强说愁”背后是另有名堂的。只是散布这种错误论调的人打错了算盘。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通过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冲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且损人不利己的观点还要一再重复,说的人不累,听的人都累。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
从去年3月至今,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方的反复无常,这一点世人都看在眼里。令人惊诧的是,美方在最近的谈判中,竟然给中国贴上“倒退”“背弃”等标签,指责中方“违背承诺”“出尔反尔”。这真是颠倒黑白、倒打一耙。
在中国文化中,失信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今年5月的谈判,协议都还没有签订,哪来的承诺?中方“违背承诺”又从何说起?谈判不就是讨价还价吗?难道只能接受美方的漫天要价?如果一方压着一方谈,谈判结果一边倒,那还有平等可言么?还是正常谈判么?
至于谁在“出尔反尔”,国际社会自有公论。去年5月19日,中美双方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仅仅10天后,美方就公然违背承诺、挥起关税大棒;去年12月1日,中美双方就贸易采购数额达成共识,但美方却在此后的磋商中背弃共识、肆意抬高要价;今年5月5日,美方又重启关税威胁,使双方谈判遭受严重挫折。刚刚达成的共识,马上就可以翻脸不认;公然地毁约失信,似乎成了美方的家常便饭。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诚实是最好的策略”。作为商业大国,美方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在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美方翻脸比翻书还快。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或许,美方把翻云覆雨当成“交易的艺术”,但一定是误判了形势、找错了对象。中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向来重信守诺,也从不会逆来顺受。美方这种反复无常的手法,除了自损形象,没有任何意义。
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各国互通有无,船只川流不息,靠的是信用之帆和规矩之锚。遵守规则、尊重契约使得不同个人、群体和国家可以形成广泛合作,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然而,现任美国政府不顾各国公认、普遍遵循的国际交往准则,采取了一系列背信弃义的做法,对国际关系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美国不断背弃承诺、频频变脸“退群”,成为国际社会的最大“不守规矩者”。美国人喜欢讲“软实力”。这几年,美国的“软实力”正在走下神坛。连“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都认为,美国的“软实力”已经遭到削弱。的确,没有公信力,谈何“软实力”?只想自己“优先”,又何来公正平等,谈何再次“伟大”?
人们常说,“最大的破产就是信用的破产”。屡屡失信、出尔反尔,是难以取信于人、走得长远的。美方的翻云覆雨、阴晴不定,正在透支、损耗美国的国家信誉。
“不怕打贸易战”的底气
——评华为海思致员工信
来源:人民日报评 作者:纪帆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发出致员工的一封信。当天这封信在网络热传,引发网友的强烈点赞、如潮好评:“为华为的前瞻性点赞!”“这就和老一辈科学家研究从无到有的历程一样,加油!”
这封信,是华为方面对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后的回应。在有人以为这是华为的“噩梦”时,华为却早就未雨绸缪。如信所言,华为多年前作出“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他们“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这些研究成果却能获见天日,让华为不被“卡脖子”,能够“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令人感佩,更发人思考。
华为这一招,看似一步闲棋,关键时刻却顶大用,深刻表明一个有远大抱负又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往往具备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具备一种“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具备一种勇于攻坚克难、攀登险峰的英雄气概,具备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追梦精神。企业如此,国家如此,人民如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华为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标杆。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风雨坎坷,有多少艰难险阻?从抗美援朝,到九八抗洪,再到汶川抗震救灾,面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倘若中国人民没有那么一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英雄气概、精神力量,我们又如何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即便在我们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今天,中国人民亦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但不管前进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中国人民内心里都激荡着那么一种骨气、底气与硬气,都会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积蓄了无比强大的能量,中国人民饱蘸了敢于战风斗浪的精气神,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不想打,但也不怕打。”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为什么中国不怕?这不单是因为我们对最坏的结果早有预判、早有准备,不单是因为我们这些年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单是因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承压抗风险能力增强,更是因为中国人民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总是爆发出惊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让任何障碍阻挡了我们追梦的脚步,不让任何力量打乱了我们筑梦的节奏。
古人云:“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诚哉斯言!
尊敬的海思全体同事们:
此刻,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list)。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华为立志,将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仍将如此。今后,为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何庭波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六日
声明:本文内容人民日报等媒体,由湘语文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有关出处。内容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发现误侵了您的原创版权,请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或者马上删除,谢谢!
不能留言点赞 就请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