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认为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不对的,语言有音和义,文字记录了语言的义,而没有记录语言的音,因为录音机能记录有声的语言,而文字不是录音机,记录不了有声语言,是把语音转化成了字形。文字的本质是字形,文字是书写文章的视觉符号,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就把文章当作语言了,而文章不是语言,汉文不是汉语,古文不是古代汉语,因为语言一时传,文章千古在,二者功能是不同的。见下图:
中国音韵学告诉我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也就是说,同一个汉字,先秦有先秦的读音,唐宋有唐宋的读音,今天有今天的读音,今天我们是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朗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学古文不是学古人说话,而是获得读写文言文的能力。可能有人会说,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能用文言文吗?其实,学习古文和使用白话文并不矛盾。曹雪芹、鲁迅上学时都是只学古文,但都成了白话文大师。这就是为什么五四时凡是读书人都会写白话文的道理。宣传变法维新的梁启超4岁识字,8岁能文,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当年像他那样年纪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大有人在,如陈独秀、胡适、毛泽东等都是文言、白话俱佳。文言文和白话文是汉文的两种不同的文体。白话文自古有之,是中国人为了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创造的,中国自古就是文言和白话并存,相安无事。因此,当年白话文运动提出废除文言文是不对的,而当年林纾(林琴南)提出《论古文之不宜废》是对的,今天我们要给林纾翻案,可惜他在与胡适和钱玄同的论战中却说“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那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教古文,学生却具有读写“文言”和“白话”两种能力,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呢?
因为古文和白话文都是用汉字写的文章,用汉字写的古文是先产生的,白话文是后产生的。先产生的古文是白话文的源头,没有古文的“以己之矛,克己之盾”(《韩非子》),哪有现代白话文的“矛盾”一词呢?“老师”的“师”就是“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师”,“朋友”的“朋”就是“有朋自远方来”的“朋”,白话文中的大量成语都是来自古文,文言和白话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构成白话文中的汉字是源于古文,所以教了古文也就教了白话文中的汉字,而且教师是教孩子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朗读古文的,而孩子自然会说话,白话文读出来和说话一致,会说话的孩子在古文中学了汉字后自然就能读写白话文,白话文可以无师自通,所以不用教。曹雪芹、鲁迅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不是靠学习白话文,而是靠学习经典古文和诗、词、歌、赋。因此,只有教经典古文和诗、词、歌、赋才能使学生快速获得全面和高水平的汉文读写能力。小学教经典古文,是符合汉文教学规律的。美国著名汉学家卫三畏对中国传统的汉文教育是这样评价的: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人的心灵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圣人的言论对其同胞的良好 影响力之所以远远超过西方的圣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究其原因是因中国的教育是把教少儿识字读书与传授孔子的思想合为一体的。
【相关阅览】
作者:張朋朋先生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瑞士日内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任教或讲学。
著述:《文字论》《集中识字》《部首三字经》《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又名《字启蒙》(与法国白乐桑先生合著)
【相关阅览】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
【創辦宗旨】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文字自信
承傳中華文明
【投稿郵箱】
237092168@qq.com
. 若無文字 .
. 則無文化 .
. 更無文明 .
. 文字自信 .
Go to "Discover" > "Top Stories" >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