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晓敏: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篇本位”

唐曉敏 文字研究 2021-11-15

唐曉敏: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篇本位”


唐曉敏先生


中國傳統語文教育,可以說是“篇本位”的教育。所謂“篇本位”,這是指的是,語文教育一直重視的是篇章。古代閱讀經典,經典是整部的著作,歷代所學的文選,如唐人所讀的《昭明文選》,明清時期舉子所讀的《唐宋八大家文抄》,以及《古文觀止》,自然也是篇章的選集,甚至識字教育,也是以文章的形式來教兒童識字。如《千字文》是把一千個漢字編成有意義的文章,《三字經》就是文章。連《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也像是優美的文章那樣有形象性的特點。可以說,古代以及民國時期的私塾、家塾教育,兒童就是與“篇章”打交道。

 


古人的這種做法,是非常富有智慧的。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種工具,具體地說,這一工具有多方面的價值,首先,它是人們彼此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交際包括口語的交際和書面文本的交際。書面文本的交際本身就需要有“文”的修養,即使是口語交際,其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對書面文本的掌握,需要有閱讀的基礎,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西方也講“會讀、會聽才會說”。

 


語文除了具有社會交際的功能之外,還有建構個體心靈世界的功能,這應該是語文更爲重要的功能,語文的工具性,主要應該是體現在這個方面,而這一功能的實現,更需要閱讀整體的篇章,個別的字詞是沒有意義的。優秀的著作、文章,特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建構人的精神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蘇聯美學家卡崗講:“藝術作爲社會現象,其存在的意義在於,它使個別人積累起來的精神經驗變爲社會的財富,即從一人傳給另一人,從一代傳給另一代。從一代傳給另一代。藝術的產生是爲了盡善盡美地組織人們的交往,藝術在人類歷史的全部時期內,始終被人們用來實現這一首要的目的。”“對於個人來說,藝術的價值在於,它使個人參與另一個人的精神活動,能夠以特殊的靈敏和充滿詩意的熱忱理解世界。換言之,藝術使人能夠獲得莎士比亞、倫勃朗以及貝多芬的天才所創造的東西,從而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慧敏,精神上更加豐富。同樣地,藝術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因爲藝術總結了每個個人的經驗,使之變爲全社會的財富,這是符合整個社會發展的利益的。”

 

這裏所說的藝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著文學。文學更能夠讓一個人“參與另一個人的精神活動,能夠以特殊的靈敏和充滿詩意的熱忱理解世界”。卡崗還說道:“藝術家還有更重要的能力:它能獲得並傳播另一類信息,即它能揭示發生在人的心理和個人的精神世界深處的極爲複雜的過程。多虧藝術,人類才得以深刻而細緻地理解人的心理,人的感情,思想和意志的相互聯繫。”


這裏所說的藝術,應該主要指的是文學。文學讓人體會到人類的真善美,從而讓自己更純真、善良,更有人文情懷,這顯然不是單個的字詞所能做到的。

 

語文另一個功能是傳承文化。而這也主要是體現在整篇的著作和文章中。前人把他們的觀察到和思考過的世界通過著作文章保存下來,後人通過閱讀這些著作文章而瞭解和掌握了這些精神財富。這也不是單個的字詞所能辦到的。

 


語文的價值主要表現在整部的著作和整篇的文章中,而不是著作和文章的某一部分之中。自然,著作、文章都離不開字詞,但文章並不是字詞的“堆積”。文章中包含了作者對世界、人生的情感體驗與思考,雖然他們創作時使用了字詞,但字詞構成了著作、文章之後,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字詞,而成爲了一種新的東西,也有了新的功能,這是字詞完全不能相比的。這就像,一座建築物可以說是磚瓦、水泥等“構成”的,但建築物絕不是磚瓦、水泥的堆積,它包含了設計者的經驗、能力、智慧及審美情趣。建築物可以居住,可以供人欣賞,這些都不是磚瓦所能具有的。

 

由此,傳統語文教育一直重視的是篇章的閱讀。自然,爲了讀書,是需要認識一些漢字的。但很少在講解字詞的花費時間和精力。私塾教育的初始階段,是不講解字詞的。鄧雲鄉在《清代八股文》中說:傳統語文教學也有“講”,但是,這個“講”,現在的讀者要理解,不是一般講解詞句意思,這是靠熟讀背誦當中自然理解,老實說是不必講的。明清兩代八股文教育中的所謂“講書”、“開講”,都是講《四書》中的每一句話如何發揮,如何寫成一篇八股文。

 

上個世紀前期,不但是私塾,就是一些學校使用的教材,也是以篇章的熟讀爲主,字詞則很少講。如中華書局《詳評古文讀本》是民國時期高等小學的教材,共6冊。這套教材出版於民國5年,到民國二十年已經再版三十多次,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古文教材。這套教材有鮮明的特點。首先,6冊教材每冊選古文30篇,共180篇古文,而且選篇很精當,包含了古代散文的許多優秀的篇章,如第一冊就選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韓愈的《送董邵南序》,以及選自《莊子》的“辯魚樂”即“濠梁之辯”,足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的評點也很有特點。這套教材,對課文的評點或講解,是按“篇法、章法、句法、字法”的順序來進行的。而且,每個部分的講解,重點不在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而在介紹文章的內容是怎樣表達的。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很有意義的。教材雖有對字詞的“注釋”,但注釋的數量很少。每篇文章注釋的字詞多是5、6個,最多也就10個左右,而且解釋的也非常簡單。

 

【相關閱覽】


唐曉敏:民國時期學童讀書早

唐晓敏: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張朋朋先生:“字本位”的内涵

社會科學報:“字本位”與“詞本位”之爭

“字本位”教学法首现央视


张朋朋先生: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错误的

2021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成功舉辦

安子介: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安子介:再談想靠“拼音”創造新的中文

安子介:兩張常用字表的對比

流沙河:漢字之美,美在人性

錢旭紅:中國語言文學的先進性

王国维:《汉书》所谓古文说

黃偉嘉:非漢字文化圈的漢字與文化教學

李輝:林西莉與《漢字王國》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去世,「研究中國是我的生活方式」

法國漢學家汪德邁先生逝世,“中國教給我們什麼”

魯惟一、葉嘉瑩、周錫瑞:“中國學貢獻獎”獲獎感言

于省吾:自傳

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建立的标志

北大中文系:汉语有形吗?

扣问【中国军网】:“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出自《礼记·中庸》吗?

北京语言大学声明

孔子学院: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 Confucius?

車琳、葉莎:漢魏六朝詩在法國的譯介與研究

许建平、王鹤:敦煌《尔雅注》写本相关问题研究

羅慕君、張湧泉:文字比較在敦煌本《金剛經》整理中的運用

午元心:啟蒙經典教育和周恩來、鄧小平、朱德、劉少奇、陳雲、毛澤東

國語君:傳統「小學」啟蒙教育及其必讀經典

清末民初的兒童課本

王力:《漢語史稿》初版序及漢語史教學一年的經驗和教訓

敦煌本【论语】

文字作品选: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文字作品選:重陽
文字作品選:蘇軾子瞻東坡

文字作品選:黃庭堅魯直山谷涪翁(一)

文字作品选:黄庭坚鲁直山谷涪翁(二)

文字作品选:范仲淹《道服赞》

文字作品選:孙文載之中山

文字作品選:袁世凱慰亭項城

林雨:孔子是“歧视妇女”吗?(讨论)
陳宇:佛教是胡夷教,還是華夏文化之組成?
郭佳:重阳节为啥跟老人挂钩呢?
錢穆: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

錢穆:《國史大綱》序

余英時:《論語》的讀法及其他

周言:《余英時傳》出版

周振甫:怎樣學習經典古文

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

張宗友:《朱彝尊全集》序

葉嘉瑩:孩子學古詩詞當從識字始

吳小如:讀《唐詩三百首》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不仅是血缘,更是文化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翟金明、左全琴:高麗時代接受《史記》《漢書》的表現及其影響

我看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三)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二)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一)

央视新闻:汉隋唐宋明服饰举例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前 国庆

《人民日报》国庆节头版(1949-1958)

同學們,這是胡某高度認可的教學理念之一

16级学前教育 陈笑天浅谈升本


漢文字、華文字、中文字教育  20210930

漢文啟蒙經典  20210930

孔子、【論語】、儒學、經學、理學  20210930

家族、家譜、家風、家教  20210930

錢穆先生文選  20210930

余英時先生文選  20210930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