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張新穎:陳夢家在洛陽

張新穎 文字研究 2021-12-30

張新穎:陳夢家在洛陽


張新穎先生


1959年的时候,陈梦家下放到洛阳一个农村里学种棉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史学者张新颖发现了陈梦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意外”、一段“插曲”。



两年前听朋友说,陈梦家写过一个豫剧剧本《红日》,很是吃了一惊。不久前,上海朵云轩征得陈梦家的这份手稿,我得以先睹,惊讶落到面前的实物上,仍然不肯消散。因此写这篇短文,试作介绍和梳理。


这个剧本是一九五九年写的。前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欢送陈梦家等十四人下放河南农村劳动,赶赴洛阳东郊白马寺镇十里铺村的植棉场。一九六〇年一月初返回北京。就是在这下放劳动期间,陈梦家编写了豫剧剧本《红日》。


为什么会写这个剧本呢?是陈梦家主动要写的?还是组织安排他写的?这个原因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编写这个剧本,领导是支持的。陈梦家仔细记录了编写的进程日期,并计算共用时“十八天半”,在给友人的信中更准确地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半工”的说法,表明是得到允许,用一半的劳动时间来做这件事。


用来改编的原著,当然是那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作品。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一九五七年七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八月第八次印刷,已累积印数五十七万九千册;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一九五九年译成英文;一九六二年拍成电影。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


陈梦家的剧本手稿,用钢笔写在横格纸上,清晰,完整,由几个部分组成:

一、豫剧《红日》编写提纲(3页);
二、人物表(4页);
三、目录(1页);
四、正文
第一场 涟水城外雄师含恨走(8页);
第二场 虎头岗上攻占辛勤练(17页);
第三场 吐丝口镇装哑捉俘虏(13页;后面还有一页,划掉了);
第四场 莱芜城郊激战获全胜(17页);
第五场 沂蒙山里伤员赴前线(17页);
第六场 沙河渡口杨军救军长(19页);
第七场 孟良崮上红旗迎日飘(19页);
正文结束页(第七场末页),写有“1959/6/29 写毕”,“1959/7/11 修改抄完。共用了18天1/2。大热 十里铺中”。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正文结束页


五、还有两张纸:一张写有“红日初稿”,此页用画“正”的方式记录工作时日,分列三个时段:“看 5/26—6/5 9日;编 6/6—6/28 19日;抄 6/29/—7/10 9日”;另一张,写“每页 22行X15字=330字”。


原著篇幅很长,人物众多,是所谓“史诗”式写法;陈梦家在改编的时候,基本删除了写高级军事首长的地方,而着重表现连班普通战士在战争中的锻炼和成长,附带也描写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豫剧<红日>编写提纲》中说:“这是一个现代的豫剧,道白采用原书的现代语的对话。在唱词方面,除以梆子为主外,我们以为可以穿插一些洛阳曲子,使音乐丰富多样。原著中的歌子,也照样的保存下来。只要我们调制得合宜,是可以融合无间的。”


改编这个剧本是为了“农村中的业余剧团”演出用的,所以《提纲》中特意说明:“农村剧团在农村巡回演出,虽是现代剧,似乎在布景和道具方面,应该力求俭省。我们既是以豫剧形式演出的,因此可以多多利用旧有的形式,使布景简化而以唱词唱出场面的情况。”


剧本写成后是否演出过,不得而知,大概是没有。但在改编时,陈梦家是处处想着它是“可用”的,《提纲》最后甚至设想,这个“初次试编的”剧本,“稍加修改以后,也可以作为话剧演出。”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提纲部分)



提起陈梦家,我们自然会想到他早年是新月诗人,之后成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还会想到他搜集流散在欧美的商周青铜器资料,不大会想到他和豫剧有什么关系,绝不会想到他有一天竟然写了个豫剧剧本。


陈梦家诗集


虽然突兀,多少也算有迹可循。赵萝蕤《忆梦家》里说,“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新文学史料》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一九五六年夏天,《人民日报》副刊编辑姜德明在萧乾陪同下访陈梦家,陈梦家谈起近年来迷上了地方戏,特别是河南豫剧,姜德明即请他写点看戏随笔(姜德明:《诗人陈梦家》,《寻书偶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



陈梦家的看戏随笔,谈豫剧的有好几篇:


《论老根与开花》,是看了洛阳豫剧团两出老戏《穆桂英挂帅》和《姐妹告状》后有感而发,借演员之口,提问:“老根都刨了,怎么能放花?”(《梦甲室存文》,陈子善编,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188-190页)


《关于电影<花木兰>》,赞叹常香玉天赋的歌喉、炉火纯青的艺术,赞成将好的地方戏多拍成记录电影;(同上,191-193页)


《看豫剧“樊戏”》,介绍他到西安特地拜访的“樊戏”剧团,文章开头说:“几年前在北京吉祥戏院看曲周萧、素卿演《三拂袖》,觉得好听好看而情节有趣,从此看上了河南梆子。”最后建议:“我一向以为,作为全中国、作为华北官话区域中心的北京,应该有一个豫剧院。”(同上,196-197页)


——即便如此,陈梦家也不会想到,两三年之后,他会自己动手,编写一个豫剧剧本吧。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中的人物表



这个剧本手稿,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朵云轩征来的手稿,附有一封陈梦家的信:


国华兄:
十月间济南来信,早已收到,一恍又是一个月了。茲检出红日豫剧原稿,可笑之作,举以奉赠,作为纪念。其中是否有可采用之处,很难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盛暑中挥汗作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匆匆即祝
撰安
陈梦家 一九六一、十一、七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中附的一封陈梦家的信


原来陈梦家把剧本手稿送人了。受赠者王国华,是王献唐的第三个儿子。这样一看,就清楚了。


王献唐一九六〇年去世后,王国华将若干遗稿寄给陈梦家,请求帮助整理。陈梦家建议以四篇性质相近的文章,汇为一书,即《山东古国考》,并于一九六四年写此书“后记”,其中叙及与王献唐的交往:“一九四〇年前后,以齐鲁古陶文的探讨,始与先生订文字交。解放后在济南相见,随后在北京又数数倾谈,服其淹博通达。先生常以长条粗黄纸作信笺,讨论学问,剖析细微,见解新颖,而墨书清丽,文词庄谐并出,如其为人。”(《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一九八三年,279页)一九六三年陈梦家为《尚书通论》重版作“重版自叙”,特意提及:“一九六〇年归自洛阳十里铺,故友王献唐先生山东来说,殷殷以此书的修订相嘱,而我亦深感初版颇多疏略之处,欲谋修改,稍事弥补。”(《尚书通论》,中华书局,二〇〇五年,2页)


陈梦家以“可笑之作”,奉赠故友哲嗣,“作为纪念”;王献唐后人珍视这份手稿,小心保藏于青岛家中,历经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动荡不已而未毁未失,完好如初。



这份豫剧剧本手稿的存在,实证了陈梦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意外”、一段“插曲”,他说是“盛暑中挥汗作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语调似乎轻松,恐怕也未尝没有自嘲之意。想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情下“作此游戏”,却很难轻松起来。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


远的不说,就从“文字改革”说起。一九五七年,陈梦家连续在报纸上发表《略论文字学》、《慎重一点“改革”汉字》、《关于汉字的前途》,直言对“文字改革”和汉字简化的意见。逆势而持异议,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呢?远在重庆的吴宓,收到友人寄来的《文汇报》五月十七日刊有《慎重一点“改革”汉字》的剪报,五月二十日日记中记:“宓读此剪报,始知宓一向太过慎重,太为畏怯,愧对自己生平之志事矣。即致唐兰、陈梦家一函,述感佩之意。”八月十六日,又记:“北京有陈梦家,以反对文字改革为其罪。按宓于五月二十日致唐兰、陈梦家一函,似因浆糊潮湿,邮票脱落,该函竟以‘欠资无人收领’退回,宓幸免牵连矣。然宓自愧不如陈梦家之因文字改革而得罪也。”(《吴宓日记续编》,北京:三联书店,二〇〇六年,第三册,88-89页,152-153页)


陈梦家没有接收到来自旧日同事的“感佩之意”,却必须接受接连不断的批判。一九五九年陈梦家在洛阳种棉花,六、七月“半工”改编《红日》前后,还为另一件事发愁。考虑赵萝蕤的状况,他致信夏鼐,请求帮助调动妻子到文学所;文学所同意向北大借用,北大西语系坚决拒绝。这期间陈梦家和夏鼐多有书信往返,事情最终未成。


十一月二十五日,陈梦家给赵萝蕤写信,说自己在农村公社中的情况。后来他倒是平安回到了北京,但此后的日子,却难得平安,最后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相關閱覽】


【文字研究】将组织张朋朋先生的《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错误的》一文的线上研讨会

张朋朋: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错误的


張朋朋先生:论文字的本质

张朋朋先生:我为什么要反思西方语言学

张朋朋先生:反思索绪尔使用“音响形象”的提法

张朋朋先生:反思西方“普通语言学”的文字观

张朋朋先生:反思西方“普通语音学”

张朋朋先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吗?

张朋朋先生:文字是以“形”示“意”的视觉符号

張朋朋先生: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张朋朋: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张朋朋:“文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读德里达的《论文字学》


江枫:汉字,体现着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

董破晓:汉字会拖四化的后腿吗?

朱曼华: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

段生农:汉字拉丁化质疑

肖天柱:关于汉字问题的反思

安子介: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流沙河:漢字之美,美在人性

安子介: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袁曉園:“首屆漢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漢字文化”是建設人類現代化文明的寶貴源泉

錢偉長:漢字,未來的國際文字

唐翼明:漢字簡化是瞎折騰

安子介:廿一世紀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

朱大可: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袁晓园:论“识繁写简”与“文字改革”——答吕叔湘等先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四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