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晓敏: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点“不现实”

唐曉敏 文字研究 2022-06-27

唐曉敏: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點「不現實」

唐晓敏: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点“不现实”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太重视“现实”了。总是让学生“适应现实”,督促学生“与时俱进”,把这看做的教育的成功。按这样的教育观念培养的人,特点是很精明,很能了解社会,成为钱理群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有严重问题的。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与现实有一种既适应又不完全适应的关系。其特点是,他们与现实中的好的东西,与现实中的真善美,是适应的,而与现实中的不好的东西,则是不适应的。他们不是盲目地服从现实,也不是只会利用现实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与实际的教育效果,更为可取。传统教育培养人的“求道”的精神,让人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而人在追求理想的时候,与现实总有一些不太适应,但这是好事。其中的一些有大成就者,甚至已经明白,只有与现实不太适应,才有可能得到成功。如韩愈就说过,“唯乖于时,乃与天通”。韩愈明白,一个人若是一味地追求适应他的时代,就很难得到别的时代的认可。


自然,这是有大成就者的情况。普通人呢?普通人也是一样。也应该是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是可以不去适应现实,至少是不去迎合现实中不太好的一面。我们常常被告知,读书时要注意,书中有“糟粕”,但很少想到,糟粕究竟哪儿更多?其实,正是“现实”中,糟粕更多。


徐健顺有一篇谈古代教育的文章,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最后一代读过私塾的老先生,还有一些尚在人间。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来到处拜访这样的老先生,询问当年的教育情况,采录当年的读书方法。昨天有人问起,那些老先生都是怎样的人?我郑重回答:不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面对面坐,恍若隔世。他们吟诵的时候,会哭。他们和你一见如故,亲如家人。他们不顾年迈体衰,总是倾囊而授,或又拄杖带我们寻访他人,从未提报酬、版权,也从不怀疑我们是骗子。


徐健顺接触他们时,首先感到的是,他们“不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面对面坐,恍若隔世”。他很钦佩这些传统教育所培养的人。认为他们是“士”,横平竖直,立于大地。“他们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气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气节不是一个架势,恰恰是亲切,是温柔,是可爱。”


现实变了,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怀疑的心理,担心自己受骗,但这些老人与来访者“一见如故,亲如家人”,现实中人们都讲究“报酬、版权”,但这些老人“从未提报酬、版权”。也就是说,这些老人没有“与时俱进”。其实,“与时俱”也未必是“进”。

相關鏈接:

唐晓敏:古代孩子“善属文”的例子
唐晓敏:用最简单的方法学最好的诗文
唐晓敏:现有的“汉语语法”“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