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PM·新展预告 | 「人民世纪—朱宪民摄影展」:中国人才照得见中国人的灵魂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2020-01-03


“生活将我同摄影紧紧地连在一起……并引领我不断地认识生活,认识人民。我拍的是一群不被写进历史的人。”


——朱宪民


1979 天安门广场(北京)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座时间的遗址。

在纪实摄影的创作之路上,探索沉浮半个世纪之后,朱宪民意识到,一切都始于物质与美都极度匮乏的1960年代。恐怕鲜有人会预见,那个端着135照相机的年轻人,已经投身一场伟大的事业:把大半生的精力都用来拍摄普通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今天,时间跨度五十多年


1964 欢送同学下乡锻炼(吉林)


朱宪民,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摄影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半个世纪以来,他持之以恒地关注平民生活,用镜头定格了大时代变迁中普通民众的时光岁月和历史沧桑。作品意境深远,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其摄影作品时间大跨度达五十多个年头,出版有《黄河中原人》《草原人》《黄河百姓》《中国黄河人》《百姓》《躁动》等摄影作品专集。

《黄河百姓》被誉为“迄今为止以影像方式全面表现‘黄河人’生存状态的、时间跨度最大的摄影专著”。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本、美国、巴黎、法国等地举办个人摄影艺术展。

国际著名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称其作品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


朱宪民
拍摄:壹号影棚X-Studio

朱宪民从黄河边上的家乡——范县出发,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东北和大西北,无论走到哪里,都把镜头瞄准“人”的生存状态。


人民是什么?

“人民”是个集体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唯有具体到“人”,我们才能看见他的存在。不单看见了他的存在,还应看见他们彼此平等,彼此守望。朱宪民的“决定性瞬间”镜头,使得具体的个人,你、我、他、他们都看见了“我”平等存在。他的摄影方位平常,视角平等,叙事平实,审美平静 :镜头前具体的“人”就是“人民”,不再是泯然众人的“群众”。

黄河源头藏族小姑娘(青海)


原《现代摄影》主编、资深编辑李媚说,朱宪民在他的同代摄影人中是个真正的例外,而这种例外,凡有那个时代生活经验的人都深知,不易。

翻阅中国当代摄影史,几乎没有发现在他的同代人中,有谁如他那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以一种具有平民性以及人情,甚至是人性关注的纪实态度拍摄过黄河人。也没有发现还有谁如他那样坚决而直白地表达着民以食为天,这个最朴素且最基本的事实。正是这种异于主流的目光,使朱宪民为中国民生图像史留下了可贵而难得的一笔。

1984长安大街购买沙发的三口一家人(北京)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半个世纪来,中国从传统乡村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关系,包括过往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情关系等等都已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变迁,甚至是颠覆性变化。

为什么?怎么解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解释范式。影像中的时间跨度本身就是历史,而朱宪民镜头中所呈现的各种现场,连缀起来,则是中国社会和现实生活变迁的在场证明,是五十年来各个历史节点时期“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呈现。

朱宪民摄影见证了这个时代,是当代社会影像人类学的真实田野报告,亦是公众历史学不可替代的影像档案文献。

2011 山村小学(云南)
 
《人民世纪——朱宪民摄影展》,从 “人”的日常角度来看历史与时代的嬗变。梳理朱宪民纪实摄影史,回顾世纪之交中国“人”的变迁史,重返半个世纪中国 “人”的生活史,呈现一部中国“人民世纪”形象与精神的双重心灵史。
沈从文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陈小波说:朱宪民用朴实的图像传递着黄河流域百姓的喜怒哀乐。与其说朱宪民的 黄河情结是对自己故乡故土的眷恋,不如说是对劳动者永远无法释怀的牵挂。
1989年 等看新娘(山东)

策展人语:

《人民世纪——朱宪民摄影展》策展主题试图回顾,并梳理构建朱宪民纪实摄影史的价值三部曲:人-社会-时代。

这是一个东方大国十数亿“人”的族群,自有文明数千年以来,经历前所未见的巨变世纪。种种原因,当代社会学、历史学留下巨大空白,所谓唯物史观大历史见史不见人。然而,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性,社会性是人性在社会中的表现,任何历史都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复的个人史。

朱宪民先生籍饱含人性情感的艺术情怀,以“决定性瞬间”,构建了一部属于中国人,真诚广阔“人”的时代记录。

朱宪民,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摄影家,他以跨世纪坚持发现“人”的时间意志,超越了这个时代惯有的庸常。

摄影来自西方,在亨利·卡蒂耶-布列松、马丁·帕尔、罗伯特·弗兰克等闪耀巨星之后,巨变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际影响摄影大师,朱宪民摄影作品静静悬挂于跨世纪的时空,是中国摄影家留给世界影像史的民族经典,亦是中国人沉默大多数的忠实写照。

中国人才照得见中国人的灵魂。

艺术终究是无用的,人性永恒。


李历松:人类学考古专业毕业;
博物馆资深策展人,设计师,副研究员;
中国建筑学会、博物馆学会会员;
长沙博物馆、谢子龙影像博物馆理事副馆长



第一单元:(1964——2017)

朱宪民的摄影镜头恰似沈从文的笔,记录了人民就是一个个“人” :拿着《毛主席语录》的小女孩是人民,黄河摆渡的老艄公是人民,天安门广场上昂首挺胸的外地打工者是人民,白塔寺胡同遛弯打趣的是人民,山西古戏台上下看戏的是人民,在乡村里、在城市里沉默生活着的是人民……

总而言之,谁都是人民。大家站在一边儿,彼此平等,不再有相对的什么特殊的人。

爱毛主席读毛主席的书 王姝红 三岁

(吉林)


朱宪民始终信奉,纪实摄影要敢于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摄影为人间目击者,是一种报告性、记录性的工作。它将生活解剖给人们看,看一个孩子脸孔上显示整个民族的忧喜,看一双眼睛里人类的不屈与渴望,看人类历史所走过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稍作观察,不难在他的创作中发现他对于被拍摄者深刻的同情。在这些影像中,最普通的人,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平常的生活场景,也是人间真实。

1978 乡村集镇上的小孩(山东)

朱宪民拍摄的所有人物都是离土地最近的人,他们有与土地联系最紧的快乐和悲伤。朱宪民直接、热忱,他的摄影基于爱、理解的同情——他在镜头里看到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儿女!每个“他”中都有自己的一部分。拍摄故乡,拍摄黄河,朱宪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温情的歌颂者。——陈小波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第二单元:社会(1967——2019)

社会瞬息万变,逝去永不再来。要了解过往的农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如今许多人只能通过阅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来理解从前。

同样,要了解黄河两岸,了解中国广袤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与人的故事和情感,半个多世纪丰富的中国社会细节,在朱宪民的影像里一一记录,今天看来像“失落的世界”。

1984 正月十五闹元宵(北京)

摄影的价值和功能是记录社会的变迁,把即将消失的场面真实地记录下来。我希望让若干年后的人们看到这些画面后了解:原来人们是这样生活的。这就是我的历史责任。”这是朱宪民个人的情感与生命体验。

朱宪民拍摄的社会影像试图寻找摄影、时间和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每一张出自朱宪民的影像作品就如同一个微型时光机,凝固着并不久远的过去的一个瞬息。

1986白塔寺旁的胡同(北京)

朱宪民先生是一位令人重新认识时间价值的摄影家。

他的作品以扎实的客观性、强烈的现场性、精准的瞬间性,成为中国影像中的代表性作品,不可多得,难以磨灭。

1967 大兴基本农田建设(吉林)

朱宪民先生是一位令人重新认识时间价值的摄影家。他的作品以扎实的客观性、强烈的现场性、精准的瞬间性,成为中国影像中的代表性作品,不可多得,难以磨灭。
的作品可以让人看到大多数中国人普通、平凡、日常的生活底色和生命质感,时代的转折和个人的命运都蕴含其中,无论是对即将消失事物的怅惘,还是对新冒岀事物的新奇,它让人看到一种生命原初的东西,一种带有泥土味儿的生活底色,那是种活着的感觉、一种风吹着我们脸的感觉、一种儿子要娶媳妇的感觉、一种老人不在了的感觉和遇到事儿扛不过去的感觉,这就是生命的感觉。——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第三单元:时代(1963——2016)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艺术,应该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影像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时空的控制和转化技术而形成的影像,其价值则会留给时间来积淀和决定。

1980年 黄河中原摆渡的农民

“摄影师个人的情感体验、思考、以及纪实背后的历史时空,它们以复杂而静默的方式不断相互关联,从画面的底色中喷涌而出。朱宪民的摄影作品从不是平面的,静态的。恰恰相反,它们是立体的,动态的,人性的,一如我们亲身参与过的历史本身。”

1984 天安门广场外地打工者(北京)

朱宪民给了你一个世界?在明与暗,光与影,参差与对比之间,你发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在影像之中,你可找得到我们自己?——王蒙(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

1963 黄河大堤的冬天(河南)

“苦难”往往造就大师之作,但朱宪民从不刻意描绘悲凉和窘迫,他以不带个人主义色彩的镜头,平静、平和、平等地记录半个世纪以来,人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是真正接近平凡大众的——当代社会史:中国民生图像史。

11月16日,《人民的世纪——朱宪民摄影展》开幕,真理的慧眼,照亮历史。

朱宪民艺术年谱(节选重要片段):
2016年1月1日,国家博物馆举办首个摄影家个展—朱宪民摄影《百姓》(1963—2015)精品回顾展,在国内、国际摄影界引起轰动;2016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朱宪民摄影作品66幅;2019年,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收藏朱宪民摄影作品25幅;2019年10月,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共和国艺术学科奠基人”;2019年11月,谢子龙影像博物馆策展举办《典藏中国》系列首展《人民世纪-朱宪民摄影展》,收藏朱宪民摄影作品20幅。

 典藏中国——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中国摄影家经典收藏系列 
 
以梳理、研究中国影像史上重要艺术家为己任,以推介、收藏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为目标,以推动中国摄影艺术进入国际视野为愿景。谢子龙摄影博物馆致力于成为21世纪推动中国影像发展最坚定的力量。

/

人民世纪——朱宪民摄影展

 早鸟票预售 

预售早鸟票:20元/人

正价成人票:30元/人

早鸟票预售日期:10月24日-11月15日

(16日恢复正价)

使用日期:2019年11月16日-2020年2月9日

真理的慧眼

人民的世纪

购票请扫以下二维码


/

 成为XPM会员,免费观看展览 

 



扫描上方二维码成为XPM会员

获取超多会员福利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文章





当前展览

On View


《回眸:法国摄影历史收藏展》

开展日期:2019.8.10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2楼

Time: 6.7.2019-10.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2F


《独自漫游:埃里克·布雷特摄影展》

开展日期:2019.8.10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2楼

Time: 6.7.2019-10.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2F


《相形诗意:布鲁诺·赫基亚》

开展日期:2019.7.6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3楼

Time: 6.7.2019-1.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3F


《平行:埃文·奥拉夫》

开展日期:2019.7.13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3楼

Time: 13.7.2019-18.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3F


《字在其中》

开展日期:2019.8.24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2楼

Time: 24.8.2019-27.10.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2F

《铁臂阿童木 AI最初的幻想》

开展日期:2019.9.13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1楼

Time:13.9.2019-28.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1F


《宜家快闪体验中心》

开展日期:2019.9.26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1楼

Time:26.9.2019-7.11.2019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 1F


参观须知

Visitor Notice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周日 10:00-18:00

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潇湘南路387号


交通

洋湖湿地公园站(380路、26路、26路快)

湘府路大桥西站(4路、206路)


停车信息

洋湖湿地公园地下停车场

湘府路大桥桥下停车场


联系我们

前台咨询电话:0731-88991518

邮箱:xzlmuseum@163.com

微博:@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微信公众号:xzlmuseum

官网地址:http://www.x-museum.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18673167353(沈先生)

18973109589(周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