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面对烈士墓碑的思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另类视角|大风如刀

2017-03-29 大风如刀 大风依然如刀







面对烈士墓碑的思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另类视角


 文|大风如刀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当时处于和平年代,拥有数百万常规部队,且并不是中华民族的最危急时刻,理论上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未雨绸缪。事实上,中越边境必有一战,也在高层和内部早已形成共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便如实反应了战前的各种心态和运筹帷幄,有能力有本事的人纷纷将自己的孩子提前办理退伍或者调离前线。据说罗援将军也是在此之前奉调入京,离开了前线来到后方,当然,或因革命工作的需要,不在此列。凡此种种,意味着无法调动必须参战的士兵们完全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训练,不至于仓促上阵。

 

以下名单均来自于百度,某些看不清楚的从略,以免涉嫌造谣。这些图片上的墓碑散布于边境地区的烈士陵园,笔者仅选择1979年1月份入伍的士兵。好在大部分墓碑的图片都能够清晰辨认其入伍时间和牺牲时间,但不包括3月份以后的阵亡烈士。其中有:卢炳德、普光亮、王福庭、张国全、管晓明、张智、张鸣、郉恩起、王光荣,等等……这些烈士大多是19岁到20岁左右,来自于全国各地,有云贵川、湖南、江西和安徽等省份。名单还可以很长,有兴趣的网友不妨自己搜索,就本文题旨而言,已经足够。上述名单中有人在当年2月即牺牲,最晚的也不过是3月11日。

 

这意味着他们被紧急征召入伍,从懵懂无知的社会青年到革命烈士,仅仅经历了二三十天,最长也不过四五十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办理各项手续,集结和转运,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军事技能培训和体能训练,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和装配方法,学习战术配合并了解战场上的急救知识,熟悉地形和部队番号,立刻让笔者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加里森敢死队。不过,那是在整个国家乃至于全世界都处于十分危急的战争状态,某些局部地区的形势刻不容缓。

 

据说,新兵的训练通常要3个月,特殊兵种可能时间更长。笔者从未有过戎马生涯,却可以从开车的经历中略有感触。一般拿到驾照,需要完成各个科目的考试,至少半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行驶高速公路,还要在拿到驾照后积累一年的经验。而战场上枪林弹雨,瞬息万变,远甚于各种最复杂的路况,生死只在毫发之间。让那些严重缺乏训练甚至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匆匆上阵,意味着什么?就实战效果而言,恐怕临时召回那些复原和转业的军人,都好过临阵磨枪的新兵。

 

笔者仅在电影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其中德国和日本都是即将战败,兵员严重不足。另外一个国家是韩国,突遭攻击,猝不及防,紧急组织那些甚至不会开枪的学生兵来抵抗入侵。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也有类似情况,国军士兵来不及训练便被投入到战场。可是,1979年的中国,即便刚刚结束十年动乱,也完全不应该如此捉襟见肘。至少军队受到的波及不大,何况数百万职业军人训练有素,枕戈待旦,一直在准备打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然是早已提前做好准备战争,为什么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个问题困扰笔者N年,至今都想不通。

 

201703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