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律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法研在线 2021-09-16

《法律文化研究》简介

《法律文化研究》创刊于2005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组织编写的学术集刊。2011年停刊。2014年即将复刊。

作为教育部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图书出版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配套工程,本刊旨荟萃精品论文,解读珍贵史料,为法律文化研究贡献出了一块学术园地。从2005年到2010年,每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共出版六集。其中2005年、2006年以2004年12月中国法律史学学术年会所提交的论文为主。从2007年开始,本刊常设“明德法律文化论坛”“中国法律史专题研究”“外国法律史专题研究”“海外学者的法律史研究”“学子园地”“学者访谈”“书评”“近代法史研究论著整理”等栏目,广泛吸纳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并在书后附有前一年法律史研究论文的索引,方便读者全面了解研究状况。

2010年本刊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项目结项以及其他原因而停刊,2014年将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一或二集,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法学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辑部审议、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研究会资助出版。论集将结合学术前沿,集中于法律文化某一个专题的研究,由专题申报者选稿并任该辑主编,负责撰写“主编导读”,后附该辑专题研究著作与论文的索引。本刊力求能反映出当前该专题研究的缘起、发展与现状。并展现该专题研究所具有的学术水准,展现学界最新研究动向。

改版前言 

《法律文化研究》自2005年至2010年已经出版六集。时隔三年,我们改版续发,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刊停发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主编曾宪义先生的不幸去世。此外,近年来我本人新增的做事迟疑与拖沓的毛病以及出版社方面的困难也都是这项工作停顿的原因。

2004年我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不久,曾老师告诉我,他有一个计划,用文集的方式整合全国法史研究的资源,展示法史研究成果。不久曾老师就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并签订了6集出版合同。后来,作为2005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首席专家,曾老师明确将年刊与“百年回眸——法史研究在中国”定位为重大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十卷本)的配套工程。2009年四卷本《百年回眸——法史研究在中国》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十卷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记得在确定文集的名称时,曾老师斟酌再三,将文集名称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改为“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再改为“法律文化研究”。曾老师在卷首语《从传统中寻找力量》中解释道:“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宽阔的,不只局限于‘法律史’,从文化的角度,我们要探讨的甚至也不仅仅是‘法’或‘法律’。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法的本身与产生出不同模式的法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考察法律的同时,要通过法律观察社会;在考察社会时,要体悟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特色之所在,以及这些特色形成的‘所以然’。

时光荏苒,转眼十余年过去了,当时感受到的只是曾老师对法史研究抱有的希望,而今天再读“卷首语”中的这段话,更感到曾老师对法史研究方向或“出路”的殚精竭虑。

感谢学界同仁的支持与关注,《法律文化研究》自出版以来得到各位惠赐的大作与坦诚的赐教。近年来“跨学科”、“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已然使曾老师期冀的法律文化研究“不只局限于‘法律史’”的愿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而唯有此,“法律史”才能与时俱进,在学术的研究中发挥它应有的基础性作用。我本人在跟随曾老师的学习中,在编辑《法律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也认识到“学科”本应是我们进入学术殿堂的“方便门”,而不应是学术发展的桎梏,学术研究没有“领地”与“边界”的限制,因为研究的对象是“问题”,研究的目的也在于探索学术和实践中的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在形式上完善学科。

为此,在准备继续发刊时,我请教了学界的一些前辈,并与近年来许多在学界崭露头角并有力推动法史学研究的学界后锐商议,用一个更为恰当的方式反映出法律文化研究的以往与现实。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改版。

改版后的《法律文化研究》,不再设固定的主编,每辑着重于一个专题的研究,由专题申报者负责选稿并任该辑主编,每一辑都力求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研究的缘起、发展、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以及当前该专题研究所具有的学术水准与研究动向。每辑前言由该辑主编撰写“主编导读”,后附该专题研究著作与论文的索引。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使一些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集中的阐述,更为重要的是其有利于学术的传承,避免重大量复性研究,而高水平地继续学术研究的发展。另外,这样一个组织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者在“法律文化研究”这个广阔的学术平台上发挥作用。

编辑部的工作机构设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与曾宪义法律教育与文化研究基金会,文集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希望改版后的《法律文化研究》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学界的赐稿与指教。

马小红

初稿于2013年仲夏

再稿于2014年孟春


征稿启示

《法律文化研究》发刊于2005年,是由曾宪义教授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组织编写的学术集刊。自创刊以来,承蒙学界同仁的支持,至2010年已出版六期,并获得学界的肯定,在此向支持本刊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感谢。

自2014年度起,本刊改版续发,每年年底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辑部审议各位专家学者所拟定的选题,并决定次年的出版专题。文集由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一期或二期。选题来源于各位同仁的申报以及编辑部成员的推荐,申报者自任主编,实行主编负责制。

改版后的《法律文化研究》,向海内外学界同仁诚恳征稿。

法研在线郑重提醒:期刊邮箱可能被盗,请在投稿之前去期刊社官网核对投稿邮箱是否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点击本文右上角三个点(···)即可找到“搜索页面内容”,然后输入期刊名称就可以便捷查询到信息啦!

234份法学期刊期待您的来稿!

权威!人民日报整理了中国大学最顶尖的学科名单

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拟聘兼职硕士生导师名单公示

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拟推荐名单公示

东南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云南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法学1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生招生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考生名单公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及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核与考核公告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共99个项目)

四川大学关于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成绩查询的通知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招生录取情况报告(2018年考录比6.04:1)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申请考核制”综合考核情况公示

东南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生综合考核结果公示

北京市法学会2017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公告

第一届“中亚研究学术论坛”

第一届齐鲁卫生经济与政策博士论坛

首届中国艺术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第三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征文通知

第六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征稿启事

第三届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征文通知

第十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征文启事

第五届“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论坛”论文征集通知

第十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2019年第九届全国财政学/公共经济博士生学术论坛征稿通知

《民法哲学》征稿启事

《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重点选题方向

《天津滨海法学》第八卷稿约

2019年“《法学研究》论坛”征稿启事

《法律人类学论丛》征稿启事及来稿体例

170+份期刊向你约稿啦!

《东南法学》征稿函

《中南法律评论》稿约

《立法评论》第四卷稿约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约稿函

《贸大法学》(2019•第四卷)约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年修订版博士生发表论文刊物目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关于修订博士研究生毕业学术科研成果要求的通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关于修订博士研究生毕业资格论文学院认定期刊目录的通知

“我们对投稿作者的身份没有限制和要求”——韩松谈《法律科学》发展史、投稿及审稿规范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指南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文化法治论坛论文获奖名单

山西省法学会2018年法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结果的公告

西南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2018版)(A+及法学类)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资助人员名单公示(含名单)

第四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6-2018)”获奖名单公示

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示公告

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二届优秀研究成果奖评审结果公告

201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卷)

201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

新一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名单揭晓,共42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