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廖诗评:理性、好话和仪式感 | 2019年毕业典礼致辞

法研在线 2021-09-16

来源:法学京师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和各位同事们:


两年前,我曾作为教师代表在瀚德学院第一届毕业典礼上发言,今天则是作为教师代表在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致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应该感到荣幸。事实上,我确实感到荣幸,不过也不全是荣幸的感觉,所以“荣幸”并不是我发言中最为重要的主题。


在毕业典礼和其他与毕业有关的各种场合,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致辞人还是听众,说的往往都是好话。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大家也开始了解,好话有可能是假话。比如,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学生往往会大发感慨,觉得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充满了艰辛,能够完成论文,真的要感谢十分努力的自己。殊不知,你觉得艰辛,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专注,还没有学会反思和总结,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更是因为你眼界还不够开阔,还不知道如何充分搜集和分析资料——你连《美国法典》的编写体例都没有搞清楚,也不知道该怎么查美国总统的行政令,却写了篇与美国制裁伊朗有关的学位论文;你都没有读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评注和欧洲人权法院的案例全文,却选择“人权法域外适用”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这当然是十分艰辛的!说到底,你不过是“假装自己很忙“而已。又比如说,教师代表往往会在毕业致辞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听众,要“勿忘初心”、要“内心柔软”,而说教的人一般早就忘了自己的初心,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总而言之,在毕业的大背景下,临别的仪式感和“人之将走其言也善”的模糊认知,都赋予了这个场合中各类语词以天然的正当性,老师们会应景般地用各种大词给学生继续展示各种情怀,学生们也会“有意无意”地附和和感动,毕业生之间的临别感言则更是“鬼话连篇”,似乎大家在读书期间真的是那么亲密无间,而实际情况是,豪言壮语过后,一觉醒来,曲终人散,很多人从此甚至不再相见。


好话可能是假话,也可能是真话。某位愚人节出生的白羊座院长曾在任期内的毕业典礼告诉即将离开学校的毕业生们,“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们成熟”,而且他没有喊口号,而是进行了精密的论证,这个始终保持愤怒,看似一直不愿意与当下世界和解的人,也会在“走不出的风景”中,感叹着“你我都如流水”;还有位发量比我更让人忧心的院长,则不停地以自己在死刑复核过程中“能不能不杀”的纠结情绪中辗转难眠的例子,告诫他的学生,要认真对待权利,不要急着挣大钱,因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些显然都是大实话。只不过这些真话,早就在毕业季弥散的离愁情绪中,伴随着觥筹交错的节奏,随风远去了。


十几年来,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在我面前,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之中,既有人到中年不安于现状的中年体育老师毅然考研,并在毕业后“逆袭”成长为高端律所合伙人的励志典范,也有一帆风顺一路名校各种国奖各类冠军拿到手软,颜值与能力俱佳的学霸代表。但无论身上是否有各种光环和标签,大家都在工作中延续了在校期间的各种不靠谱,同时也在社会评价与内心标准之间纠结、迷茫和挣扎。在他们之中,有一位本科毕业生,读书的时候是真的在读书,写了很多读书笔记,组织和参加了很多读书小组和讨论会,在此过程中,他开始从多个角度审视各种社会现象和他周围的人和事。不过,他从来没有拿过奖学金,也没有获得什么能在简历上加分的荣誉,毕业后的工作节奏也很紧张。可他硬是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的本科论文扩充成为一本专著并出版,还定期把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类感悟和教训形成书面文字,意图时刻警醒自己,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指导”。之所以我要特别提及他,不是因为他现在已经事业有成,年薪百万(而且实际上肯定不是),而是因为我觉得他在实践教育的目的,通过终生学习,自我赋能,让自己不断变得勇敢和强大。举他的例子,更是为了说明,求学期间获得的荣誉,和你工作是否如意,财务是否自由,生活是否幸福,基本没有关系。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教育能让我们内心获得平静,从而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之中的各种不确定。


正因为接受了教育,不管好话是真话还是假话,我们开始学会跳出“非黑即白”的模式来看待好话,明白了有时可以不用真假来衡量好话。我在这里祝大家前程似锦,大家绝不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的未来就很光明了,因为过的好不好,只能由自己的努力和运势来决定,评判的标准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怎么看;我在这里祝大家幸福快乐,大家也就是一笑而过,因为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痛苦和挫折才是人生的主旋律,生老病死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有时候,好话不是真话也不是假话,不过只是应景的话,一种必须要说的话,它赋予我们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生活以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有时会给我们带来稍瞬即逝的快乐。


这种仪式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我们现在正在举行的毕业典礼。法学院两年前开始在毕业典礼环节上下功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的就是给毕业生们一种被尊重感和归属感,应该说效果也是相当好的。进一步看,如果我们发挥法律人尤其擅长的文本主义思路,解读一下作为文本的“仪式感“这三个字,就会发现,重点不在于仪式,而是于“感”,仪式只是手段。整齐划一的仪式也能带来仪式感,但这种“感”,除了震撼感,也可能是压迫感,毕竟每个仪式中的个体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手段的仪式,本身应该是多元化的,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今天这个仪式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欣慰。在确定应邀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之后,法学院的领导班子从来就没有通过直接或者委婉的方式要求我,让他们看(shen)一(yi)看(shen)我的发言稿;也没有在得知我致辞时不想穿导师服时(主要是因为胖子都怕热)对我展开各种劝导,善意提醒我“要注意影响“,而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我个人的意愿,因为他们都是教育工作者,非常理解教育的意义,他们都明白,在合理范围之内的多样性,不仅不会影响仪式感,只会让这种仪式感变得更加鲜活有力,变得真正让人有所感悟。


正因为我的领导们和同事们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了大家教育的意义,所以,无论我接下来要说什么,都会显得多余和“狗尾续貂“,就此打住。


最后,祝各位毕业生毕业快乐!


廖诗评

2019年6月12日

卢建平教授:不要自我设法,才能法行天下 | 2019年毕业典礼致辞

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二流甚至三流院校的法学代言

盘点国内研究生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共计30万人!

关于**大学(学院)法学专业的严正声明

【法学代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欢迎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