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一下上方的蓝字就能关注我们哦~

2019年12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法大研究生》编辑部与《法理》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全国“法学学术集刊建设与发展”暨“《法大研究生》创刊五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湘潭大学、工信部电子一所、商务印书馆、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市法学会、山东省法学会、江西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15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法大研究生》编辑部主任肖宝兴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法学论坛》主编吴岩,商务印书馆南京分管总编辑白中林分别发表致辞。

李曙光院长指出,《法大研究生》有着面向青年学者的创刊胸怀,创刊以来发展迅速,已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并寄望《法大研究生》继续保持良好的政治站位和学术站位,坚持“质量第一”。


吴岩主编首先高度评价了《法大研究生》的学术质量,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白中林总编从期刊的缘起、作用分析了集刊的优势,集刊往往与研究基地相对应或像依托,有着良好的智识资源,且篇幅灵活,适应学术需求的发展。


会议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从期刊的角度谈法学集刊的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商业法评论》执行主编郑佳宁主持。本单元共有四位发言人,分别是《法学论坛》主编吴岩,《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叶萍,《电子知识产权》编辑部主任黄蕴华,《比较法研究》的编审刘馨。本单元三位与谈人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姚泽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法学编辑王博,中国法制出版社学术部主任马颖。

主题发言阶段,吴岩主编对《法大研究生》的栏目覆盖面、论文质量、数量等角度对本刊进行点评,肯定了《法大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学术期刊的选稿标准和要求,选题应面对社会发展中亟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回应时代发展。

叶萍副主编从业内专业的角度,分享了《江西社会科学》的“学科与主题相结合”的栏目导向,以及详细的选稿标准,与会人员收获了第一线的审稿资料。


黄蕴华主任分享了《电子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认为期刊成长贵在坚持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尊重作者原意。


刘馨编审对期刊发展的现状做了系统描述,讲解了从集刊发展到期刊的艰辛与不易,但集刊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如灵活、适应学术培养计划。


评议阶段,姚泽金教授指出,集刊的质量权威度、影响力来自于良好的定位,学生集刊应定位于培养学术新人、发展新型学科上,设置良好的栏目,并且运用网络方式予以宣传。


王博编辑分享了自身的审稿经验,分享了好文章的标准,认为集刊发展摆脱了功利性的约束,选题应集中、具体,栏目设置应体现自己的学术品味。


马颖主任认为,编辑需对出版工作保持敬畏之心,有红线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纪律。


15日下午进行本次会议的第二、第三单元。会议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从集刊的角度谈法学集刊的发展”,由《法学杂志》执行主编付强主持。本单元共有六位发言人,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航法学》主编泮伟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经济法学评论》副主编姚海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航法律评论》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编委李昊,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清华法治论衡》执行编辑李宏基以及《法理》杂志学术秘书吴国邦。本单元的与谈人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大研究生》原责任编辑唐彬彬。 

发言阶段,泮伟江副教授认为,优质集刊应该做到个性化、差异化,有明确的学术取向,并做好编辑团队的理念传承工作。


姚海放副教授提出,集刊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即勇于开拓新领域、研究小众问题,注重学术梯队的培养,处理好稿费设置问题。


李昊副教授指出,集刊以书代刊的形式带来了脱离市场的困境,现阶段应考虑电子刊物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技术,主张扶植年轻人。


武长海教授认为,在当前的数字经济背景下,脱离技术就是脱离大众,集刊发展必须利用好数字传播技术。此外,武教授对集刊的栏目设置、主张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李宏基博士也认同用数字技术发展集刊,并就《清华法治论衡》发展的路程和未来方向做了分享。


吴国邦博士谈及《法理》杂志的发展历程,对定位的把握,并主张刊物的规范化建设,从采编系统、审稿规范等各环节都做到规范化、严肃化,打造良好的刊物口碑。


与谈阶段,唐彬彬博士对《法大研究生》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即扶持青年学者,加强校际联系,发掘冷门学科。


会议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生自办集刊的困境与出路”,由《法大研究生》执行主编邓经超主持。本单元有六位发言人,分别是《湘江青年法学》主编刘妍,《北大法律评论》主编崔斌,《人大法律评论》主编黄尹旭,《清华法律评论》主编助理李志恒,《中财法律评论》副主编王姝,《法大研究生》副主编梁伟亮。本单元与谈人分别是《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刘继烨,《研究生法学》主编高童非。

发言阶段,刘妍主编分享了《湘江青年法学》的办刊优势及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与大家交流讨论。


崔斌主编对专家库的建立、高质量稿件的资源、稳定编辑团队等集刊建设发表了看法,注重向专家约稿并同时制约约稿的比例,保持向青年学者开放的刊物定位。


黄尹旭主编赞同前两位发言人的看法,认为学生办刊的问题有共性,并就《人大法律评论》的办刊目的、优势、问题和解决路径做了交流分享。


李志恒主编助理对审稿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清华法律评论》的建设历程和刊物特色。


王姝副主编对编辑工作量较大、形式要求较多等问题做了分析,赞同对刊物的网络宣传方案。


梁伟亮副主编认可学生刊物的普遍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意识。一是接受事实,转变观念,及时适应发展变换;二是指导下层,多元开发,对新进编辑展开培训活动;三是改进值班和例会制度,进行团队建设。


与谈阶段,刘继烨编辑认为学生自办刊物是学生通往学术之路的敲门砖,要赋予学生编辑自主的审稿环境,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


高童非主编首先衷心祝贺《法大研究生》创刊五周年,他提到,期刊与集刊的定位有很大区别,学生自办刊物要把握好集刊的优势,主动建设学术品味和学术志趣。


本次会议闭幕式由《法大研究生》执行主编邓经超主持,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法大研究生》编辑部主任肖宝兴进行闭幕式总结。


肖宝兴主任总结时指出,集刊也要注重引用率、转载率,有适当的学术压力,把握集刊优势,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刊物。经过肖宝兴主任的精彩总结以及对会议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本次会议在与会专家学者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本次会议对中国法学学术集刊的发展与定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法大研究生》也必将沿着高质量学生刊物的目标继续前行!


终身教授寄语



法大研究生杂志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