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3期法学论文要目
2020年第1期
1、人工智能:国家治理的契机、挑战与应对
张爱军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是双刃剑,既有效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也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问题。一方面,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舆论治理方面具有显著效能,加强了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有效引导和控制,有效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实现了对社会政治情绪的有效规制,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智慧化、理性化和高效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难题甚至困境,这在技术理性取代价值理性、国家治理“一刀切”、助长官员的懒政滥政、影响官员的人性化关怀、侵犯个人隐私等方面尤为突出。加强对人工智能的价值注入、使国家人性化治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保障个人隐私方面的法治建设,对于提升人工智能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 国家治理; 人工智能治理; 法治建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18BZZ017);
2、新时代农村法治的实践障碍与制度逻辑
王建国 郝洁 郑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农村法治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治理的法治化关系到法治中国梦的实现。目前,经济发展滞缓、农民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治建设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村法治文化落后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化解农村法治现实困境的有效方案必须以法治化的实践方式着力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稳步实施,包括完善立法保障农村基层法治推进,增强农民参与治理的权利意识,推广公益律师参与乡村维权制度,践行农村法治、德治与基层自治共进的治理模式,强化党和政府对于法治农村建设的领导力和向心力。
关键词:法治中国; 农村法治建设; 农村治理法治化; 法治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2015MZD042);
3、“国家所有”的私权基础及实现路径
郭少飞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宪法上“国家所有”乃全民所有制反映,具有制度保障意义;其私法权利形态多样,不只国家所有权,亦有其他权利,应以“国家财产权”为基。“国家所有”可由权利主体与客体遁入私法。于权利主体,国家法人化,建立以机关法人为核心的公法人体系,完善国家举办设立之法人制度;就权利客体,须厘清国家财产范围,区分财政财产、公用财产、共用财产。由此,在《民法总则》法人规范指引下,新立机关法人法;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分别立法,不论国家举办设立与否,在同一法律中规定。制定国家财产法,构建国家财产基本法律框架;民法典物权编仅保留国家所有权一般条款,现行国家所有权物权法规范纳入特别法。
关键词:国家所有; 私权基础;国家财产权; 私法实现; 权利路径;
基金: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研究”(18ZDA152);
4、网络犯罪司法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王玉薇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内容提要: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犯罪。通过智能互联网的技术架构,网络犯罪具有了主体匿名性、客体信息性、后果风险性等新特征,使传统扩张主义的司法治理路径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定位现代司法的功能,力求法官在裁判网络犯罪案件时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促进网络个案公正的实现;全面提升司法系统的自治能力,通过智慧审判公开制度的建构矫正司法的封闭性;通过自我规制的规制方式矫正政治对司法的直接干预,进而实现智慧时代司法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网络犯罪; 司法治理;扩张主义路径;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的致害类型、法理基础及归责路径”(2572019BN01);
2019年第5期法学论文要目
1、批示行政:一个行政惯例的存在与检视
王学辉 雷焱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行政批示本是一种行政惯例,在行政权的运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其却没有被纳入行政法秩序的调整范围。相对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而言,行政批示虽然在规范行政权、提高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方面具有更为直接的适用性,但由于缺乏对行政批示的基本规范,失范的批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负功能也非常明显,如批示本身的权力色彩浓厚,批示的频繁使用贻误救济时机,增加行政成本,批示为滋生懒政、怠政提供了生存空间。"依法行政"往往演变成"依批示行政"。检视行政批示的功能定位,建立备案与公开制度、报告与检查制度、批示评估制度、内部责任追究制度一套内部监督机制,对批示的失范加以规制,这是规范行政批示行为的最佳选择,对于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批示; 行政惯例;监督机制; 行政秩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18VSJ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行政法秩序下的行政批示行为研究”(18BFX054);
2、中国籍港澳居民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研究
冯泽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内容提要: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理应享有宪法权利和履行宪法义务。然而,由于多方主体认知不足及制度衔接不畅,港澳居民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呈现不充分、不平衡的实践局面。以助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圭臬的管治港澳新时代,将推动港澳居民充分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为纠正实践偏差,国家可从四大进路助推港澳居民充分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观念上重视对内地及港澳居民有关宪法、基本法及国情的教育;分散立法模式拓宽港澳居民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的空间;多元行政路径促进港澳居民适用宪法权利义务规范;司法实践倒逼立法建构。
关键词:中国公民; 港澳居民;宪法权利义务规范
基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港澳基本法实施的相关机制研究”(14ZDC031);
3、后TPP时代原产地规则与全球价值链的互构
刘滢泉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
内容提要:美国退出TPP标志着后TPP时代的到来,成员方历时多年达成的高标准区域性经贸规则依然影响深远。TPP、CPTPP、USMCA原产地规则一脉相承,沿袭了"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思路,呈现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特色。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需要相对统一的原产地规则,而RATs差异化的原产地规则却通过区域价值链的形成,带来了对既有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在原产地规则与全球价值链互构的情势下,中国要关注并参与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创新;积极投身"诸边""双边"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实践,不断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势;善于运用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助力制度改革、产业发展。
关键词:国际经贸规则; 原产地规则; 全球价值链; 后TPP时代;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TPP对服务贸易规则的重构与中国对策研究”(16CFX198);
2019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1、18世纪清廷惩贪制度及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刘志勇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18世纪清朝廷打击腐败的制度与实践存在巨大偏离。"与受同罪"增加了法司办案的难度;禁止送礼造成了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中人情与礼仪的严厉冲突;起赃点过低使得处于正式行政管理体制外的胥吏在利益面前开始铤而走险;朝廷的选择性惩贪更是影响了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清代惩贪制度虽然严厉,但最终并没有达到治理腐败的效果。腐败是政治稳定的大敌,国家必须对腐败进行打击。在反腐败的进程中,确立不脱离实际的法律与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关键词:18世纪清朝; 惩治腐败; 制度体系;
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世纪中国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研究”(JC2015W2);
2、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投资者对创作者的超越
陈全真 海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进行创作已成为现实,目前学界普遍认可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只是在著作权归属原则上有较大分歧。创作原则基于其深厚的自然法根基而成为传统著作权归属认定的固有原则,但人工智能不是自然法思想下的"人",不具备完全的权利能力,智能创作物适用创作原则认定著作权归属显然存在法理悖论。投资原则在智能创作物领域突破传统创作原则的桎梏而成为著作权归属的另一个原则,已然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应构建一套以人工智能投资者(一般为所有者)为著作权人,同时辅之以意思自治原则的智能创作物归属制度。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作物; 著作权归属原则; 创作者; 投资者;
3、游戏直播活动中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
覃仪 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游戏直播活动中以用户为主体的直播行为方式及以电子游戏画面为基础的新兴商业模式,不但使直播主体身份的多样性对判断其二次使用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例外带来了困难,而且导致游戏画面著作权人与其二次使用者在游戏直播活动中的贡献多寡难以判断。虽然已有判决默认所有直播主体的直播行为均属侵权,要求游戏直播平台全数赔付相关利润,但是为了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并防止著作权人从侵权损害赔偿中不当得利,应该对签约主播与非签约主播作出区分,仅就不构成合理使用的签约主播行为要求游戏直播平台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明晰游戏直播视频上存在的增值利益,严格依照权利人损失计算侵权损害赔偿数额。
关键词:游戏直播; 著作权; 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